分享

济南名山华不注

 龙泉清溪 2021-01-15

济南名山华不注

在济南历史上,春秋时期因“搴之战”而一战成名的华不注山,在此后1000多年的时光中稳居济南第一名山的位置。“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华不注周边曾是烟波浩渺的鹊山湖,景色正如其名,仿佛“露出水面的花骨朵”。清代以前,文人骚客凡游历至济南,无不登临揽胜华不注,焚香祈福华阳宫。华不注因水而兴衰,经历过近两百年的沉寂后,如今的华山景区再现“平临湖上出芙蓉”的胜景。

济南北郊“露出水面的花骨朵”

华山,又名华不注,意为“露出水面的花骨朵”。初次听到华不注,会觉得是个非常奇

特的山名。有学者考证,“华不注”古音即“花骨朵”,因为从正南面眺望,只见此山平地而起,奇绝峻拔,下圆上尖,丰满充实,宛然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骨朵,遂得名。追溯华不注厚重的历史文脉,要从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讲起。不过在翻阅风云变幻的历史之前,不妨先看一张拍摄于100多年前的老照片。这是一张收藏于英国乔治沃森学院的济南老照片,1903年由威海卫专员骆任廷访济时的随行摄影师拍摄。从这张视野开阔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济南城位于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从俯瞰的视角由南往北望去,清晰可见城东北处一处孤峰挺拔耸立,这就是华不注。数千年来,华不注山峻秀巍峨地耸立在济南北郊,峭拔而醒目。

华山景区华阳宫主管王健数年来工作在华不注山下的华阳宫,谈起这座名山的历史

如数家珍。春秋时期,华山是著名的古战场,齐晋“章之战”即发生于此。《左传》记载,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齐顷公亲率大军在今济南北马鞍山下摆上阵势,与晋军决战。齐顷公骄傲轻敌,不给战马披上铠甲而参战,结果“齐师败绩”。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幸得大臣逄丑父与之更衣换位,并佯命其到山脚“华泉”取水,始得趁机逃脱。只此一战,齐国失去了春秋五霸的霸主地位,华不注却一战成名,名扬天下。自此之后的1000多年中,华不注稳坐济南第一名山的位置,历来文人骚客皆以能到此揽胜为荣。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描绘过当时已经享有盛名的华不注。在这位

走遍中原大好河山、饱览过山川秀色的地理学家眼中,华不注山的峻秀依然可圈可点,他不惜笔墨抒发溢美之词:“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障特拔以刺天,青

崖翠发,望同点黛。

1 500余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出当年郦道元笔下华山的桀立和青翠。天气条件较好时,从济南市区往东北方向望去,清晰可见一座孤峰拔起于平坦的旷野中。初冬节,夏秋的翠色早已隐退,主峰呈现给今人的是经历了山河沧桑的褐灰色。海拔不足200米

的华不注,险峻气韵不减千年之前。

“一诗”“画”中的华不注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唐天宝三载,诗仙李白飘然而至,写下了这般清新流畅

的诗句赞美华不注这也是每当有客人造访,王健必然会讲起的有关华山的一条重要文脉。据说李白在紫极宫加入道籍不久,乘船来到华山。盛唐时期,从今天的大明湖到华山脚下是烟波浩渺的鹊山湖,李白就是从历下亭乘船抵达华山,于是便有了《古风.昔我游齐

都》的名篇。大概是华不注峻秀挺拔的兀傲形象激起的美妙联想,诗人竟然在此遇到了仙

人并驾鹿而去:“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余一白鹿,自挟两青龙。”这是幻梦?还是想象?或者是诗人陶醉于山水之美而飘飘然,不禁有飞升之念?或许更是紫极宫的道篆使他心情畅快,从而好山好水看不足。如果说李白为华不注写了清新昂扬的“一个诗”,那么赵孟類则为华不注画了辽阔静美的一画”《鹊华秋色图》元初赵 孟類时代,由于黄河决口侵及济水和鹊山湖,华山周边已经成为沼泽地带,不过仍是一处风景胜地。元贞元

年(1 295年),刚刚卸任济南路总管府的赵孟類在家乡湖州与周密等好友宴饮,他赞美济南山川之胜,勾起了祖籍济南却从未到过故乡的周密的思乡情。于是,赵孟類凭着记忆勾勒出鹊华二山之形胜,即《鹊华秋色图》。从此,华不注又随着这幅国宝级名画而更负盛名。至今镌刻在趵突泉公园内泺源堂门前的抱柱联,也是赵孟頻盛赞趵突泉的名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他将华不注放到了和大明湖相媲美的位置,与趵突泉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王健介绍,古代文人雅士凡来济南者必游华不注。古人的诸多游记、散文记录了到华

不注的游览路线,这条路线自大明湖历下亭始,经汇波楼到小清河,最后在华山南麓登岸,线路约长10公里。郦道元、李白、曾巩、元好问、赵孟類以及清末康有为,游览华不注大抵都是循着这条路线。华山脚下还有起源于晋、中兴于金、定型形式于明清的华阳宫。人们所说的华阳宫,其实应为华阳宫古建筑群,华阳宫仅是十座庙宇群落中的一座,其规模最大。华阳官遗存壁画的规模在山东地域屈指可数,群落整体风格符合古代传统建筑以轴布局、左右对称和封闭形成体系的特点。

华山的没落和再兴

“齐之名山,首推华不注。”遗憾的是,华不注山兴盛千年,自清中叶以来渐渐衰落。

华不注的衰落,与鹊山湖水域逐渐消退乃至消失有关。

史书记载,鹊山湖最大时水城方圆20里。在漫长的历史时光中,由于流域内垦殖程度提高,济水及其各支流因水土流失严重逐渐变得浑浊,济水的含沙量大大增加。更加严重的是,金元时期黄河屡屡决堤窜入济水河道,黄河水泛滥,作为济水水量调节的鹊山湖接受了大量的泥沙沉积。泥沙沉淀使湖底拾高,蓄水能力迅速渐小,湖面退缩。明朝前期,从大明湖前往华不注还可以坐船,但是却不能乘船直抵华阳官了;而到了清朝,北郊已经是“莽然田舍”,人们只能通过陆路抵达华不注。周边水域消逝的华不注对文人雅士也失去了吸引力,直至让出济南第一名山的位置。

1929年,日本摄影师岛崎役治在济南拍摄过华山的照片。从图中景致来看,拍摄时间应该在秋冬季节,照片中草木枯黄寥落,唯有华不注峰依然峻秀挺拔。记录亚洲文化的照片集《亚细亚大观》称:“(华不注)以奇特的山貌与山顶可眺望的雄伟的景色,堪称为济南一胜景。站在被李白称之为绿翠芙蓉的山顶嘹望,黄河自云端直下流过北麓,小清河汇聚济南七十二泉水涤荡南麓而过,景色蔚为大观。”岛崎役治还拍摄了华山脚下的华阳宫,称华阳宫“庭院中古柏苍翠葱郁,庙宇亦可称轩昂”。可见尽管水域消退,景色不复从前华不注的雄姿却一如千年之前。

有水有湖,华不注兴盛千年;湖面干涸,华不注长久沉寂。一脉华不注的兴衰史,与周边水文环境密切相关。值得庆幸的是,近些年来济南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恢复华山的山水风貌,致力于复现古济南八景中两个含有华山的风景“齐烟九点”和“鹊华烟雨”。2017年,华山湖开挖,经过两期园林建设,目前华山湖水域面积已达224万平方米,再现了“平临湖上出芙蓉”的盛景。

如今,人们登临华不注山,沿着陡峭的山路拾级而上,仍能看到千姿百态的嶙峋怪石和苍劲葱郁的古木。华阳官里几株树龄近千年、见证过华不注兴衰的柏树仍然顽强存活着。这里的一草一木,皆是曾经的第一名山的历史印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