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没有这个女人的默默付出,哪里有什么万世留名的“三苏父子”

 沉映香 2021-01-15

《三字经》中有一段曰: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指的就是苏轼的父亲苏洵,他年少时不喜读书,一意游玩,直到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终成一代大儒。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实际上这是一个贤妻良母的故事。苏洵以及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能够万古留名,背后的女人功不可没,她就是苏洵的妻子程氏。

苏洵的家世并不算好,父亲苏序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承袭祖上余荫,薄有田产。苏洵小时候也曾上学读书,但没多久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成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少年。

有人问他的父亲苏序:“你怎么不管管你的小儿子啊。”苏序笑笑说:“我从来不担心他。”也许苏洵小时候确实很聪明,长得也一表人才,即使不读书混得也不会太差。

十九岁时,苏洵走了大运,娶了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妻子时年十八岁。程氏是眉山的大户,家境比苏家好很多,但程氏过门后,任劳任怨,从不以娘家富裕自矜于丈夫。

有一天,邻里一位妇人见程氏如此操劳,忍不住劝说道:“你娘家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向他们寻求帮助呢?”程氏说:“我一旦求助于娘家,日后一定有人说我丈夫是靠妻子养活的,岂不是伤了他的自尊心?”终不肯向娘家求助。

二十七岁那年,苏洵忽然浪子回头,萌生了读书的想法,于是跟妻子商量:“我觉得自己读书还来得及,但是家里的生计又要我维持,这可怎么办!”

程氏当即回答道:“我早就想劝你读书,但又不愿意看到你是为了我而读书,所以没有开口。你如果真有志求学,家里的事情就交给我吧。”从此,苏洵开始闭门不出,潜心读书。

为了支持丈夫,程氏变卖了自己的嫁妆,并学起了做生意,家境才逐渐变得富裕。更让人敬佩的是,苏洵开始发奋读书时,程氏已经有了四个孩子,也就是苏轼的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也许是程氏忙于生计疏于照料孩子,苏轼的三个姐姐,只有三姐活到了十九岁,其余的大姐、二姐和哥哥全都童年夭折,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得承受多大的痛苦啊。

等到苏轼和苏辙兄弟出生后,苏洵或者忙于自己读书,或者到处游山玩水、拜僧访道,学业启蒙全都是程氏完成的,她的宽厚品性也影响到了这兄弟俩。

后来,二十岁的苏轼和十八岁的苏辙一举进士及第、名震京师。然而,兄弟俩还没来得回家向母亲报喜,程氏却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一家人悲痛万分,苏洵也因此心灰意冷,拒绝了朝廷的征召,数年后相随于泉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