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苏轼乌台诗案的主导者之一,也是宋朝官场的一股清流

 沉映香 2021-01-15

说起乌台诗案,有三个人不得不提,正是他们的穷追猛打差点让苏轼命丧囹圄,也成为他们一生的污点。这三个人分别是李定、舒亶和何正臣。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断定这三个人是彻头彻尾的小人呢?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比如说舒亶,不仅说不上是小人,还算得上官场的一股清流。

舒亶,字信道,浙江余姚人,24岁时状元及第,随即被授予临海县尉,因擅自杀掉不孝部署而辞官回乡。王安石听说后,对舒亶极为赏识,推荐他为审官院主簿。

不久,舒亶接到一个出使西夏的临时任务。当时双方剑拔弩张,舒亶单枪匹马进入西夏,宣示朝廷旨意。西夏君臣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将刀架于舒亶脖子上,他神色自若、慷慨陈词,让崇尚勇武的西夏人大为敬佩,顺利完成交涉事宜。

回朝后,王安石变法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舒亶也参与其中,成为新党的骨干分子。身为旧党的苏轼对变法极为不满,凭借自己的名气屡次上书阻止或在诗文里讥讽,舒亶在李定的指示下,制造了轰动天下的乌台诗案。

敢作敢为的舒亶被连续委以重任,升至御史中丞,执掌御史台。正处仕途黄金时期的舒亶未免有些意气风发,弹劾了不少同僚,也因此得罪了官僚集团。

更让他招致骂名的是张商英案。张商英曾经有恩于舒亶,后来成为新党的领袖人物。恰逢三年一度的科举,张商英为了女婿能顺利中选,写信暗示舒亶予以帮助。

不近人情的舒亶当即将这封信举报到神宗面前,张商英因此被贬,而舒亶此举也被视为忘恩负义。没多久,为了平衡新旧党的势力,舒亶因贪污几根蜡烛而被神宗罢职。

罢官回家的舒亶穷困潦倒,无奈之下只好做起了私塾老师,赚点养家糊口的费用。终神宗一朝,舒亶再也未被重新启用,十几年间也从未为自己辩解半句。

宋哲宗即位后,舒亶东山再起,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并带兵平叛了一些地方上的叛乱。1103年,舒亶因病死于军中,享年六十二岁。

回顾舒亶的一生,少年成名,未免有些飞扬跋扈、不近人情,这在官场都是大忌讳,也因此仕途受挫。总体来说,舒亶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只是不够圆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