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末风云录十:商议迁都荀爽助纣为虐 历史之谜皇甫错失良机

 沉映香 2021-01-15

上回说到董卓听从郑泰的劝谏,放弃大规模征兵讨伐袁绍,而计划迁都长安避其锋芒。迁都不是搬家,事情之繁杂、牵涉面之广难以想象,董卓想到了一个人——河南尹朱俊。

朱俊是平定黄巾之乱的功臣,军界的元老,历任文武要职,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事情就好办多了。董卓遂上表推荐朱俊出任太仆,作为自己的副手。

未料,朱俊拒不接受,还对使者说道:“把都城向西迁徙,必然会使天下失望,反而给了崤山以东地区联军以机会,我认为不应该迁。”

使者很奇怪的问道:“任命您为太仆,您拒绝了。没有问你迁都的事,你却说了,这是为什么?”朱俊说:“作为相国的副手,是我不能承担的重任;而迁都是失策,又是急事。我拒绝无力承担的重任,而说出认为是当务之急的事,这是作为臣子的本分。”

当时,公卿百官心里都不愿意迁都,嘴上又不敢说,只有朱俊趁着董卓看重自己的机会说了出来。董卓总算给了朱俊几分薄面,没有为难于他。

少了你朱屠夫,难道吃带毛猪不成?董卓召集公卿商议道:“高祖建都关中,共历十一世;光武帝建都洛阳,到现在也是十一世了。按照《石包谶》的说法,应该迁都长安,以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朝堂鸦雀无声。

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司徒杨彪忍不住了,反驳道:“迁都改制,是天下大事。殷代盘庚迁都亳邑,引起了殷民的反叛。从前关中地区遭到王莽的破坏,所以光武帝改在洛阳建都,历时已久,百姓安乐。现在无缘无故的抛弃皇家宗庙和先帝的陵寝,恐怕会惊动百姓,导致天下大乱。《石包谶》是一本专谈妖邪的书,怎么能够相信它的说法。”

董卓强压怒火:“关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秦国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而且陇右地区出产木材,杜陵还有武帝留下的烧制陶器的窑灶,全力经营,很快就能安顿好。至于说老百姓,用得着跟他们商量吗?如果他们敢反对,我就用大军在背后驱赶,想让他们去哪里就让他们去哪里!”

杨彪梗着脖子道:“扰动天下是很容易的,安定天下就很困难了,愿您再仔细考虑下!”

董卓脸色大变:“你是要阻扰国家大计吗!”太尉黄琬打抱不平道:“这是国家大事,杨公所说,恐怕是可以考虑的。”董卓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气氛瞬间变得尴尬,司空荀爽担心董卓要对杨彪、黄琬两人下手,赶紧出来打圆场:“难道相国很喜欢迁都吗?崤山以东起兵反叛,不是一两天可以平定的,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看到荀爽出来支持自己,董卓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然而,退朝之后,黄琬再次上书反对迁都。

董卓彻底恼了,以天降灾异为借口,上奏献帝免除了黄琬和杨彪的职务,任命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除了黄琬和杨彪,城门校尉伍琼和督军校尉周毖也坚决反对迁都,董卓大怒:“我刚入朝时,是你们两个劝我选用良善之士,结果这些人到任后全都起来反对我,是你们出卖了我,不是我对不起你们!”一怒之下将他们处斩。

伍琼和周毖被杀,杨彪和黄琬大为恐惧,赶紧登门向董卓谢罪。看着黄琬和杨彪诚惶诚恐的样子,董卓轻蔑一笑,又将二人举荐为光禄大夫。

至此,迁都的决议再也没人敢反对了,但迁都之前,必须确保长安的稳定。当时,皇甫嵩统兵三万驻扎于右扶风,京兆尹盖勋在极力劝说他讨伐董卓。

董卓对此二人颇为忌惮,尤其是皇甫嵩,曾经的军界扛把子。为了保险起见,董卓以皇帝的名义将盖勋征召为议郎,皇甫嵩征召为城门校尉,命令他们立即前来洛阳报到。

长史梁衍劝说皇甫嵩道:“董卓在洛阳烧杀抢掠,任意废立皇帝。如今征召将军,将军若去了,大则有性命之忧,小则会受到羞辱。应该趁董卓在洛阳暂时脱不开身,皇帝即将来长安的时机,您亲自统帅大军去迎接皇帝,然后奉皇帝之命讨伐董卓,并向各地将领征兵。袁绍在东边进攻,将军在西边夹击,这样就能生擒董卓了。”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对汉室忠心耿耿的皇甫嵩竟然拒绝了这个建议,反而接受了董卓的征召,动身前往洛阳。

当时,如果要评选天下第一名将,那一定非皇甫嵩莫属。在平定黄巾军的过程中,皇甫嵩纵横南北,斩杀叛军数十万,凭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为汉朝续了命。

而在两年前,董卓还是皇甫嵩的下属,皇甫嵩亲自给他上了一堂军事谋略课,让董卓惭恨在心。如果说有人能一举剿灭董卓,除了他还有谁?他的手里可攥着三万精兵啊。

然而,这个出身将门世家一生未尝败绩的汉末第一战神,竟然主动放弃手中兵权,乖乖的听命于董卓。为何会这样?这是一个历史之谜。

皇甫嵩放弃了抵抗,而盖勋只是一介文臣,他无奈之下接受了董卓的征召来到洛阳,被董卓任命为越骑校尉,东西夹击董卓的绝佳机会终成泡影。

平定黄巾的头号功臣皇甫嵩服软了,二号功臣朱俊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还真以为董卓尊重自己,居然费尽心机的帮董卓分析军事形势。

看着朱俊忙前忙后的样子,董卓打心眼儿里瞧不起他,轻蔑的说道:“我百战百胜,胸中自有主张。你不要在这里胡说八道,小心我杀了你!”朱俊默然无语。

一旁的盖勋不忍朱俊受辱,仗义执言道:“从前武丁那样圣明的君王,还请求别人提建议,何况是您这样的人,竟然要封住别人的嘴吗?”董卓这才不情愿的向朱俊道歉。

这就是东汉末年的现实,面对董卓的无所欲为,皇甫嵩、朱俊、荀爽等人不仅不抵抗,还要助纣为虐,时代终究是属于曹操、孙坚、袁绍等奋起反抗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