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史记417:崔浩与拓跋嗣的一番话,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

 沉映香 2021-01-15

无论哪位开国皇帝,创业之初都离不开一个运筹帷幄的谋臣,比如姜子牙之于周武王,张良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王猛之于苻坚。

而在北魏崛起的过程中,有一个人也是居功至伟,堪称首席军师,他就是崔浩。崔浩,出自清河崔氏,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乱世时的不倒翁。

崔浩的七世祖是崔林,曹魏时官至司徒;曾祖崔悦为后赵石虎的司徒右长史;祖父崔潜为后燕的黄门侍郎;父亲崔宏则是北魏的吏部尚书。

从崔世家族的仕途来看,他们几乎不受朝代更迭的影响,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崔家。到了崔浩时,他更以博览经史、通百家言受到北魏拓跋氏三代人的信任。

公元417年,刘裕亲自率领的北伐大军将后秦打得节节败退。无奈之下,姚泓向拓跋嗣求援,希望他能出兵从旁袭击刘裕,帮后秦渡过难关。

拓跋嗣召集群臣商议,有人认为唇亡齿寒,应该救援。崔浩不以为然,他认为北魏北有柔然,西有赫连勃勃,他们才是北魏的心腹大患。现在,刘裕对后秦势在必得,如果强行出头,必然讨不到好处。

而刘裕一旦拿下后秦,并没有兴趣继续北上。因为黄河以北的民情风俗和东晋大有区别,东晋没那个实力一口吞下,也消化不了,北魏应该先猥琐发育,稳住后方。

拓跋嗣偏不信邪,派出长孙嵩率领十万人拦截刘裕,结果被刘裕击败于黄河北岸。至此,拓跋嗣才深深后悔没听崔浩的话,并虚心的让崔浩给自己授课。

有一次,课间休息时,拓跋嗣问道:“刘裕讨伐姚泓,果真能拿下吗?”崔浩一口断定:“毫无悬念。”拓跋嗣问:“为什么?”

崔浩回道:“姚兴在位时好事虚名而少实用,后秦国力很虚,而姚泓性格懦弱,身体又多病,兄弟也不齐心。刘裕趁他病,要他命,手下兵多将广,一定能够获胜。”

拓跋嗣又问道:“刘裕的才能和慕容垂相比如何?”崔浩道:“刘裕略胜一筹。慕容垂借着父兄打下的基础,修复旧业,国人归附他,就像夜晚的虫子看到明火,复国一战即可。

而刘裕呢,出身寒微,没有丝毫凭借,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擒慕容超,南平卢循,所向无前,如果不是有过人之才,根本做不到。”

拓跋嗣继续问道:“刘裕已经入关,趁此进退不得之时,我如果派出精锐骑兵直捣彭城、寿春,刘裕该怎么办?”

崔浩答道:“如今我们北有柔然,西有赫连勃勃,都在虎视眈眈。陛下不可能御驾亲征,虽有精兵,但无良将。长孙嵩长于治国,短于用兵,非刘裕敌手。兴兵远攻,未见其利,不如静待时机。

刘裕攻下后秦后,威震天下,必定要回去篡位。关中地区华夷交错、民风彪悍,刘裕想用荆楚文化来教化,短时间内搞不定。如果他派兵驻守,人情未洽,风俗各异,必生祸乱。陛下不如按兵息民静观其变,后秦的地盘终究是我们的。”

拓跋嗣笑道:“你分析的很周详啊。”崔浩一时兴起,继续说道:“臣闲来无事,曾经对近世的人物做了个比较。王猛的治国能力,好比是苻坚的管仲;慕容恪辅佐幼主,如同是慕容暐的霍光;刘裕平定霍乱,就像是司马德宗的曹操。”

拓跋嗣好奇问道:“那你觉得赫连勃勃如何?”崔浩答道:“赫连勃勃当初国破家亡,孤身一身投靠姚兴,受其恩惠。他不思报恩,反而趁机作乱,盗有一方,结怨四邻。所以,赫连勃勃纵然能猖狂一时,终究是要被别人所吞并的。”

拓跋嗣非常高兴,和崔浩促膝而谈至半夜,并拿出御缥醪十觚、水精盐一两赐给他:“听君一席话,好比品味这盐与酒,一定要与你一起分享。”

不出所料,后来的形势全都如崔浩所言。刘裕攻下后秦后,立即南归,紧锣密鼓的筹划篡位事宜,而留在长安的驻守兵力果然发生了内讧,后秦终究还是落入了北魏之手。

而一直对北魏骚扰不断的夏国则在赫连勃勃逝世后,迅速进入衰落期,很快就被北魏征服。北魏在拓跋嗣的稳健经营之下,到了拓跋焘时,国力持续上升,最终统一了北方,和刘裕建立的南朝宋分庭抗礼,享国时间也远超南朝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