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片子烂还不让说,这是哪个世界的市场规则?

 三易生活 2021-01-15

你们有选择拍烂片的权利,我们有选择给烂片差评的权利。

最近在全国上映的国产影片都面临着巨大的舆论风波,先是《长城》被网友评论烂片,微博大号发布“张艺谋已死”言论;后是传言豆瓣对《摆渡人》恶意刷一星,央媒点名批评豆瓣引导观众拒看国产影片,导致业内圈外人士口水战迭起。

有人认为,国产电影需要鼓励,消费者不应该给“一星”来打击中国电影产业。这种观点属于地方保护主义,是过时的"扣帽子"行为,同时也是中国电影业不自信的表现

消费者拥有自由选择电影的权利,应该尊重消费者的选择,不能强迫或者变相引导他们对国产电影“捧场”。

例如“国产电影保护月”这种不成文的规定就应该取消,想让国产电影真正成长,就应该把它们交给市场,这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应该去主动迎合消费者,而不是闭门造车还自我感觉良好,自身不够优秀还容不得批判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发展,出现豆瓣、猫眼等为观众提供上映新片信息、观影指导和购票服务的平台。很多人在看电影前会去豆瓣看看评分,看完电影后到猫眼写写评价,这已成为不少人的观影习惯。

影片有批有赞,给一星也给五星,才形成了电影评价的“大数据”。

目前一些电影的评分:

  • 《长城》:豆瓣4.8分(131186人评);猫眼观众评分8.4分(42.7万人评),专业评分4.9(45人评)

  • 《摆渡人》豆瓣3.7分(71447人评)猫眼观众评分7.8分(13万人评),专业评分4.9分(22人评)

  • 《铁道飞虎》豆瓣4.6分(21593人评)猫眼观众评分8.5分(7.4万人评),专业评分5.2分(21人评)

注:猫眼目前已经删除专业评分。

对此,中国电影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批评豆瓣和猫眼的低评分、恶评影响中国电影生态,此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栏目也做出了以“对豆瓣、猫眼等恶意操纵影评的网站说不”为题的报道,引发了众人的热议:国产电影作品真的会被“一星”评价毁掉吗

豆瓣和猫眼的评分受到了央媒的批评,甚至有报道称豆瓣的评分有受操纵的嫌疑,有人进行恶意低分差评,对消费者的选择构成了潜在影响。

事实上,不管是豆瓣还是猫眼,甚至是IMDB或者时光网,对消费者的影响是有限的,电影的口碑并不是几家网站就能左右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们对电影的选择,并不完全受几家网站影评和评分影响,也无关是否国产电影,而是取决于电影自身是否优秀

除开评分,人们还会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了解到电影——社交媒体里朋友对影片的讨论。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只要电影够优秀,无论豆瓣、猫眼显示多低的评分,观众们总会证明这是“真金”而不是“石头”。

有一部分观点认为,即使国产电影很多是烂片,但是选择花钱去看是对国产电影的支持,也是一种“爱国”。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想法,反而是一种“不爱国”。无论是《长城》还是《摆渡人》,实际上都是一种商业片,以票房收益(盈利)为最高目的、迎合大众口味和欣赏水准的影片,纯粹是为了赚钱

商业片的主要作用是娱乐和休闲,其成功与否,主要是看票房。此类影片无关“信仰”也无关“情怀”,它们与真正需要支持的无名电影人的小成本电影不同,也无法代表“国产电影”。

电影院不捧场、观众不热情,充其量不过是因为商业企划的错误,与其较劲网友伤害“中国电影市场”,不如好好思考一下观众对电影的需求。

中国电影生态真会被“差评”影响吗?却是未必。网友对电影的评价虽然不一定“权威”,但也是反应出观众的心声

真正拿得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是无所畏惧的,因为这种作品有底气,观众也会买账。

☀ 易起说 

"你看过的最想退票的电影是什么?"

在本文下留言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