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种时候吗? 明明大白天,却好像在做梦,周围的声音很恍惚,整个人有点飘,然后突然一下又清醒过来;看着对面的同事突然觉得很陌生,好像不认识一样;上班特累,下班还要谈事,刚刚面对面坐下来,再有记忆的时候已经回家了,中间说了什么完全断片;突然感觉身体被抽空,没有任何情绪,很麻木…… 如果你为这些表现而惊慌,担心自己精神是否出了问题;如果你为无法控制情绪和状态而懊恼,怀疑自己能否在外人面前调动情绪,保持主动。 《心情加油站》(治愈时刻)邀请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 杜娜 光临直播间,向小伙伴们介绍什么是“解离”,“ 解离”发作时有哪些表现,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解离症状以及解离发生时如何让自己回归现实,恢复掌控力。 一、你体验过解离吗? 白日梦、沉浸在某小说、突然走神、人在心不在…… 这些表现称为解离,也可以说成“隔离”“恍惚”“神游”“走神”“搞忘了” 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大部分人都体验过轻度解离。那时你处于和周围的隔绝状态中,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身边正发生什么,甚至听不到周围的声音,这样也就不用承受周围环境的压力和刺激了。 50%-75%的成年人都曾经历过一次解离。多数人能意识到自己走神了,然后主动调整,解离也会随之缓解。可有些人经常被强制性扯进这种状态难以脱身,甚至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发挥和状态。 若反复或长期走神、神游,影响了业绩效率和关系,就可能是病,被诊断为解离性障碍。凡有这种障碍的人大多数都在过去(特别是0-9岁)有过创伤。 创伤是对客观事件的主观体验:可能在别人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却让你感到强烈的痛苦和害怕,比如搬家、转学、分床、断奶、抱养、体罚……这些感觉如果没有很好的处理,那它就算一个创伤性事件。 当年你的身体可能受伤,精神也感到极大的压力。你的神经系统一旦压力爆表就会自动判定:我正处于某种无法逃脱的危险之中! 这时大脑就会把你的身体和环境分开,通过“危险逃跑”模式帮你的感觉脱离当下,从难以承受的压力中逃出来“喘口气”,稍微好过点。所以神游的时候会失去当前的感觉,甚至记忆,你也就变得无感了,别人如果注意到你,就会发现你突然变得有点呆。解离是极度危险情况下大脑保护自己的一种办法。 二、解离最常见的表现 失去现实感、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两种)
解离很难对当时有清晰连贯的记忆,你可能怀疑那事儿是否真的发生过,经常搞忘一些事儿。因为里面藏着难受的感觉。 解离是一个火灾警报器,目的就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大脑崩溃。有些人害怕解离会伤害自己,有些人过度自我隔离,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如果你变成一个过度敏感的警报器,风吹草动就逃跑,自动进入“危险逃跑”模式,就会过度消耗自己,经常筋疲力尽或者对周围麻木不仁,好像活得很不真实,很难提高生活质量。 解离出现时越慌,越会专注在这些感觉上,把危险放大,产生更多解离形成恶性循环,你就越发无力掌控情绪,反被情绪控制,怀疑自己很怂有病,很难再有勇气应对挑战和变化。 实际上解离既不是毒药,也并非灵丹妙药。它是为保护我们而生的,不会真正伤到你,但用多了会令人惊慌失措,降低你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三、解离时怎么办 第一步:识别出你正在经历解离 如果突然出现这些感受: 感到周围很陌生、突然失去情绪、感觉自己像是“脱离”了身体,浮在半空中、世界和身边人变得不真实…… 连续深呼吸三次,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我只是处隔离于(解离)状态,我可以通过“着陆技术”帮自己走出来” 第二步:通过着陆技术,把“离开”的自己带回当下
第三步:找到好的支持者 要找能谈真感觉的人。有安全感,感到自己被听见、被接纳。可以放松谈事儿,无论多么荒唐非主流,他都不会大惊小怪否定你。 提前与对方沟通自己的情况:你曾有过哪些奇异感觉? 哪些话题特别敏感,容易刺激你进入那种神游模式?解离时,你希望对方如何帮你?建立默契,发现你在聊天走神时大喊 名字或者某个词,把你拉回当下。 第四步 :建立稳定的作息规律 当生活回归正常,你就能从解离中抽身,打破恶性循环,重新关注那些更有趣的事。 第五步 勇敢面对过去,释放压抑的伤痛,预防解离频繁发生。 解离和创伤有密切关系。创伤有时很“隐蔽”,并不一定是某件 “大事”。诸如被老师骂、被父母无视、被小伙伴背叛、被分手,甚至是疫情影响……一切令你感到压力的事都可能成为创伤事件。 拒绝去想伤痛的事,压抑负面情绪,好像看起来迈过了那道坎。但没被处理的情绪成为埋在地下的炸弹,解离就是它们魔鬼般宣告自己存在的方式。 如果你经历过解离、神游,不要害怕,也不要自责。 解离既不是毒药,也并非灵丹妙药。它不会真正伤到你,但用多了会令人惊慌失措,降低你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解离在过去保护了你,而现在的你重新拥掌控力,如果说过去是一场悲剧,可以让它只是一场悲剧,而不会成为人生的主旋律。 部分内容参考 微信公众号 know Yourself |
|
来自: timtxu > 《心灵、婚恋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