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风俗 | 记忆中的年味儿

 五台人 2021-01-15



儿时的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脍炙人口的五台民谣回荡在耳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童年记忆中的年,但终究现在又不是那个年了...

过了腊八就是小年,载着儿时记忆中的年味缓缓盛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带着飘香的回忆溢满心间。

于是,年便成了一张张握在手里的车票,无论天南地北,雪雨风霜,回家过年成了每个人迫不及待的心愿;年也就成了手里的大包小包,车后备箱里的小超市;年也就成了电话里亲朋好友一条条的新春祝福;年也就成了母亲的期盼,孩子的渴望,亲人的相聚;为了团圆,为了那份凝聚在心里的亲情与爱!岁月改变的是容颜,却永远改变不了亲情的渴望,改变不了年这个传统节日在每个人心中的根深蒂固!因为亲情是永恒的根!

红红的灯笼,吉祥如意的对联,各种各样的年画,处处洋溢着年到来的喜庆。越是如此,越是感触“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越是如此,越是感触“新春佳节至,更添一分思”。

大街上人潮涌动,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商店节日促销的音响声,人来车往的说笑声,孩子们三俩成群的嬉闹声,以及道路上堵车的鸣笛声,无不提醒着年走近的脚步。

一张张大红福字,预示着福来到,一张张挂钱象征着明年的财源滚滚,一幅幅对联和各种各样的年画,无不透着年的吉祥与喜庆。院子里,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红彤彤的照亮了孩子们嬉笑的脸庞,温暖着一颗颗天真无邪的童心。

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咱家乡人的习俗。五台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鞭炮、春联、剪纸、年画,多少年来,这些东西是春节不能缺少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的春节道具逐渐走向了没落。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岁(压祟)。小时候,盼望着穿新衣,压岁钱,玩鞭炮,垒旺火……

等待换压岁钱的长辈们!

远逝的,是贫穷的年代。

远逝的,是欢乐的童年。

远逝的,还有记忆深处那浓浓的年味。

不变的,是纯朴的民风。

不变的,是浓厚的乡情。

不变的,还有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文/踏雪无痕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关注“五台人”,

↓↓五台人自己的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