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人忆 | 千针万线慈母心

 五台人 2021-01-15



千针万线慈母心

——童年纪事之三十一

        《踩新鞋》发出后,深有同感的同学、朋友反映强烈,甚至有同学已替我拟好标题,叫"妈妈做新鞋",要我写写慈母们怎样千辛万苦做鞋。好在小时候亲眼看见过母亲做鞋的整个过程,更何况身边就有一个熟知而且做过不知多少双鞋的妻子,有什么不懂,当面就可以请教一番。

        做鞋的工序说起来还真有点复杂。

        第一道工序叫做抿圪壁(五台方言)。这实际上是做准备工作。具体方法是:选择天气好,阳婆红的日子,用一片又一片碎布或破布,用浆糊糊在一块大的木板上,一般糊在面板的背面,它的讲究是好赖搭配,薄厚均匀,然后放在院子里晒干,揭下备用。这样的圪壁一次要抿好几张,因为做一次要做好几对,基本上是一人一对,还得给淘气调皮的男孩子多做一对,以备不时之需。比如说有个亲戚家有红白事宴,你总不能让他穿着烂鞋去参与,这样子不仅丢了孩子的自尊,也损了母亲的面子。抿圪壁所用的浆糊,一般选用莜麦面,有时直接用滾水泼成浆糊来用。有的地方不产莜麦,那也有的是办法,可以选用细白玉米面。为什么选这几样做浆糊?那是为后来设想,用它们抿成的圪壁,将来纳帮纳底容易往过牵针,不至于夹针难牵。出浆糊时,往往撒入少许咸盐,一来可增强筋度,二来避免发馊坏掉。想想都十分感叹母亲们的精打细算,持家有方。

        第二道工序叫替样子。选用一些废报纸或洋灰纸剪成大大小小的鞋底样和鞋帮样。假如自已不行,还必须请求那些村里的巧手们为自己剪些样子,放在书里,以备下次再用。那个时候家家都有一本或大或小,或厚或薄的放样子本本。再后,把鞋帮样放在圪壁上,照着样子剪下来,就是雏形的鞋帮。鞋底可不是这么简单易做,它需照鞋底样,剪下一个略大于鞋底样的长方形,然后再往上粘贴碎布,一直粘到厚度约一厘米左右时才停下,贴好后拿出来晒干,这就成雏形的鞋底。

        第三道工序叫糊里子、掌面子。把雏形的鞋帮、鞋底拿过来,给它们加里子和面子。里子讲究不多,只要是结实耐用的布都可以,有时一块不够,两块或三块也能凑乎。面子就不能简单敷衍,需踌躇再三。鞋底的面子,虽然接触是地面,但也不可随便,一定选用一些密度高耐磨擦的布来做。鞋帮的面子说法就多了:第一保证是新布。第二根据不同的人等,不同的穿处需选用不同类别的布样。小姑娘的就得花梢些,要不趴花要不绣燕,再后来时兴花条绒,看着喜庆袭人;小后生的,就先得考虑结实耐穿,一般选用蓝、黑两色春弗呢,后来有了灯芯绒,看着庄重大气;带孝选用白色,一般多为黑色……

        第四道工序是纳鞋帮、鞋底。里子面子配好后,接下就纳帮、纳底。因为纳法不同,还是分开来说吧。纳鞋帮之始需要先"贴口子",这可是个技术活,巧手既针迹大小匀称又周正好看,笨手呢也能做成,不过看上去就不太入眼。有的女人甚至一辈子也没学会,每当做鞋不得已还得请人"贴口子"。纳帮是用笨粗线,一般选用与鞋帮相衬的色线。一种是在鞋尖、鞋后跟处纳那么几行,为得是耐踢腾,能立起来,不那么软疲活踏,有个样儿。成人的、小姑娘的多釆用这样的纳法。受苦人、调皮蛋完全不可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他们的鞋帮用得就是另一样纳法——大名就叫:遍纳。就是用笨粗线在鞋帮上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纳个遍,因此上才叫遍纳。我前头说的《踩新鞋》就是这样纳成的鞋帮子。结实匀称,硬度十足。雏形的鞋底是一样长方形体,有长度,有厚度。做鞋的能工巧匠们把原先替好的鞋底样放上去,照着鞋底样的大小宽窄用裁刀一下、一下使劲摁下去,裁出一个真正的雏形鞋底来。单说这一裁,费力使劲,常常在手虎口的地方,创磨出好几个血泡来。接着就是纳底,那才是母亲妻子们受罪的开始。纳底之始,先捻麻绳。我们实在不敢小看捻麻绳这营生。她们需把这麻皮分开批开,让它均匀顺溜,便于使用。接着用捻绳线的工具——砣砣(也有人用筷子一端插个小山药蛋代替),开始做活。起头,续麻,长短,粗细,匀称度,光滑度都非常有讲究。实际上捻成的麻绳好赖,客观上就决定纳底的顺利与否。麻绳捻不好,纳底时一会儿拙住了,一会儿拙住了,半天也纳不了几针。拙这么几下,一根麻绳也就这么报废了,耽搁了时间,做不下营生,这鞋的成功还不知在牛年马月哩。

        有条理的母亲们常捻下最起码够一对鞋底的麻绳,才开始动手的。捻好这些麻绳,还必须用布包把它包裹好,免得风燥干了用时扎手又容易断掉。纳底开始先在鞋底四周的边上纳个圈,叫圈边。然后开始一针一绳往成纳,脚尖处和后跟处釆用遍纳法,一针一绳紧紧相挨相连,密密麻麻不留些许缝隙。因为那是最为着力的地方,需要作积极的预防。中间部分可稍许疏离,不是梅花样,便是鸡爪样,花样繁多。一旦成功,那鞋底真如铁板一块,坚固耐磨得很。纳底的过程中,还有一事需注意。每当有事无法继续营生,必须连底子带麻绳包裹好,免得下次麻绳无法使用。其实什么季节抿圪壁纳底做鞋都是有讲究,我只知皮毛,无法细说。

        做成这样的鞋底,其中的受苦受罪绝非我们可以想见的。比如说这一上一下的穿针引绳,那真不知要费多大的劲,受多大的伤。先用针锥在鞋底上扎过去,扎成一个针眼,再用带麻绳的针穿过去,紧接着把麻绳缠绕在手上使劲拽,一直到拽不动为止。就这样,扎一针,拽一下;拽一下,扎一针,一双鞋底有多少针,就需扎多少针,拽多少下。有时稍不留神,扎破了指头,敢紧含在嘴里吮吮,连痛都不敢喊一声。更可怜的是每次拽那个麻绳,总把手背勒得生疼。先是通红,再是青淤,时间久了,有了老皮,一勒一道灰皮死皮,就这样母亲妻子们从不会有些许不满,说着笑着,又得要准备做下一对。俗话常言,一尺大底三分厚,勒破娘亲双手背。小时读孟郊《游子吟》,没什么感觉,长大了才慢慢理解什么叫千针万线千辛万苦千恩万情。

        第五道工序叫绱鞋。纳好了鞋帮、鞋底,接下来就该是底、帮相配,进入缝绱。绱之前,先要把纳好的鞋底放在蒸窝窝锅盖上稍作蒸熥,凉凉后,再用锤子整平鞋底面,这样一来一个针迹平整,合乎要求的鞋底就摆在面前。再把底、帮合成一体,前后用针锥或麻绳固定;再用麻绳上下把鞋帮鞋底缝在一起。这营生说起′来也就这么几句,可真做起来真也困难费劲。鞋帮、鞋底分开来做,母亲妻子们还能凑乎,可合在一起处理,她们就有些犯难。纤纤弱弱双手实在无法掌控这大帮大底,没什么法子,只好硬着头皮硬来。帮连底厚度有了,针锥一次扎不过去,在头皮磨上那么一下再扎,带了头油总算扎过去了。可牵针时又出现问题,一下牵不过来,性急的母亲们没法子,只好下口,用牙咬住大针硬牵了过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扎破舌头,呸呸唾上两口,又专注于她的绱鞋,没事儿,人一个。其实在那时,我们无论吃的穿的都是和着父母的泪与血的,只是我们习以为常,不去深究……

        就这样经历千针万线千辛万苦,一双鞋做成了,其中真是浸透着母亲们的千般疼爱万分关怀。

        做鞋这营生,我为什么写这么详细复杂,目的只想说明母亲妻子们做鞋的辛劳细心。人常言,难家不会,会家不难。在那些心灵手巧,精明能干的女人来说,实在易如反掌,手到擒来。要不光做鞋一项,就难以应付,其实在她们无穷的家务营生中,做鞋只是小事一件,不足挂齿。

这样的营生,恐怕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再也很少见到。新鞋款式新颖,花样繁多,穿着舒适,制作容易。立此存照,只为过去的生存生活作个证明,也感念当年母亲妻子们的殷殷深情……

文/老农民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小编语:在这里发稿并不是一件难事、真正难得用心的五台人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或者手机拍下的图视频等,投稿给我们五台人,让我们五台人记录下五台发生的相关点点滴滴,做这些小编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互联网时代,也是分享的时代。非常感谢你们的分享。同时也希望更多人给我们投稿、一起做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感谢!投稿可后台回复8加小编微信,也可投稿到347945165@qq.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