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人忆 | 剃头

 五台人 2021-01-15

作者简介:老农民(网名),五台豆村大石岭村 人。受过苦,教过书,做过饭,修过路,架过桥,背过窑,经历颇丰,终无所成。曾任职于忻州师院,现已退休。

剃头

——童年纪事之三十二

        我生也晚,没有赶上"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年代,因此,也没有过生死之虞,性命之忧的考虑,但只要想想小时候剃头一事,总还历历在目心有余悸,殊不知多少当年的男孩为此挨打受骂,痛哭流涕,恨恨不已……

  那时在农村,小孩头长(指头发)了,没有现代的理发工具,只能请人剃头。那剃头基本上月月有过,虽不是什么大事,但那动静可大着了。

大体上分为三部曲。

  第一步,洗头。剃头先须洗头,那时农村暖壶尚不普及,即使有了,恐怕水不热乎,所以先须烧水。水烧开了,舀在一个小小的铁脸盆里,家长便赶忙催促孩子洗头。小孩看看热气腾腾,不敢下手,总要畏畏缩缩,扭揑再三。这时,家长发话了,过来,过来。稍稍犹豫,家长便一把把你拽到脸盆跟前蹲下,再不听话,屁股上就该挨巴掌了。这样,听话的就迟迟疑疑撩着热水往头上淋;不顺手的,家长就会亲自动手帮你洗头。前者还可以根据水温情况自己斟酌:掬水或多或少,间隔或长或短。后者就由不得自己,家长会根据自己的耐受度,摁住小孩的头,紧着把热水往头上撩,只要你胆敢有所不满,扭动着身子不愿接受,有时左扭右摆难免碰翻脸盆,洒了热水(那时在农村热水相当金贵),这时自然会巴掌伺候。只听"啪啪"两声,蘸水比斗(不叫耳光叫头光)瞬间就在头上开花。小孩哭,大人骂,第一步交响曲就在哭声骂声中完成。

  第二步,剃头。当然,洗头只是序幕,剃头才是高潮。遇上会剃的,剃刀又锋利无比,小孩又不"牢头"(五台方言,意为不愿理发),俗话说,火镰三家快。这一场热热闹闹的剃头就在有惊无险中顺利结束。

  如果剃头的笨,剃刀又钝,小孩又"牢头",剃头的好戏才算开场。只见剃头的畏畏缩缩,不敢放开手足(可见艺高人胆大不是虚说),被剃者心有不愿,又不十分配合(可见相辅相成也不是虚说),再加上剃刀不快(可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不是虚说)。这样,每剃一刀,总有事故"发生:先是小孩疼得哇哇直喊,家长教训一顿,骂一声"这又不是杀鞑子,叫唤甚的",孩子只好眼含热泪,忍着疼痛继续。接着,剃头的稍有心虚,一刀下去剌了小小一道口子,刹时血洇了出来。小孩感觉到了,马上放声大哭。这重要的"工程",不得不中途暂停。但顶着一颗"阴阳头"也总不是一个事儿,"工程"还得做下去。剃头的平平心气,又临时磨磨剃刀,小孩也在家长连哄带劝中愿意配合,尽管后来还不时带伤,但事不过三,总不能紧着重复老故事,忍着疼痛直至完工。就这样,第二步交响曲就在连哄带劝,带伤带泪中总算结束。

  第三步,善后。善后已到尾声。请来剃头的,大家乡里乡亲,农村人连说个谢谢都难得,只是歇歇喘喘递上根烟,用惯了谁,再多说就有些见外,还是不客气为好。至于小孩吗,更好说,随便给上个东西,或干馍,或糖果,甚至大人轻轻抚摸一下剃好的青头,一会儿就会嘻笑颜开,没事儿人一样。第三步交响曲就在虚惊一场,皆大欢喜中落幕。

正是:小时种种事,老来做回忆。

 细品蜜样甜,又可防失忆。

文/老农民 原创

编辑/五台人(sxwutairen)

原创投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