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兴生氏与泰兴东南路庄和泰兴城南太平庄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乡风儒语 2021-01-16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笔者在本公号发表《泰兴桥名知多少,今日且说大生桥〉一文后,一位网名叫“简单生活”的老乡留言道:“老师新年快乐,原来位于三泰新村南边的太平庄,就是现在的未来城往东,羌溪河两边,此处生姓居多,老师可以帮忙考证庄名和生姓的来历吗?谢了!”为了不使这位我素昧平生的朋友失望,前天我特地查阅有关资料,对生氏之起源及来泰兴分别于城南太平庄、黄桥路庄落脚生根这一支派的有关情况稍有了解,但因这两处的生氏族谱上有关记载我只是在资料上看了一点,未能亲自查阅到,县志上所载的太平庄城南的未及细查,只看到了靠近横巷那边的,故有些详情还不是十分清楚,只能就已有的资料而整理成文,发表于此,有待知者进一步补充,同时也算是对“简单生活”朋友的一个暂且的简单回复。

关于生氏起源问题,网上版本很多,众说纷纭,均无定论。比较流行的至少说法有五种。

一是源于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筠生,炎帝神农氏的第49代后人叫吕筠生,出现在商朝末年,他的儿子就是姜太公(姜子牙),在吕筠生的后裔子孙中除吕氏一族外,还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生氏。

二是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周武王之弟蔡叔的后裔,蔡叔的儿子名归生,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者。

三是源于子姓,殷商帝已庶长子微子之后,由微生氏演变而来。

四是源于明建文帝之后,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在“靖难之役”中,逃离皇宫,隐居在云南狮子山,其后代为躲避朝廷追杀,改朱为生。

五是源于清年羹尧之后,清雍正年间(1726年),年羹尧被雍正皇帝赐死,年的妻妾中有身孕者,逃往民间,生下后代,改年为生,寓意逃生。

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全国共有生姓族人60053人,其中男30741人,女29312人。这些人约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山东省,山东各地除菏泽、临沂等少数几个地区外几乎都有生姓分布。发展最快,人口最多的地方是滕州,分布在16个村及滕州市区,总人口现在已经达约5000人。除山东省外,其他生姓集中聚集的地方分别是: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泊口乡生庄村1000人,沧州市东光县于桥乡前生庄近300人、小生庄近400人、大生庄还有一户不到10人,灯明寺镇王东吾村50人、前马村100人、沧县纸房头乡南小营村60人、海兴县苏基镇褚宋村50人。估计河北省生姓总人口在2000人左右。

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1000人;南阳市的卧龙区、南召县、西峡县等几处是同一个祖先,总人口2800多人;漯河临颍窝城镇钟王村400人;洛阳孟津县200多人、宜阳县韩城镇100多人;驻马店汝南县胡营村200多人。河南省合计约近5000人。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新桥镇生嘴子约1000人;玉溪市红塔区200多人。云南省合计1000多人。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新村200多人;宝应、高邮也有分布,徐州的丰县沛县,南通的海安等也有生姓。泰州市泰兴市黄桥镇路庄村(生家垛)1000多人;泰兴济川街道办(原来城南的太平庄)1000多人,江苏省合计约两千几百人,主要集中在泰兴。

泰兴这支生氏其实应该是两支,因为路庄生家垛的生氏和城南太平庄的生氏分属两个不同的堂号。路庄生家垛的为耕读堂,泰兴城南太平庄的为渡海堂。不过生氏基本都以望立堂。相传路庄生氏祖先于约600年前明初大移民时期从山西洪洞移民而来,生氏本是山西太原的郡望,亦称太原郡。所以若是洪洞移民,原堂号应是太原堂这一宗的。据考生氏这支到泰兴先在城东失迷这儿落脚生根的。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十六世孙生彜鼎率家由泰兴失迷庄迁居东路庄。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生氏先祖通过办学堂,教书育人;开荒种地,设盐场做生意,因以耕读安家,故这里生氏族人即取堂号为耕读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有一百余户,四百多人时,这才形成了一个生家垛。后又随着李、钱、杨、刘、叶等他姓陆续来到这里,从而形成了一座“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村庄,故而被人们喊出了路庄这一地名。

据生氏宗谱记载,在科举时代,曾有四人蒙皇恩赐粟帛,出过五个国学生,两个太学生,十个邑庠生,两个武庠生(即文武秀才)。一天,太师生公元次携家童从永丰(黄桥)至溪桥之途中得移金百余两,从早晨守到日落,归还失主。失主欲分金以谢,太师拂袖而去,失主寻问姓名,太师不答。民国期间,国民陆军学校的毕肄业生,南通师范学生等多人来路庄完小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涌现出10多位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路庄是一座有着佛教传统的古村,四百多年前,就在村东首生家垛河南建有“长生庵”的庙宇:前后两进,正殿塑有高约二米的观音、眼光大神,东西两侧,还建有长厢。院中正殿后栽的一棵银杏树,高约90多米,高耸入云,胸围得三个大人携手一抱,时被村人称为“云层树”。每年的六月十九庙会时,前来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成了乡间物资交流和娱乐的地方。  

路庄更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古村落。抗日战争时期,路庄小学就有了儿童团这样的组织,团长生同章带领大家耍马灯,舞龙灯,宣传革命真理,站岗放哨。十五、六岁时就参加了新四军的生永兴,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任炮兵师政委,胜利回国后,享受中将待遇。 

再说泰兴城南太平庄的这支生氏族人。这一支据传是明朝的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后代。在“靖难之役”中,朱允炆逃离皇宫,隐居在云南狮子山,其后代为躲避朝廷追杀,改朱为生,以求生存。其中有一支历尽苦难,为躲避追杀又从云南辗转渡海来到襟江带海的泰兴城南,在这儿落脚后,散枝蔓叶,形成村落因祈求太平无事,祛除劫难,故取庄名为太平庄,同时为记住这一艰难历程,而取堂号为“渡海堂”。这一传说是否符合史实,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总之,泰兴的生氏与泰兴的路庄和城南太平庄这两个庄的形成,包括与这两个庄的庄名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是肯定的,不容置疑的。虽然笔者因资料占有不够充足,但根据现有资料,结合相应的有关历史记载,进行研判的思路应该是正确的。如果有知情者于这些方面有更详尽的资料能分享于我,当是万分感谢。我将会进一步完善。我们家乡历史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挖掘它,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份记得住的乡愁,也是为了更好地去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真的会让我们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们的根在哪里。我深感我做这方面的工作很有意义,特有意义;同时因人生向晚,我更感有点时不我待。我愿能得到各方面各位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并相信也一定会得到这样的鼓励与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