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聊黄桥烧饼

 乡风儒语 2021-01-16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泰兴黄桥是一个有名的千年古镇,许多明清建筑至今保存完好。走进镇上的米巷、珠巷、口巷、火巷……条石铺就的条条古巷深幽、蜿蜒,那是小镇的骨骼和血脉,也是小镇历史的沉淀。历史上的黄桥不仅是个历史文化名镇,而且也是一个美食文化名镇。名扬海内外的黄桥烧饼虽说得名于1940年10月那场著名的战役“黄桥决战”,黄桥镇当地群众在战役打响后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慰劳子弟兵,军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永载史册的黄桥烧饼歌,不过黄桥烧饼之名气其实古已有之。

  烧饼的历史由来已久。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饼法”一章,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中也有关于烧饼的描写。黄桥烧饼源于何时虽无文字记载,但民间流传的一个小故事多少有些参考价值。说是清朝道光年间,如皋县的一位知县路过黄桥,吃了一回黄桥烧饼后齿唇留香,念念不忘。

  如黄二地相距60余里,总不能专程来吃呀,这位县太爷为了能吃上黄桥烧饼,竟不怕人说他搞特权,总是隔三差五地派快马到黄桥购买烧饼,以饱口福。这个故事不仅让人联想起唐代诗人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也告诉我们,至少在150多年前,黄桥烧饼便小有名气了。当然黄桥烧饼产于江苏泰兴黄桥镇,它之所以能名扬四海,无疑与著名的黄桥战役是紧密相连的。在陈毅、粟裕等直接指挥下的黄桥战役打响后,黄桥镇12个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又黄又香的黄桥烧饼送到前线,让子弟兵吃饱烧饼上战场,多打胜仗多缴枪,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

  距1940年黄桥战役30余年后,即1975年5月,粟裕将军重返黄桥,黄桥人民仍用黄桥烧饼盛情款待他,他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说:“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黄桥烧饼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一是食用价值,历史上一直是贩夫走卒及群众方便快捷的餐饮食品,也是亲朋好友间馈赠佳品。二是历史价值,1940年陈毅、粟裕指挥的黄桥决战打响后,黄桥镇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为黄桥决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黄桥烧饼的名声也随着一曲《黄桥烧饼歌》传遍大江南北,曾有台湾青年慕名来学习烧饼的制作技艺。1949年黄桥烧饼光荣入选开国大典国宴。三是经济价值,烧饼产业已成为黄桥第三产业的支柱,全国各大、中城市均有黄桥烧饼店,不仅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而且已成了大量下岗人员二次就业的平台。烧饼在那时候其实也就只是用面摊出来的饼烤熟而已,不过依旧是众人心中的大英雄,黄桥烧饼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也在故事中深刻的体现了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