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腊月

 乡风儒语 2021-01-16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昨晚的月光顺着窗户的缝隙,悄悄地钻进了我的卧室,带着一丝丝寒气,轻轻地告诉我,腊月来了。于是这“腊月来了”,伴着我迎来了今天腊月初一的清晨,伴着我跨进了腊月的大门,同时也让我忆往思昔,让我想起“腊月紧,正月慢”的俗语,让我闻到了浓浓的腊味和年味,让我倏然地有了一种郑重感、仪式感及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腊”,《说文解字》称:“腊,合也,合祭诸神者”。古代,腊是人们祭祀先祖和百神的一种活动。用腊祭神,所以便把祭日称为腊日。这腊日又在农历十二月,故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

腊月是一年的结尾,就像一首歌的终章,用美丽的音符画上了一个句号;假如一年是一篇文章,那么腊月又像是落款,代表着作者内心最坚定的目光。走进腊月,春花秋实的欢乐即发酵成了浓浓的美酒,大地上所有醉人的气息都呈献给了腊月,人流和物流把城乡渲染得格外繁华,灯笼和年画把日子烘托得分外红火。走进腊月,闪耀在人们眼前的就是四个喜庆吉祥的大字:辞旧迎新。

冰封的那些时光,一切仿佛都定格在一起,腊月将我们一年中的所有美好与苦难通通的封印了,也为我们开辟了新的征程。这个月是最有诗意的一个月份,有雪有腊梅,于漫天大雪中踏雪寻梅,这是一种诗意。这个月,也是团圆的象征,天涯海角的游子们在腊月都得回到家与家人团圆,即便为防疫情,在外过年,但那份魂牵梦绕的思乡情却总是系着一颗团聚的心。。这个月,又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人越长大,压力越大,年味也就越淡。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充满回忆之美的腊月。腊月,仿佛是一年最后结出的那个果实。不论你身在何方,不论事业顺风顺水,还是磕磕绊绊,无论你有什么心结,统统都可以放下,腊月就是一种无声的召唤。腊月,真的更像是一首歌,传唱了几千年依然如新,那是发自每个华夏儿女内心的歌声。

  腊月里,路上的行人多了。人们手上提着、肩上扛着、车上载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年货。小伙们西服革履,姑娘们衣着靓丽,口袋里填满票子,欢欢乐乐办年货,既要时尚的,又要讲实惠。腊月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卸下沉甸甸的书包,尽兴地在寒冬里欢快地追逐玩耍,点燃爆竹烟火,把年关催促得越来越近,把年味渲染得愈来愈浓。大街小巷,道路两旁,精明的画家铺开了临时货摊,摆满了春联,年画和各式日用百货,供来来往往的人挑选。

  腊月,有更多的亲情,乡情在发酵,在浓郁。距离沾满了相思,年迈的母亲遥对着村口,左顾右盼,扳着手指数日子,望着与孙儿们团聚。电脑、手机的铃声更加频繁,比平日响得更多、更甜、更让人心动。淳朴的村民们,把每年归来的游子当成自己的亲人,对每一个在外闯荡的游子,都给予真诚的祈祷和祝福:“不管是满载而归,还是行囊空空,平安归家比什么都好!”亲人从千里之外赶回家,以酒问寒问暖,举家庆团聚,图的就是团聚的那种气氛,那种年味,那种千年不变的家的温馨。

  腊月,点燃万家灯火,将一片祥和吹向城乡,从这街吹向那街,从村的这头吹向那头。腊月里天天都有黄道吉日,天天有人迎亲嫁娶办喜事,空气中弥漫年气味,喜气味,音乐声,鞭炮声,歌声,笑声……那房檐下高高挂起了大红灯笼,那门上贴着大红春联,那迎亲的车队披红挂彩,让腊月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是啊,走进腊月,就走进了一个被爆竹、春联和烟火烤红了的月份。俗话说,跨进腊月门,就数着过年了。那腊八粥,那年豆腐,那年馒头,那廿三、廿四小年的汤元,那大年三十除夕的饺子,相继的于这腊月将年的大餐一一呈送而来。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秋的丰硕,冬的收藏,一起酿成了腊月这坛美酒,需要我们大口大口地豪饮,更要慢慢细品……

长情贯微,与君碰心;杏园秋雨,期盼几许!作者杏园秋雨(原名,李长贯,签约作家),挂鞭归去来兮杏园翁,好吟喜文,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常以涂鸦知会。欢迎关注、鼓励与赐稿(来稿可附百字内简介和生活小照一张)!QQ邮箱:398746528@qq.com 微信号:txxfry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请↙↙↙点击“阅读原文” (1)弥漫于年豆腐上的回忆 (2)乡野风景异,赋诗又填词 (3)三坔风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