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醉牛988 2021-01-16

前面已经说了,六欲中的“见欲”不是视觉。视觉是客观的,但见欲却是主观的。能不能看见那是视觉的问题。想不想见却是见欲的问题。

被吐槽无数的金鸡奖海报,有种说法:现代中国人缺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美商。

曾经有一次,我妻子让我把儿子面前的玉米收起来。而我老是没看到。这让她很生气,于是拿起了儿子身前的玩具玉米:“这不是吗?”

这的确是玉米,但当她向我发出指令时,我想的是儿子刚刚才在玩的真玉米。这个判断就让我对那一小块小玩具视而不见,因为真的玉米有层绿色的皮,所以我首先就把那个黄色的假玉米给忽略掉了。

其实世间有很多这样的事,也就是用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事物。这在艺术上就叫“审美”。

我们都知道,审美非常主观,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就象郭敬明的电影,他的粉丝可能看得热泪盈眶、尖叫连连,其他人却可能如坐针毡,恨不得自插双眼。

审美还受时间的影响。贝聿铭设计的卢浮宫博物馆入口,曾经被称为巴黎古城的一道伤疤。现在却早已成为法国的骄傲。相比之下中国古典建筑更是命运多舛,本来曾经是能工巧匠心血的结晶,在上个世纪往往沦为封建落后的象征,这些年拆得太多后才又被捧为民族永恒的记忆。美从来就不是绝对的,它离不开人们的需要。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引起争议的卢浮宫入口金字塔

所以美的标准是多变的,因人而异的,大气的有豪迈之美,小巧的有精致之美。男人有阳刚之美,女人有阴柔之美。有时这些是绝对不能通用的。男人有阴柔之美就叫“小鲜肉”,女人有阳刚之美那叫“女汉子”。当然也有人就好这一口。因为现在已经是一个多样化的审美时代。你要理解,苍蝇也有追逐大便的自由,不是吗?

虽然“美”的标准很泛,不过几千年总结下来,属于视觉的不过“线、光、色、形”四类。它们内部还是有规律的。如果了解这些规律,那么至少你的审美是有章法的。否则只有随性而为了。

所谓“线”其实是代表所有二维图形,一般都会讲“点、线、面”中。其中“点”就是单个小点,如果它是独立的存在。当然没有任何意义。但如果它们上了数量,就产生了疏密、远近的变化,最典型的莫过满天繁星。

但点的数量一多,人们就自动将它们连线成各种图形。因为人脑虽然强大,对大数量的东西的记忆还是有限度的。所以才会将它们组合起来记忆。这样线条就诞生了。基础线条有两种:直线和曲线,直线阳刚,曲线柔美。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点的连线构成了星座

线条的艺术化组合就是图形。西方的星座,东方的星官都是把点联结成线成的。充满神秘和想象的美感。但也是有文化底蕴在里面。就象北斗七星。中国人看成勺子或者车辆,西方人看成有尾巴的大熊。这就是文明的不同所致。

一些图形也是东西方都接受的,常见的有五角星,它是金星轨道的具象。还有六芒星,它是魔法的标志。古代有些宗教人士就专门在大地上设计和建造图形造形,将这做为一种通神的方式。在东方它就被赋予一个特别的含义,也就是“结界”,宗教人士宣称它能守护一方安宁。

但绝对的二维图形只存在于纸面,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而光就成为二维与三维的分界。技艺高超的画家可以在纸面画出几可乱真的三维图形。关键就在于对光线及其造成的阴影的模拟。但相对而言,这是西方人对艺术的理解。我们的祖先要痴迷二维图形得多。对中国国画艺术而言,在纸面上重现现实有什么意义呢?真正的艺术应该是对现实的超越。有一些高人,能够仅凭一只墨笔,画出世间万物。通过浓淡疏密的线条模拟自然的颜色,那叫“墨有五彩”。而真正的颜色也是世上最神奇的东西之一。这是人眼的专利。

现在已经知道了,人眼能够看到的光线只是整个电磁波谱的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在棱镜的折散下可以分出多种颜色。世人命名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彩虹就是大自然的棱镜

当然世间远不止这七种颜色,但不会超出这七色之间的过渡色范畴。而颜色可以随明暗亮度而变化,而它们本身又有深浅浓淡的变化。于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有了万紫千红。

为了让复杂的事变得简单,人们从如此多的色彩中选择了三种颜色,即三原色。但所谓“三原色”有两种,一种是红绿蓝,一种是红黄蓝。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世间颜色本来就有两种,其一是光色,也直接就是有颜色的光,电视里、电脑里的就是这种颜色,它是一种“加色混合”,七色相加就是白光。其二是颜料色,不发光的物体,像纸上,衣服上的颜色就是这种。它本身没有颜色,是依靠反射的光线呈现颜色。如果将不同颜色混合就是“减色混合”,会呈现一种近似黑色的颜色,因为反射的光线越来越少。

而在这方面,我们的祖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了五正色的概念,即“青赤皂白黄”五色。其实也就是三原色加上黑白两色。后两者可以理解为光的明暗,但祖先们却赋予了它们更多的含义。了解五正色就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五方五色

首先是代表春季、仁慈、肝脏、鱼类、眼睛、树干、酸味、东方的青色。其实它也是五色中最神秘的颜色。因为它到底是蓝色,还是绿色,甚至黑色,一直没有定论。所谓“青梅”,应该是浅绿色。“青草”,那应该就是深绿色。但一看“青丝”,就成了黑色了。“青天”就是天蓝色。“青花瓷”就是深蓝色。“青出于蓝”又象不是蓝色。很多人都能感觉到青色,又说不出青色。现在RGB颜色以0,255,255为青色,也就是绿色和蓝色的一种混合色,但那就是青色吗?不敢说。但不管如何,因为一提到青色就让我们想到青春,有一种李子一样酸涩却幸福的滋味。

接着是代表夏季、礼节、心脏,鸟类、舌头、火焰、苦味、南方的赤色。注意,不是红色。古代的赤色其实指的是现在的红色,古代的红色其实是粉红。它会让人想起鲜血,有一种激昂的力量。

皂色,也就是黑色。这个“皂”其实指的是成熟的皂角颜色。这是种接近黑色的植物。黑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冬季、智慧、肾脏、有坚甲的动物、耳朵、水、咸味、北方。同时也象征冥府和死亡。

白色,代表秋季、义气、肺、野兽、鼻子、金属、辛味、西方。同时也代表纯洁和光明。

黄色,因为四季已经被分完,所以专门从夏季后面搞了个“季夏”属于它,其实是死板的分法,同样为了凑齐五窍,把“口”给了它,其实这只证明五行的世界观是有缺陷的。它也代表着信用、脾肾、人类、土壤、甜味,中央。同时也可以让人联想到权力、财富和阳光。

有五正色就有五间色,但这个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了。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五间色

五间色是比五正色低一个等级的存在,但有时也可能居于高位。它们是由五正色合成的。分别是:

由青色与黄色合成,象征东南的的绿色。有名的“孔雀石”其实就是种绿色。

由赤色与白色合成,象征西南的(其实是粉红)。让人有少女的感觉。

由白色与青色合成,象征西北的碧色(淡蓝)。给人一种淡雅的感觉。

由青色与红色合成,象征东北的紫色。有些时候紫色象征富贵。唐朝的极品官服就是紫色。

由黄色与皂色合成的硫黄色。有时一些皇贵妃可以用这种颜色。

这样就化五色为九色,表达的范围更为丰富了,最关键是它们让颜色有了层次感。

如此多的色彩之间的相互配合就是一门学问。如果对此一无所知的话只能让人“目迷五色”。一些失败的配色让人哭笑不得。如“红配绿,丑得哭”,“红配紫,臭狗屎”。

但高手也可能将这些“死亡之色”配成经典。就象红脸的关公配上鹦哥绿战袍,再骑上赤兔马,威风凛凛,这是中华民族的信仰。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现代配色是很考验人能力的活动

千年下来,配色也有了法度,如:“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

有个配色秘笈就是:黑白金银灰不算色,对比色要有主次,不要超过三种

掌握了这些方式,不但能创造美,甚至能改变人的身理和心理。

有说隋朝年间,炀帝患上了消渴症,这是糖尿病的一种,药石无效。于是请来一位名医,但该医生说要去合药,只是先进画两幅,叮嘱皇帝每日早晚各看画一次。

炀帝依法展卷一看,原来第一幅是张“青梅图”,梅子粒粒,又大又圆,想起它青涩的酸味,皇帝不由口中生津。

然后打开第二幅,却是一张雪山图。白雪皑皑,冰风吹霁,如身临其境。炀帝顿感遍身生寒,连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就这样,炀帝看了此画几个月,病症居然不药而愈。炀帝又惊又喜,再请回医生,问对方合的是什么药?

医生笑了笑,说:“我合的就是龙池之水琳宫之风啊。陛下看了我的画推动了气机运行,怎么不好呢?”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色彩能影响心情

这就是用艺术移情,用视觉带动味欲、身欲,从而改变人的身体的极好例子。

图像是有影响力的,如果不加以控制,那就是放纵自己的“见欲”,五色令人盲,其实不只隋炀帝,很多现代疾病也来源于此。

颜色之上再进一层,就进入了从立体的形状感知美的范畴,在这里的情况更趋复杂。因为它是从三维的角度,结合形状、颜色等因素探究美的极致。

但是这里面有一种悖论,其实很早就有人发现了。那就是有时候我们评价是以奇特、怪异为美。就象评价金鱼。其实它本来是以普通的鲫鱼为基础培育出来的,却变异成各种奇特的品种。比如说眼珠外凸的“龙睛”。头上长瘤的“狮头”、尾巴象蝴蝶的“蝶尾”,简直是越怪越好。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金鱼

但评价美人,就不会以眼凸、头长瘤子,异形肢体这些来评价了。美人都是要越端正越好,增一分嫌胖,减一分嫌瘦。

其实这就是看对方在你眼中的地位了。金鱼是作为玩物的。人们关注的其是否更有特色。而你真正的爱人,是要同你生儿育女的。你总不希望生下的孩子眼凸、头长瘤吧?

虽然有时候社会风气也会给人的审美产生影响。比如说唐代以胖为美,明清以小脚为美。但是有些需求其实是刻在基因里的。因为从上古开始,任何生命都在为繁衍做努力,好生养往往就是择偶的一大指标。现在这一要求虽然很少有人诉诸于口了,但却会以行动来得到证明。得到爱情的往往不是最美的女孩,而是最能让人想家的女孩。

人体之上还有建筑。而建筑的完美与否也是有法度的。几千年下来,西方总结了黄金比例,即1:0.618,也可以是1.618:1。这是自然的一个美学奇迹。天然地契合人的大部分审美需求。就以一个人体为例吧,肚脐就漂亮的位置就在人身高的黄金分割点处、眉间也最好位于发缘至下巴的分割点处等等。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黄金比例的螺旋

将其上升到建筑也是如此,就象埃弗尔铁塔,高300米,在它上面有个第二层平台,距地115米,正好位于黄金分割点上。而正好从这里,铁塔的四个脚开始了内收。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埃弗尔铁塔的黄金比例

著名的古希腊帕提农神庙也是如此。它的正面长边正好是窄边的1.6倍,也符合黄金比例。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帕提农神庙的黄金比例

但转到东方,这条准则好象就失灵了。中式建筑的比例就不是黄金比例了。这是我们的祖先不如西方人聪明吗?

学者一字一句地研读古书,忽然眼睛一亮。在《周髀算经》中就提到“方圆之法”,称万物的道理都可以根据方圆之法来推算,这是大建筑师立下的规矩制度。或者将方改为圆,或者把圆改为方,方中有圆是圆方,圆中有方是方圆。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方圆之法

这段话很难理解,哪怕旁边配了圆,也就是一个圆内接正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内接圆形也一样。但聪明的学者还是破译了其中的奥秘。这指的就是中国的建筑比例,它不是西方的黄金比例,而是方形的直边与斜边之比,即所谓“方五斜七”,就是√2:1,约等于1.414:1或者1:√2/2。这个被叫做“白银比例”。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几种贵金属比例

这是因为中国与西方的不同国情造成的。西方崇拜神,其实也就是自己的性情。而中国人崇拜天,也就是自然的规律。

天圆地方,所以方内接于圆。智圆行方,所以圆内接于方。白银比例就是中国人审美和智慧的产物。

常用的白银比例被用于中国的建筑。比如中国第一木塔应县木塔,它的塔刹与塔身就有一种√2:1的关系。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建五台大佛光寺,也是等于2√2:1 的。

性命之谜(五)用“见欲”发现美的秘密,领略光影形色的舞蹈

木建筑的白银比例

就连我们常用的打印纸也是这种比例的产物。A4纸尺寸就是297:210,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除一下。而A3纸也变成了420:297。这个比例的霸道之处就在于只要是这个比例的纸横断,所得出的比例也同样相等。

虽然我们已经发现了疏密的集合,不同风格的线条,阴阳的明暗,配色的诀窍,建筑的比例。它们满足了我们的“见欲”。但这只是美的法则的一小部分,虽然因人而异,但人类在追求美的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几千年,以后还会继续走下去的。在未来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