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订了一份杂志,想看就看。 ‖小说散文诗歌·中国故事·纯文学的世界‖ 投稿作者请提供:作者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 生活、文学和远方 ——读宇杨先生的《足迹悟道》 作者:梅常青
再读他的散文集《足迹悟道》,总感觉到文字里潜藏着数不清的细节、数不清的奥妙和数不清的惊喜。生活是最好的酵母,一路走来,经过的事、际遇的人、落入心头的寂寞、刺痛灵肉的伤痛、不能挥别的离愁别绪,都会在如此复杂深厚的变化交织中,衍生出一幕幕人情和社会弊端故事如《九亭人的眼光》。每一个故事的背后,凸显出来的都关乎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社会经验和人生体验,也正是有这些细节,才组合成纷繁的人生悟道的篇章。 宇扬先生忘不了“……我那在厂“三产”任经理,业己脱离厂内人事纠葛,但波及总雄免,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附属T领导。没多久,放言“农村小广播”的人跳楼自杀了,厂长也银铛入狱。……”(详情见《嘉定缘》)。那段艰苦岁月,要同命运抗争,要用自己的笔将那些催人泪下的心酸往事倾诉给世人这是偶然中的必然,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世界关上一扇窗一定会打开另一扇窗户。因为心中那隐约不不掘的抗争精神和向上的原始动力,他坚持自已的立场看身边的世界,一切变得与众不同,不仅仅开阔了视野,也为他今后的前行,积累了丰富的悟道经验。 当身边的人沉浸在应酬的觥筹交错中,他在灯下奋笔疾书;当许多人为道听途说议论纷纷,他捧着书本沉思,开始了长时间的无异于苦行僧式的精神塑造,这是一种难以望到终点的修行,得忍受得住常人不能忍受的寂寞甚至炎凉,要做得到迎难而上、不言放弃。 对于宇杨先生而言,当年那些跳跃鲜活的文字,无疑是最好的寄托,一条全新的道路展现在眼前。这是一片未知的原野,更是一片蕴藏希望和美好的芬芳田园,他要在这片原野上走出一条属于他的道路。这需要勇气、毅力,更需要执著,更考验一个人的心性与思考能力,除了义无反顾,就是低到尘埃之下,潜心与文学结缘,努力修行。文字就是他生活的原动力,生活和文字已经不可分割。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在下辑《奇人其事——关于我的名字》:“有一天,北大同学平曾在微信里让我确认:“你入学报到在册是杨福祺,还是杨福琪?”我当时身在福利院陪护老妈,即回复平曾:“入学报到册上可能是“祺”,我晚上翻毕业证上的名字再确认”。晚上,我一回到家急忙翻找毕业证书,一看自已也吓一跳,手写体的名字究为“杨福其”!当初不知是哪位老师写的!就已经把“其”的边旁去掉了。我连忙拍照传给了平曾。……我回复他:“不去管它!学校当初怎么注册的就怎么用,无所谓。”是的,我这人一贯秉持无所谓的态度。可是叫起起真来又十分叫真,这要看什么事什么人,绝对有区分!——也许这就是平曾说我是“奇人”的含意。”正如余志成先生在《那些年那些事》所谈:宇杨先生性格直爽,爱憎分明。与他聊天很轻松,与他分析问题很透彻,与他讨论事情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 《足迹悟道》无疑是惊艳的,但是一路走来的艰辛、磕磕绊绊,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最有体验。如同宇杨先生自己在《代序》中说:“文章累积二十余载,横跨两个世纪。许多篇幅是退休后接续写成的。难免有“岁月生出的杂念”。在《老爷叔》这篇文中,笔者尤其欣赏文集里面关于亲情的文字,他用饱含真情的笔触写为老爷叔的背越来越驼了,几近佝偻,越发衰老。……想当年你咤叱风云慷慨激昂活跃在沪星村这块不大不小的舞上,一度成为青年俊杰仰望之星。长方脸,一米七爪到的个头,好像总有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不论挑担(挑麦、挑谷、挑肥料……)一、二百年的担子压在你肩上,哼着小调疾步如飞,永远是10队人中的领头雁一。……为村遮风挡雨、不畏挫折又心存正气的叔父,真情恣意的瞬间,都叫人泪目,可叔父老了身垮病卧谁照料?真心希望老爷叔安康快乐长寿。当然,宇扬先生的情感始终恣肆奔涌,亲情、友情、乡情都时常出现他的文字中,得到很好的展示。也正是因为心中有爱、心中有情、心中有乡土风物、心中有故园山水,才使宇杨先生悟道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耐读、耐品,引起读者共鸣。 大概来自同一片乡土,受同一种乡情的滋养,读宇杨先生的这本文集,仿佛看到了经历相似的一群人的身影,他们都在城市伯长路上跋涉,都为了心中的梦想,义无反顾、孜孜以求…… 【作者简介】梅常青,1969年12月3日出生于安徽芜湖,现定居上海。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现代作家文学》微刊签约作家。上海散文研究会会员,上海《嘉定文学》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作家文学》《安徽日报》《上海教育报》《上海散文》《新普陀报》《嘉定报》《卢弯报》《长征报》等十多家报刊。2018年两篇散文《守望2019》、《月光》在“第五届相约北京”中国散文网征文获得一等奖。 《文笔精华》微刊团队人员 名誉主编:董守和、沈裕慎 顾问:依凝、刘畅、韩建付 编委:朱超群、闻忆、吴开楠、张文龙、叶振环 5.会员投稿要求:必须原创作品十作者简介十作者近照(第一次投稿入选作者,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以后符合第一条件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