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俊凯最爱的小说:盗版超过1600万册,14万人打出8.2高分,不服不行!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1-01-16
本文共2807字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冠》上映的这段时间,举国上下的血又沸腾了一次。

女排姑娘们,被在影院哭成一团的网友们称作“女战狼”。
 
 
实际上,这个“战狼”的称号,2017年就已经“荣归”女排姑娘们了。
 
 
如今,女排姑娘们的“战狼精神”终于为惨被部分企业玩坏了的“狼性文化”正了名。

不过,真正的狼性文化,你得去内蒙古大草原上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在内蒙古插队的知青,与狼相依相存,在额仑草原上度过了十年游牧民族的生活。

要问狼性文化,就得来这本《狼图腾》里,问问这位知青。
 
王俊凯也有同样的好奇。

在一次发布会上,问及他最爱看什么书,小凯立马提及《狼图腾》。


在他看来,狼族在恶劣环境下奋力求生的精神令人震撼和感动。

 
《狼图腾》是世界上至今为止唯一一部研究蒙古草原狼的书,没有谁能比它更懂狼。

就连出生在蒙古的白岩松都说:“其实《狼图腾》表面在写狼,归根到底是在写人。”

与狼共舞的传奇经历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陈阵从北京来到边境牧场插队。

因知青的蒙古包还没有发下来,他被安排住到一位名叫毕利格的老人家里,分配当了羊倌。

毕利格和蔼可亲,聪明睿智,充当着“父亲”的角色。

他把自己多年牧羊的经验和本领毫无保留地讲给陈阵,还有与狼的“相处经验”。
 
可当听了这么多人生经验的陈阵第一次遇到狼群的时候,还是在生死线上走了一遭。

他没有听毕利格的忠告,一个人抄近道回大队,也没有随身带着枪。

骑马走到一半,陈阵骑的青马突然有些不对劲。

但他还没来得及细想,就抬头看见,距离自己不到40米的雪坡上,出现了一群蒙古狼。

它们头顶的空气氤氲,是热气腾腾的杀气。

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

离陈阵最近的那几头巨狼,大如花豹,比他在北京动物园里看到的狼要粗一倍。

当他意识到自己只是一只待宰的羔羊时,吓得差些晕厥过去。
 
 
但是大青马有着与狼群周旋多年的经验,有着身经百战的镇定。

要是会说话,它可能会耸耸肩,对陈阵说:淡定,看我的。

陈阵好像听懂了。

他和大青马一样,假装没有看到狼群,崩紧了神经,努力把几乎虚脱到要散架的自己强撑起来。

狼却纳闷了。

这人怎么还单人单马地从狼群中穿过,还手无寸铁?

狼王示意手下去陈阵后面瞅瞅,是不是跟着大队人马,才给他这样的底气。
 
这时,陈阵想起来,狼怕铁器。

他迅速把脚蹬拿起来狠狠地砸,这种铁的声音比狼见到比自己更加凶狠的动物还要害怕。

逃!

狼王转身带着手下集体向后转,像尾巴着火了一样向山里奔逃,就连刚刚去探路的狼也火速加入了撤退队伍。

在这种危急时刻,狼群的撤退却像军训一样井然有序,丝毫看不出这是一场命悬一线的“逃亡”。

它们依旧保持着古老狼军团的队形,遵循着传统惯例: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

甚至会觉得,这不是一次偶然捕猎,而是狼群“精心练习”的一次“大阅兵”。
 
 
陈阵惊呆了。

和逛动物园时看到狼的心情完全不同,他明明是被狼“恐吓”了,但是他又对狼“上瘾”了。

原来在蒙古狼身上居然有着这样特殊的气质。

隐隐约约,陈阵感觉自己与狼群的偶遇,可能是误闯进了蒙古草原的精神领地。
 
而在这片草原上生活久了,陈阵发现,狼其实是以“邻居”的身份参与自己的生活的。

那次单枪拼马的偶遇,只是邻里间的日常问好。

他看到狼群企图偷袭毕利格的羊群,他看到老人的儿媳妇和九岁的孙子和狼徒手搏斗——都让他对狼着了迷。

他甚至掏狼窝,养狼崽。
 
 
而狼,对于草原的意义,远比陈阵的一腔热血重要得多。

蒙古草原狼是世界上最难以驯服的动物,它自由、独立、勇敢而坚毅,是游牧民族的信仰,是图腾,代表永不屈服的精神。

草原人爱狼、敬狼,狼是敌人,也是朋友。

这片草原的控制权从不是只有人一个,而是人和狼两者。
 
陈阵养狼崽的事情很快就被发现了,自然免不了被责骂。

私自窝藏祸患是一回事,侮辱草原的信仰图腾是一回事,陈阵的好奇心把属于草原的小狼养成了“家畜”是另一回事。

小狼一天天长大,狼性愈发藏不住。

白天,谁也没教过它,它自己用爪子刨洞;夜晚,它独自对着月亮高声长嗥。

本该在草原上奔跑的小狼被圈养了起来,因为不愿意像狗一样被牵着走,被勒伤了脖子。

本该撕咬猎物的尖牙,因为不小心咬伤了陈阵,被磨钝了牙齿。

小狼从广阔草原被束缚到几平方角落,狼牙从尖尖到扁扁,从大自然的宠儿到人类研究的对象。

这些自以为是,都被人类称为爱。
 
 
小狼,还能称为真正的狼吗?

狼,究竟代表什么呢?

33年成就蒙古草原狼“旷世奇书”
 
狼,在中华文化中是被贴上强烈情感标签的动物。

说起成语,狼子野心、狼心狗肺;说起童话《狼来了》、《小红帽》。

小孩子不听话,奶奶悄悄地说:你再不睡午觉,大灰狼就要来吃你啦!

狼的魔鬼形象,自小就被烙在了我们心里。
 
可在《狼图腾》里,姜戎却说狼好。

谈及缘由,他说,《狼图腾》是自己用半条命写成的,是他三十三年思索的结果。

他原是江苏革命老区的一名干部子弟,后移居北京。

21岁那年,他主动请缨,要去内蒙古草原接受“再教育”。

在草原上吃蒙古餐、住蒙古包的十一年里,他和陈阵一样,听蒙古老人讲过“与狼共舞”的故事,钻过狼窝,也掏过小狼。

他对狼,渐渐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觉得这种狡猾的动物还带着难得的天真稚气与赤胆英勇。

他想为狼正名。

姜戎得偿所愿了。

截至2014年4月,在中国大陆再版150多次,正版发行近500万册,连有据可查的盗版都达到1600万册。

《狼图腾》占据中国虚构类畅销书榜前三十名长达479周,持续十年之久。

国内如此畅销,国外更是火爆。

根据亚马逊英文网站的记录,《狼图腾》的英文版、法文版、日文版、意大利文版,均为目前中国翻译小说中销量最大的一部书。

最可怕的是,星级评分平均数值都在四星级至五星级之间浮动。

《狼图腾》被誉为是名副其实的蒙古草原狼“旷世奇书”。

姜戎自己也凭借《狼图腾》的畅销两度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
 
 
但鲜花和掌声扑面而来,谩骂和质疑也从不间断。

《狼图腾》的争议,使得这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都是当代文学一个特殊的存在。
 
文坛另一边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

有学者批评《狼图腾》所宣扬的狼道精神,甚至把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都验证成了游牧文明的输血推进,整个中国的古代史也和狼道精神休戚相关。

这太荒谬了!

最激烈的观点是德国汉学家顾彬提出的,他说这本书有“法西斯”倾向。
 
更有读者毫不客气地表达:仅作动物观察笔记就好,若当作小说,则大倒胃口。
 

也有读者觉得,说狼与草原上游牧民族性格有关联,实在太牵强。

 
顺带质疑了一下作者的三观。

 
尽管饱受质疑,《狼图腾》依然在14万豆瓣er手中拿下8.2的高分。
 
 
小时候,不听话,会有大灰狼来吃掉我们。

长大了,去上班,老板要求我们人人变成大灰狼,追赶KPI,工作持续到午夜场,狼性文化的口号比打鸡血还管用。

从害怕狼到成为狼,每位打工人的成长,也是一本《狼图腾》呢。

今天你“狼”了吗,打工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