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过度仿美的“恶果”显现,大规模农业已成投资“禁区”!

 qiangk4kzk8us4 2021-01-16

农民种植庄稼,都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各种各家的地。而这种“小农经济”模式,也被很多专家批判为生产效率低,并大力鼓吹模仿美国,开展大规模农业种植。

不过,这种农业过度仿美的“恶果”已经显现,很多种粮大户纷纷跑路,就是最直接的证据。于是有人认为,农业规模“一大就死”,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人工成本的上涨。

其实,农业规模“一大就死”的现象,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可是,大规模农业之所以会成为投资“禁区”,并不仅仅取决于这一点。社会资本的盈利点、农产品信息的流通以及盲目的“脱农”,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关键因素。

 农业过度仿美的“恶果”已经显现

农业过度仿美的“恶果”已经显现,且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

首先,社会资本的盈利点,是造成耕地“非农化”的根基。农民种植粮食时,在获得利益的同时,更体现的是一份社会责任感,而与此相比,社会资本则重在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当下“非农经营”利润,要远高于“农业经营”利润的情况下,社会资本自然会倾向于“非农经营”,这一社会资本的盈利点,恰恰是造成耕地“非农化”的根基。

与此同时,机械化水平的落后,让很多种粮大户纷纷跑路。考虑到投资成本,目前我国大多数种粮大户,无法做到像美国农民那样的自动化机械作业。如此一来,机械化水平的落后,就得由人工来填补,而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种粮大户的综合利润也会被不断压缩,当投入和产出失衡时,种粮大户最终选择纷纷跑路。

总之,过度仿美的“恶果”,如今已经显现。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对“小农经济”模式的全盘否认,是否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而且,农业是一个国家的保障性产业,如果一味地以工业发展的思路来“套装”农业发展,在“利字当头”的影响下,我们最终面临的很可能不是“产品过剩”,而是产品的“供应不足”的问题。

 大规模农业已成投资“禁区”!

目前,大规模农业已成很多社会资本的投资“禁区”,我们又该如何打破这一桎梏?

大规模农业之所以成为投资“禁区”,主要取决于两大原因。第1个原因是农产品物流网信息的滞后,导致农民和社会投资者,对于当前农作物的种植数量和分布区域,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大量滞销”的风险仍旧存在。第2个原因是农产品的过度“品牌化”已经形成,在“名牌”农产品遍布的情况下,消费者仍旧会将目光主要投向“价低者”。

而若想打破这一桎梏,首先我们就要重新考虑农产品的品牌化问题。我们以五常大米和金龙鱼大米为例,前者靠的是历史底蕴,而后者靠的是巨资营销。因此,符合其中一种情况,便可以实现品牌化经营,但是,如果两种情况都不符合,就不能全权依靠“品牌化”,而应以“质优价廉”的散装为主。除此以外,应加快物联网的普及速度。

 以农业作为创业对象时,我们该注意什么?

目前以农业作为创业对象的人越来越多,而在参与其中时,我们该注意以下2点。

首先,农业利润并非简单的数字堆积。如果一个蔬菜大棚盈利2万,两个就是4万,10个就是20万。虽然在表面上,这笔账并没有算错,但是,农业利润并非简单的数字堆积,一定要考虑到营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会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力度。因此,建议农民或者以农业作为创业对象的人,不要贪大。

其次,农业发展不能完全“脱农”。目前农村的年轻人很多已经不愿意种地,未来农业从业者的数量也会随着时间快速减少,这有利于提高农业利润的分配。不过,考虑到留下来的农民大多具有丰富的耕种经验以及部分农民仍然需依靠农业收入,因此,未来农业发展不能完全“脱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