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千僧斋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1-01-16


新年在我们从云冈石窟去五台的路上接到电话,山西电视台对他有一个采访,这是一个对山西的优秀企业家介绍的栏目约稿,要两天内完成,送央视审稿。

分手时,新年遗憾的说:“哥,这不能陪你上五台山了,刚好明天显通寺有个盛大的千僧斋,好容易有机会一起去看看,又去不成了。”

新年走后,驾驶员小东活跃了,小东是长的很帅气很阳光的那类小伙子,初见他的时候,我就想起电视剧《走西口》里的田青,小东那种山西特有的普通话在每句要结束时上仰的腔调也甚是好听。

我很奇怪小东一路上怎么会认识那么多警察,后来小东告诉我:他从警察学院毕业分到交警队工作了三年,现在不干了,来新年的公司工作。警察的工资太低,不够他养家。这又让我想起山西学政的那个陈表:“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进入五台镇,已晚上十点多,吃饭时,希希问昌智师:“大师傅,明天的千僧斋是干什么的?”昌智师说:“一千个和尚一起吃饭。”希希嘟囔着嘴说:“又去看光头,有什么好看的!”此言一出,让我很尴尬的看了昌智师一眼。昌智师笑着说:“你来这不就是为了看光头和尚的嘛,已经看了几天我这个光头,再多看几个也所谓呀!”

我是第一次见佛教的法事活动。千僧斋更是难得一见的盛大佛事活动。昌智师告诉我,千僧斋,指供养千僧的斋会。《大智度论》第二卷记载:佛陀涅磐后,摩诃迦叶选千人结集经藏,在王舍城设饭食供给千人,因此叫千僧斋。我国自南北朝以来相当盛行,王侯贵族也常常开设千僧斋。五台山寺院很多,一百多个寺院,多数游人只会到几个大寺捐功德,那些小寺很少有人去,所以僧人生存很难,现在的千僧斋也不是请众多僧人吃饭,而是把大寺收到的功德钱,捐给小寺僧人,让他有基本的生活费用。

显通寺,五台山第一大寺,也是第一名寺。大雄宝殿前后的广场下汇集有二千多僧人。有执法僧维持着秩序,一排排一列列,有和尚、喇嘛、道士、尼姑、居士,最年长的有八九十岁,最小的沙弥才四、五岁,穿着不同颜色的僧衣或道服。

不停有显通寺的僧人和香客给广场内的僧尼发钱,少则一元,多则百元,从主殿里传出的诵经声,此起彼伏,我不知道他们念的是什么经,但觉得声音很平和,千僧同时诵经时也没有觉得喧闹。

场面很宏大,我们站在外围观看,外围的很多香客也双手合十,念念有词。我忙着用手机和像机拍了不少照片,以至用微信发出去的时候,很多朋友问是不是在拍电影的现场呀!听说今天做法事的是一个南方的生意人,这个千僧斋可能会给僧人捐出上百万的功德钱。

我站在高处用望远镜向大雄宝殿里看,可以清楚的看到里面的师傅诵经。

演平师傅就是这次千僧斋的主持。我问旁边一个居士,念的是什么经,答到:“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午餐,小东带我们去吃斋饭。僧人的斋饭是一个很严肃的场合,不收费用,不得喧哗,不得浪费,坐定后,分饭的三个和尚会提一个木桶把不同的饭菜打到你面前的碗中,让我最担心的是捣蛋的儿子一会把饭剩下,小东说,剩下的食物,和尚会吃了的。

饭前饭后,主持斋饭的大和尚会带着众僧诵经,大意可能是,感谢此餐的施主仁义,并祝福施斋的居士平安等,我只听懂了最后一句是:“阿弥陀佛。”

僧人和香客饭后不能随意离开,在诵经后依次离开。

斋饭很香,素炒的各种蔬菜味道也不错。一碗菜,一碗汤,一碗饭,由于吃斋用食时要求绝对安静,以体现肃穆庄严,因此所选食材要求制作后咀嚼不能发出声响,油豆腐、腐竹、菜苔、青椒等蔬菜搭配合理,口味鲜美、不油、不腻而且烧的相当入味。主食米饭和馒头,软烂香甜。

演平师是昌智师的师兄,显通寺的主持之一,一个看上去很年青且充满活力的小伙子,后来我才知道,演平师岁数要比昌智师大很多,只是心态平和,长年吃斋,显的年青而已。



上北台的路婉延曲折,演平师的大吉普飞快的穿行,人都说开车的人怕坐别人的车,我不停的提醒,慢点慢点。演平师说:“没事,有菩萨保佑你们呢!”

车越走越高,景越来越美,北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脊梁”。这里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北方的山大气磅礴,如同北方性格粗犷、心胸开阔的汉子一样,虽然已站在了最高处,感觉周围的山一样高,远眺东台、南台,还似乎在云端一样,我上过青藏高原,此景如同高原看云,山,离天三尺三。

这应该有藏传佛教的寺院,彩色的经幡在风的作用下,拉成一条条弧线,发出“啪啪”的抖动声,敦实的喇嘛,憨憨的笑。高原的草甸,随意啃草的牛羊。气温比山下低了很多,真是天地两重天,不得不穿上冲锋衣。这里供着龙王的五爷庙,据说山下的五爷庙是五台山最灵的庙,也是香客最多的地方,真正的五爷的老家确在北台,很少有人能上来。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每次来五台,由于天气原因都不能走遍五台,皇帝心情极差,佛教圣地,又不好问罪,就给当地官员下旨,下次来一定要把五台所供的菩萨一次拜完,这下可难为了下面人。天不随人愿呀!后来,有人出主意,何不把五台所供的菩萨一起请下山,在山下修个寺院。所以五个台的菩萨又都在山下安家了,五爷也就在山下安家了,老家由于道路艰险,很难上来。

中国文化的变通是融入我们思想的,所以也无所不在。

北台与东台位置刚好如“U”字形的两端,下北台上东台,一样惊险,而东台暖和多了,在东台远眺群山和山间的白云会让人想起一道动听的歌。“人都说高原高,人都说高原险,高原上有一片,纯净的蓝天,人都说高原红,人都说高原蓝,谁知道高原上那朵蓝,她是阿妹的衣衫。”这首歌,如果此时响起,一定会让人迷恋高原风光。呼吸着纯净的空气,看着纯净的蓝天,人的心际也纯净起来。

演平师登上一块巨石,双腿盘坐,双手合十,背景是纯清的蓝天和一丝淡淡的白云。在我按下快门时,一只美丽的鸟落在演平师肩上,也许这里的小动物也熟悉了这种装束的佛和僧人。

在北台到东台的山坳里有一个小小的寺院,庙堂后两间僧人的佛堂。这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寺院,演平师讲了这个古老寺庙的故事。可惜我心不在焉的看景,没有记住那个大人物的名字。

演平师问一个小和尚,师傅去那里了,小和尚说,去千僧斋还没有回来。

这个小寺,只有师徒两人长年礼佛,几乎不会有游人路过。离开时,演平师掏出僧服中的钱塞给小和尚。我们走出好远,再回头,小和尚依然站在山门前,双手合十,面向我们远去方向眺望着。演平师和昌智师也回身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

也许昌智师看到了十几年前自己孤独的身影。



演平师是当地知名的书法家,作品多数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铺开宣纸的时候,演平师提笔顿思了一会,然后一气呵成写下:“清凉山上请智慧般若四海,文殊殿下拜观音分外童真。”然后放下笔,吐了口气,摸了摸希希的头说:“小朋友,送你的。”

昌智师给我解释道:“五台山又叫清凉山,般若是梵语,指佛家能够了解道、悟道、超凡入圣的一种大智慧,“般”字在佛经里念“bo”。其它的你可以看明白吧。

没等我回答,接着说:“小家伙上了五台山,见佛就磕头,和佛有缘呀!”

晚餐,我们在另一个古老的寺院吃的素餐,这是一个寺院对外开放的素餐厅,专门接待来往客人的,昌智师、演平师和我们同去,那些菜谱与其它餐馆几乎没什么区别。红烧肉,五香鱼点了几样,看着差不多够吃了。我本以为小东照顾我们点了荤菜。把肉放到口中咀嚼时才感觉到这些肉类都是由豆类食品加工的,如同小时候,国家困难时的人造肉食一样。

演平师说:“想在山下开一个茶馆,给来往的香客解渴,都想好了门口的对联,一杯清茶融世界,二叶茗真洗法尘。”然后还调侃的说:“有时候我觉得我也挺有文化呀。”

演平师是那种快乐而幽默的和尚,面部表情丰富,还会时不时的打手势,时不时蹦出句笑话。让人捧腹大笑那类。

这些和尚确实是文化人,对国学知识的掌握,远远超过我们这些俗人,听说显通寺现在的方丈智音法师是博士,很年青。而昌智师的小楷字写的也堪比印刷体。

我在想:“有知识的人未必有文化,有文化的人一定有知识。文化是一种古老文明的传承。”   

第二天上菩萨顶的时候,天开始下起了雨,小东说,如果昨天没去北台,今天这样的天气就上不去了,看样子你们真有福,遇到千僧斋,上北台天气还晴朗。

听到远远有唱戏的声音,小东说:五爷庙每天都有剧团在唱戏,我们又重新回到五爷庙,看了一会晋剧,希希第一次见这种舞台艺术,拉都拉不走。

前来烧香的人一点没减,最遗憾的是没有带单反相机,堪称人间百态的敬香者瞬间表情就是艺术,手中的卡片机按下快门时,总有一秒的延时,就这一秒中,错过了经典的瞬间。

 五台,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