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重庆地区的战国秦汉时期器物上,常见有一些图形符号,它们不同于其他的纹饰而自成一派,又与任何一种已知的古文字都不相同。这类符号,学界多称之为“巴蜀符号”,又称“巴蜀图语”。 巴蜀符号相较已经高度系统化的甲骨文和汉字,恰介于文字与图画之间,保留了较原始的图像理据性特征。对巴蜀符号的研究将丰富我们对人类文字系统的认知,补充我们对非表音文字系统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而言,对巴蜀符号的深入考察将弥补现代语言符号研究中缺失但又极其重要的一环。 对巴蜀符号的整理,从上世纪初卫聚贤先生的著作开始,至今仍是学界未完成的工作。我们在此尝试对已发现的巴蜀符号进行逐个的整理。巴蜀符号相关的器物数量众多,且大量散落民间,器物所刻符号的保存质量更良莠不齐,这些都为整理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巴蜀符号'项目组在此抛砖引玉,期待您与我们分享您的见解,更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对巴蜀符号的研究中来。 符号梳理(一) 01 ![]() ▲图片来源:《枝江近年出土的周代铜器》,载于《江汉考古》 1991 年第1期第55页图四。 ![]() ▲图片来源:《四 川涪陵地区小田溪战国土坑墓清理简报》,载于《文物》 1974年第5期第79页图五一。 内容 / 编辑 巴蜀符号课题组 指导教师 胡易容 本文转载于“青铜艺术”公众号 编辑 | 李俊欣 视觉 | 欧阳言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