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歌只可仰望,不可模仿

 公众号瓜豆Talk 2021-01-16

瓜豆言

今天参加了读书会,讨论的是一本关于谷歌的书:《重新定义公司》,书中讲述了谷歌的成功经验,但是我却并不认为书中的方法适合像我一样的创业者,于是写下这篇文章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如果你想读这本书,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谷歌”获取这本书的电子版。 

谢谢你的阅读,也期待与我沟通交流。

PS. 本文的第四部分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希望你能仔细阅读这部分。

最容易通向惨败之路的莫过于模仿以往英雄们的计划,把它用于新的情况中。

—— 丘吉尔 

01

毋庸置疑,谷歌是一个伟大的公司,是全球最具标志性的企业之一,是新时代互联网的标杆,Google就像硬件时代的IBM一样,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驱动引擎。

之所以说谷歌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是因为,谷歌不仅是一个搜索引擎公司,而且还包含Gmail、Google Doc、Google Maps、Google Translate、Google Scholar、YouTube等互联网服务,形成了一个互联网生态系统。

当然,上面这些只能算是牛逼,要说明它的伟大,不得不提低调神秘的Google X。它谷歌公司最神秘的一个部门,其机密程度堪比CIA,仅少数几位谷歌高层掌握情况。在其中工作的人,都是谷歌从其他高科技公司、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挖过来的顶级专家。

Google X的团队在不断尝试着包括Rapid Evaluation(太空电梯)、Google Glass(谷歌眼镜)、Google Driverless Car(无人驾驶汽车)、Project Loon(热气球空中网络基站项目)在内的众多先进科技项目。

Google X 产品:atlas人形机器人

更多关于Google X的信息可以百度或者看这篇文章:

https://www.sohu.com/a/232683496_201359

谷歌的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和前高级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合著了一本书——《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书中不仅记录了他们在谷歌十余年的一些案例,还总结了谷歌从崛起到称霸10年的运营之道。

公众号后台回复“谷歌”,获取电子版

02

书中讲到未来企业的成功之道是为创意精英(书中称为smart creative)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支持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快速感知客户的需求,愉快地创造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这本书从六个方面:企业文化、公司战略、如何吸引和培养人才、创新、沟通和决策,介绍了google是怎么获得今天的成就的。 

对于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本好书,但是并不适合我们的好书。书中的讲述的都是“屠龙之术”,虽然高明,但在现实中却没有用处。

如果照搬,你的公司肯定死翘翘~

对比

谷歌:创新大公司,底蕴厚,探索人类未知文明

我们:小微企业,初创,为生存而努力

我们和谷歌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运营管理模式也不同,所谓杀鸡焉用牛刀。

谷歌拥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可以改善工作环境,可以承受失败。谷歌的收入90%来源于广告。公司只有10%的人负责赚钱,剩下90%的人负责胡思乱想,搞高科技。也就是说,就算谷歌裁员90%,它也能够像之前一样盈利,一年的收入600多亿美元。

对比一下我们的企业,我们有多少预算改善工作环境?弄个健身房,请个营养专家,随便吃零食,弄个台球厅……

不仅仅是工资的问题,还有就是我们的员工能够经得起这些东西的“诱惑”吗?能边养狗边干活吗?

另外,书中也提到了,谷歌并不是仅仅追求盈利的公司,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想要塑造一个类似斯坦福大学一样的环境:世界上的顶尖技术人才可以在这里专注于科研和学术,肆意释放自己的天分。

人家有钱任性呀!

谷歌招聘的都是创意精英,个个都才能出众,充满想法;而我们招聘的都是普通的大学生,就连我们自己也算不上创意精英,就算是我们能够招聘来创意精英,我们的管理能力能够HOLD住他们吗?就不怕“功高盖主”吗?我们的小平台能满足他们的创意和野心吗?招聘也要门当户对呀。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 温总理

谷歌选择项目的时候要求Think Big,从技术洞见出发,而不是顾客需求。因为谷歌想要的是颠覆。

我们呢,固然需要Think Big,但更重要的是Start Small,既要拥有广阔的视野,也要踏踏实实从小做起,缺一不可。

“市场调查不能知道你去解决连消费者自己也没想到可以解决的问题。与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相比,满足消费者尚未意识到的需求更为重要。”这句话固然正确且重要,但是作为初创企业,首先要满足的就是消费者的现有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有没有精力和实力满足消费者尚未意识到的需求。

03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本书一无是处。

我的意思是说,谷歌的管理方式并不具备普适性,与我们的现状不兼容,这需要我们带着自己的脑子去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

在这一部分,我谈一下读本书的收获。

1.赋能的概念,充分重视员工的潜力,尽量给员工提供更高效的创作环境和工具,并考虑适当放权。

2.OKR目标绩效管理方式,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工具,以后专门写一篇文章分析一下这个工具如何使用。

3.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就算你的公司再小,都要仔细考虑企业文化,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文化的理念,并不遗余力地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有做大做强的希望。

4.跟我来的管理文化,作为管理者要跟员工站在一起,我们的对立面是难题,带领员工一起解决问题;现状是,很多管理者站在员工的对立面,虎视眈眈盯着员工,“管”着员工。做一个“领头羊”,不要做“牧羊犬”。

5.把80%的时间花在80%的收入上。

6.重视数据,用数据做决策。

……

还有很多很多,我相信,如果我再读一遍还会有更深的感触。

04

人总要先生存下去,才有资格去谈梦想。

——雅南(Yarona)《你配得上这世间所有的好》

既然谷歌的屠龙之术对于我们这些小虾米并不适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吧,借用游戏中的一句话:“猥琐发育,稳住别浪”——先求生存,再求发展。

(PS. 关于这部分内容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参见:开局三板斧:模仿思维

1. 模仿

模仿是最稳妥的生存之道。

模仿的本质是学习和借鉴;

模仿的行动是脚踏实地;

模仿的着眼点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模仿的目的是生存。

模仿是最快的进步阶梯。

模仿,有明确的结果引导,做事有重点,所以就更有效率。

然而,创新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目标也不明确,是摸索,效率低下。

模仿是最低成本验证市场需求的方式。

模仿,是站在对手肩上,对手已经用钱和时间验证了市场需求,所以,他活的好,想必你也差不了。

模仿是创新的温床。

模仿不仅仅是抄袭,而是因地制宜的创新,也是有尺度的创新,防止创新的步子太大,扯到蛋。

创新跟创意不同:创意是灵光乍现,是艺术;创新是厚积薄发,是科学。

单纯的创新是不存在的,是无本之源,创新的前提是模仿,得摸透竞品。

没有经验积累的创新是赌博,赢得起,输不起。

2.不盲目创新

模仿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是事物的一体两面,本质的原因还是创新风险大、成本高、速度慢。

不是不创新,而是,不要以创新为目标,在模仿的基础上微创新。

模仿,谋求超越:

对手就在那里,超过他就好;

创新,妄图颠覆:

不管你在哪儿,我要干掉你。

与虎谋皮,尚且徐徐图之,

跟虎对干,你是虎逼啊?

3. 优化

模仿是为了超越,不满足于跟随。

所以,

仔细揣摩每一个环节,

想一想还有没有优化的空间。

竞争对手把80%的精力放在了创新上,

我们把20%的精力放在了模仿上,剩下的20%要放在优化上,

不然,还是跟在对手后面吃土,谈何超越?

最后,我想说几句:

第四部分是我自己的感悟所得,有人可能感觉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认为我这是公然提倡抄袭,这不是无耻吗?

我说:

师夷长技以制夷,算什么?

见贤思齐,算什么?

我跟你谈法律,你跟我谈道德
我跟你谈道德,你跟我谈感情
我跟你谈感情,你跟我耍无赖

停下来,谈谈钱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