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茶史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想跟默默一起体验宋人点茶的风雅吗? 文末有福利! 宋式点茶公益茶会等你来参加~ ![]() 宋朝的繁华盛世、闲适生活是许多文人赞美、追捧和向往的。 宋徽宗:宋朝第八代皇帝 一个不会治国,但对茶道、书画、园艺等领域无不精通,艺术造诣精深的文艺范儿官家。 宋徽宗喜欢喝茶,常常给自己点茶,对茶有极深的研究和实战经验。《大观茶论》就是他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的详细记述。 点茶什么样? 看一个视频就知道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写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此四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茶饼磨成茶粉,用沸水冲调的“点茶”出现,是喝茶方式的一股清流,同时引发了“斗茶”风尚。 宋徽宗推崇“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闲暇修索之玩。”斗茶在皇室贵族和士大夫之间盛行,平民百姓也热衷效仿取乐。 ![]() 我的泡沫又厚又白又细密,啧啧,你的不行啊 ![]() 兄台,我的泡沫重在持久 你看你茶碗里的泡沫不行了,已经露水。 少来~我的还能咬住盏,你的一倒就没了。 这种场面在宋代文人画中经常可以看到。 ![]() 宋徽宗是斗茶高手,为了斗茶取胜,把斗茶的几大要素做到极致,从茶叶选取、蒸青压饼到点茶杯盏用具等等可谓至善至美、竭尽所能。 “龙凤团茶”是蒸青贡茶茶饼,制作过程精益求精,简直无可挑剔。 ![]() 为了让茶沫在点茶过程中更加凸显,宋徽宗喜欢用黑釉瓷茶盏。《大观茶论》提到:“盏色贵青黑,兔毫条达者为上。” ![]() 日本镰仓时代,日本僧侣曾到我国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学,对建盏敬仰不已,后来带回日本,成为了日本国宝”天目盏“ 。 ![]() 宋代文人雅士喜欢喝茶,经常举办点茶、插花、抚琴等雅集活动,留下了很多文学作品,对当时社会的文化提升有很大贡献。 ![]() 苏东坡 从来佳茗似佳人 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 黄庭坚 ![]() 梅尧臣 东溪北苑供御余, 王家叶家长白牙。 造成小饼若带銙, 斗浮斗色倾夷华。 ![]() 爽朗的唐人煎茶,闲适的明人泡茶,而风雅的宋人点茶。 ![]() 点茶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颇考验功底。 很多人觉得“点茶”二字,离生活太遥远,仿佛已经销声匿迹似的,实则不然。近些年,宋式美学的回归,点茶这一古老的饮茶方式又重新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了现在也能做的闲事、雅事。 ![]() 默默听茶记之前组织过听友进行汉服点茶体验。 这里面有你吗? ![]() ![]() ![]() ![]() ![]() 错过了之前的精彩活动也没关系 注意下面划重点!! ![]() 汉服点茶体验活动 — 公益— 11.29 ![]() 主播 | 陈默默 FM90.9《听茶记》主持人 I听厦门《四海听茶》主持人 厦门音协古琴专委会秘书长 分享嘉宾 印童 ![]() 福建省建阳市点茶协会副会长 福建省建阳市建窑建盏协会理事 ![]() 柔克 大学教师,北大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佛教哲学及中国传统文化。 茶人 注意:参与者请尽量穿汉服出席 ![]() 想学点茶吗? 本次公益茶会特别感谢: 武夷山朴门品 & 厦门俱舍茶集 欢迎收听FM90.9厦门音乐广播 每周日18:00—19:00《听茶记》 默默听茶记,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 ![]() 厦门广电集团广播中心i听厦门 策划:陈默默、叶红、张帆 微信编辑:陈默默 摄影:梵凉 责编:林军、陈国胜 编审:张瑶、王亚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