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市行为学之――心理学和传统金融学的融合

 孙双印 2021-01-16

陆荣老师的行为金融交易策略的核心基础是心理学和传统金融学。为什么有些机构或个人能够战胜市场,在投资策略中占得先机,旗开得胜呢。总体来讲主要是一个大众心理和传统金融学基础共同的作用,我们只要学好着两类知识,叱咤在股市风云中,还是能游刃有余的。

| 心理学的支撑

传统金融学并不认为有战胜市场的交易策略存在,而行为金融学却认为战胜市场是可能的,因为人会犯错。这是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所以投资者的各种认知和决策偏差,就是行为金融策略的研究方向,意识就是说只要掌握多数人的出错规律,我们就能从中赚上一笔!

比如:大多数人只关注大公司,所以小公司才会产生溢价;个人投资者追逐成长股,机构才会玩价值投资。大多数人对信息反应速度慢,所以短期交易的“追涨杀跌”才会起作用。大多数人只看盈利,不看盈利质量,这才产生了应计交易策略。这不正是在杀多数人的缺陷规律吗!所以,当你能想明白大多数投资者到底错在了哪里,你才能理解一个策略产生盈利的原理是什么,也才把钱投在这个里。

陆老师还推荐了我们看看行为金融学的前沿学术研究,这里面会经常发布一些新的交易策略,找到好的投资策略思路。去尝试看看最新的学术论文及研究吧,从中会受到很多启发的。

|传统金融学的作用:灯塔

虽然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核心观点不相一致,但它一直在支撑着行为交易策略。因为从长期来看,价格总是会向真实的价值回归的。而传统金融学能告诉我们正确的价格是什么。就像是它给行为金融学立了一个灯塔,长期来看,一个好的行为金融策略会向灯塔靠近,不偏离方向。

比如:小公司的股票收益比大公司好,换句话说,就是小公司的股价现在被低估了,你的策略是买小卖大,希望未来小公司被低估的价格会被纠正,会涨上去。因此,策略要成功,价格需要向理性的方向收敛。我现在学习的螺丝钉的指数基金投资策略,也大体是采用了这个理论。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并不矛盾。它们是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正是由于很多人利用价格错误,反向操作,价格会向理性的方向收敛。

心理学让我们理解人会犯什么错,传统金融学提供了价格理性的方向,这两者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行为金融策略发挥作用的基础。相生相克的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

所以,我们在学好传统金融学的同时一定要多多学习行为金融的常识和最新技巧(或者叫策略)

陆老师推荐的行为金融学期刊(我的英文很差,还真是看不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