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心《文学回忆录》:一本让人百感交集,却又不知该如何下笔的书

 竺言小聚 2021-01-16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孙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原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浙江乌镇人,著名画家、作家、诗人。

1982年起前于美国纽约定居,继续其绘画及文学创业。此后他出版了包括《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录》等在内的十余部作品。

他还曾在各地举办个人画展,他也是首位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0世纪中国画家。

此外,他还于1989年至1994年间为旅居纽约的一群文艺爱好者讲授《世界文学史》,其中包括著名画家陈丹青等。

2005年他受家乡乌镇的邀请回国定居。2011年10月因肺部感染住进桐乡第一人民医院,同年12月21日凌晨三时该医院病逝。”

木心《文学回忆录》:一本让人百感交集,却又不知该如何下笔的书

第一次读到木心的东西,是在高三的时候,那个时候语文老师上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引用到木心的一篇评论。

具体的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当时觉得,唉,写的不错,但是却并没有深究。我那时候我以为,那只是老师从网络的某个角落摘的一片文章,我不知木心是谁。

第二次读到木心,就是《文学回忆录》。看《文学回忆录》的时候,我很感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那种感觉,就是你很努力、很努力地去坚守某种东西,去追求某种东西,但是周围都没有那样的人,理智上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对不对。

但是在情感上,你就是在守望着,你的心里很苦,却从来都说不出,你就好像一个人在一片漆黑的旷野里,没有月亮,没有星星,只有疯长的野草、和风。

木心《文学回忆录》:一本让人百感交集,却又不知该如何下笔的书

当我看《文学回忆录》的时候,我的感觉就是,在那片无人的旷野里,我听到了另一个人的声音。你们有过这种从另一个的言语中得到慰藉的感受么?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想去见见木心先生,哪怕什么都不说,我只是想见见真实的他,想见见活生生的他。可是,这是2013年。

有些书,有些知识,有些话,早读到或许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有的书,改变了你的想法,有的书,改变了你的心态,可是,这些书晚一点读到有什么关系呢?

别给自己的生命一个限制,好像到了40岁,就不会再有创建,好像到了80岁,你就会死掉,前面失去的时间,后面有,改变在哪里都不能算晚。

木心《文学回忆录》:一本让人百感交集,却又不知该如何下笔的书

虽说如果我在更早的时候读到,未必就真的能有机会去拜访木心先生;虽说,即便我在高中就读到这本书,可是那时我对生命的理解尚未达到今天的程度,我也未必就会如此渴望见木心先生一面。

大多数时候,我都会觉得“相逢有定时”,早了,我们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晚了,我们已经过了那个时间,都不好。应该去相信我们和某种东西、某个人相遇的时候就是最恰当的时候了。

其实我知道如果我在高中的时候看到《文学回忆录》,我应该只会把它当做一本观点有趣的书,而不会感觉到文字背后木心先生的对生命、对艺术、对美、对人的价值和追求的理解,但还是会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