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军RC-135U“战斗派遣”飞机(编号64-14847和64-14849),与“眼镜蛇球”飞机一样,隶属第55联队第45侦察中队。第45侦察中队管理飞机及飞行组成员,任务组成员来自第55联队的第97情报中队。 “战斗派遣”的任务是收集关于目标辐射源和武器系统的精确技术情报(TECHINT)。飞机装备了多种专用系统,包括精确功率测量系统(PPMS);自动电子辐射源定位系统(AEELS,同时装备于RC-135U/V/W);AN/ALD-5脉冲分析仪;AN/APR-17告警接收机;AN/APR-46A射频监视系统;QRC-245、QRC-259(T)、QRC-499和QRC-501-100快速反应能力(QRC)设备以及“罗盘时代”热成像/光谱/辐射系统。 其中,PPMS能够确定目标辐射源的绝对功率、扫描方式和极化形式;AN/APR-46A(V)系统包括1部安装在机腹的旋转测向天线组件,该天线由QRC-501-100截获与测向系统共享;AN/APR-17接收机的频段是1-10GHz;QRC-499是辐射源探测装置;“罗盘时代”在1980年代末就安装在“战斗派遣”飞机上。美空军曾在2005年10月披露这些任务设备由各种商用现货和专用软硬件构成,能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手动和自动分析。 2012年2月,美空军透露RC-135U“基线4”配置包括LN-120G新型星际导航系统,新型液冷射频分布式系统(RFDS),精确电子情报(ELINT)系统,以及RC-135V/W“基线9”的COMINT设备,该设备具有回传连接能力和战区网络化地理定位(网络中心协同目标瞄准—NCCT)能力。 与RC-135S一样,“战斗派遣”更换了F108涡扇发动机,并进行了“领跑者”罗盘、雷达与GPS(CRAG)全球空中交通管制(GATM)座舱升级项目。“战斗派遣”改进设备包括S型敌我识别系统、新型燃料监控面板、AN/APN-242气象雷达、精确测高仪、8.333kHz频道间隔的按需分配多址接入(DAMA)/GATM兼容的通信电台、以及MFD 6.8/1-RC多功能飞行仪表显示器。到2006年9月底,美空军除两支机队以外的所有RC-135S/U/V/W机队都进行了“领跑者”CRAG升级。 “战斗派遣”飞行组成员包括2名飞行员和1名导航员;任务组成员来自第55联队第97情报中队,至少包括10名电子战军官和6名任务专家。 同RC-135S一样,RC-135U的IBUA策略也是要求在2017财年继续进行并完成“基线5”升级。“战斗派遣”基线5引入了宽带全球卫星回传连接设备、新型精确ELINT传感器、改进的液冷系统、新型超宽带接收机系统、新型机载跟踪系统、改进的操作员界面与报告工具,集成了RC-135V/W“基线11”的COMINT设备,提高了在密集信号环境中的功能。据悉,RC-135U“基线5”的研制、集成和测试工作计划在2016年第二季度完成。 在RC-135S/U/V/W四型飞机中,几乎没有关于RC-135U执行任务的信息。 (杨曼 编译 王燕 审定) 站在世界电磁频谱战的最前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