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安甘棠在外老乡回乡游记:秋风微雨甘棠行!

 福安百姓网 2021-01-16


秋风微雨甘棠行

入秋,有人因层林尽染稻谷金黄而“喜”;有人因草木枯败秋风萧瑟而“悲”。

其实“一叶知秋”,更多在于心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寄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怀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伤感;“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是思乡;“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是念人……那就走起看看咱们的目秋是何秋?        感谢甘棠老智哥推荐的线路:甘棠~水电站~闽坑村~洋头村~猴盾村~平湖茶场~北门茶场

昨日入秋首徒庆元双苗尖,今天不二选择自驾休闲游。十点多大福安走起时还大雨滂沱,到甘棠初现晴天,沿国道下眉洋岭五公里处右拐有一羊肠小道。路边茂林修竹、苍翠欲滴!那就称它为“翠秋”吧!

顺着3.5宽也算是柏油的路走1.5公里就到峡谷,峡谷溪水清澈透明,一半是沙砾一半是溪水。

右拐一直走到底就是北峰水电站,这里有“闽东小西双版纳”之誉。由于是周末铁将军把门,但还能看到两侧高山挺拔、巍峨陡峭!远处飘来的薄雾似乎把人带入梦境,那就叫它“梦秋”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惊叹于你醉人的绿中红啊!

峡谷中红绿相间秋意弹,跌水处大珠小珠落绿潭!

闽坑村原名“银坑村”,位于104国道旁。因村内仙过溪流水银白色而得名。村里到处都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古民居。门前都有对联“智水仁山古画图,礼门义路家规矩”!

“八都农业中学”:文革时期是宁德地区第一所半工半读的学校,门前有对联“半农半读育新人,能文能武干革命”。原址“恒珍茶坊”创办于清代乾隆年间。

此处古民居“魁”字为何少了一撇?“魁”者“第一”也,距离“第一”还差一撇,故为谦虚之作!

岚翠桥:福安信徒前往支提寺必经之路,闽坑溪上历史悠久的石垒古廊桥。据桥旁的碑文记载,此桥始建于乾隆庚午年,光绪六年(1880)秋,被一场飓风吹毁,当地乡贤再次筹集黄金千两,在原址上建起一座单孔石拱廊屋桥。此桥南北走向,长19.5米,宽4.9米,为石垒结构,矢高14.5米,廊屋面阔七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梁架,用32根柱,左右各16根,重檐歇山顶,高4.5米。

小独,你去耕田还是除草?不是有句老话“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你可要悠着点!

“闽坑礼堂”四个字似乎还能让人想起人声鼎沸人头攒动的红色年代!“肃反”、“整风”、“抗日”、“土改”、“大跃进”、“反右”、“四清”、“文革”……且不说多少人能想起那个年代发生的事、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几个词语呢?

掩藏在翠绿中的林公宫规模宏大、朴素典雅。

小院里欢声笑语,嘴角边青菜粉干!这是可以吃得如此专注的理由吗?如此享受秋天,那就叫“享秋”吧!

莫愁前途水阻路,脱了鞋子湿了裤。要不这就是“水秋”啦!

此处可以有滴滴打船?

荒废的金银花农业园,已经很难想象老智哥口中所述金银花的姹紫嫣红!

有别于一般村庄石牌坊的洋头村木牌坊给人乡村古朴的感觉,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接地气,给你点赞!

过了桥有个壁照,上面所书是村庄的历史,风水上大概能起到遮挡桥梁的作用吧!

     洋头村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建村,全村姓吴。因三面环山,一面向洋,且处于洋之头,故名洋头村。

过桥左拐约两百米河滩上古树参天,给人古朴静谧诗情画意的感觉,这里就是世外之地。榕树抱着枫树,能说是“龙凤呈祥”不?一株500岁的古榕树抱着同一时代的古枫树,在一同生活500年后,古枫树静静躺在古榕树的怀抱里幸福地our,诠释着五百年的天长地久,让我们叫它“爱秋”吧!

原来古树树干已经空了,“珍”想来个芝麻开门?难不成“珍”穿越了五百年!

古石桥:据说这石桥有5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公路之前,这里可是宁德往福安、福鼎、闽北、浙南的通衢大道。

“日照影相斜”,在五百年的见证前与日光同步,这B装到位啦!似乎霎那间时光也变老了,那就叫“老秋”吧!

桫椤:遇见桫椤,这可是白垩纪时期的珍贵树种,是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据资料显示,桫椤距今约三亿多年,是恐龙时代的食物,故有“活化石”之称,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

桫椤前来个白鹤亮翅,“飞”它一亿年!

漫步在充满野草“芳”香的“幽兰”环境里,似乎还能听到“奕世”年前恐龙的“江鸟鸣”,侧过脸背起手,遥望着这份“独”自“飞翔”“珍惜”在心中的“安迪”“珍”情,让它“飞”一亿年吧!

神农庙:村边有一神农庙,距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庙中有三顶楠木轿子,与庙同龄,是神农庙的镇庙之宝。每年开春耕种之前,村民们就用这三顶楠木轿子抬着神农等神像,到村庄四周田园游走之后,村民们才开始春耕劳动。这一习俗在当地已沿续两三百年。

洋头村之议事亭,“小独”、“飞翔”你两这村外“二”老所议何事?屋中自有“房中事”?

猴盾村位于狮子头山南侧,海拔150米,104国道西侧走三公里就到村口,村庄四周翠竹环绕,是闽东为数不多的纯畲族聚居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村容整洁、文化浓郁。

拾阶而上,青墙瓦房错落有致。村外一山冈如墩,又因其形似猴,"墩"与"盾"音近,故得名“猴盾”。又说,后山有九座山墩,方言"九"与"猴"音同,衍为"猴塘",后改“猴盾”。

雷志波:生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是带领全村人致富的茶商富贾。

穿过这道竹林就到村旁的水库。据说现村里存有畲家"三宝":畲族族谱、祖国、龙头杖。有谁能科普一下!

村旁有一水库,后山的红军岩是革命烈士雷林华、钟坛基见证英雄事迹的地方。

坝头装逼种种,坝底情意浓浓。

沿着水库的堤坝往下走有条栈道可以直通到公路边。这里处处充满畲家风情,那就叫它“畲秋”吧!

平湖茶场:猴盾村往山上走约三公里就到号称万亩的平湖茶场了,“养在深闺人未识”,梯田式蜿蜒盘旋而上。微风中似梦似幻,山峦上层层叠叠!

化身采茶女,把欢乐撒向苍穹,此刻你们就是这里的主人!

北门茶场:站在路边,满眼是雨后新绿。空中也弥漫着淡淡的茶香,翠绿欲滴的茶树沿着茶园有序地排列,一层一层的。此为何秋?那就称它为“绿秋”吧!

“遥望茶山云雾绕,茶香醉心人神往”。尘埃点睛之笔那就叫“醉秋”吧!这里也是露营野炊的好去处,不知有人约起不?

总结一下情绪:                心情不好买醉,不如爬山受罪;                虐后必然很累,回家躺下就睡。                但愿好梦相随,梦中也许憔悴;                得失皆无所谓,不快自然嚼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