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安南部双福高速下隐匿的盧洲桥往事

 福安百姓网 2021-01-16

福安南部双福高速下隐匿的盧洲桥往事

作者:刘世昌

我们热衷徒步福温古道的一行驴友,最近来到甘棠镇观里行政村的油坊自然村。此村落分布于溪涧两侧,约十多户人家。贯穿于村边的一条古官道依稀可见,溪涧之水潺潺而行,村落巧小幽静。我们在村落间遇见了古油坊、龙潭和石刻的“盧洲桥”碑(总觉得其中的“盧”字有点眩)。

据黄氏乡亲叙说,古往今来,一条从山岭高处直泻而下的涧流,长年累月冲刷出了两条“漈”(即瀑布),形成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龙潭。古时乡亲们遇到雨水偏少的年份,都会到此祈雨,以解决夏季稻田干旱。

不知是否因为福安方言的“龙”与“炉”音近,这条溪涧渐渐地就被唤做“炉洲溪”,溪涧两岸的平地就称为“炉洲”。

这里地处甘棠镇的二十八都里,现为甘棠镇后花园的一小部分。史料记载,清朝时,观里村的大财主黄大碧有大量田地在南边的炉洲,为了来往耕种方便,黄大碧于清光绪年间投资兴建一座单拱石桥在溪涧上,这也便利了南来北往的商客旅人。清道光十年版《福安县志·山川》也记载:“盧州桥在二十八都林边,光绪六年黄大碧建”。如今,凿刻的盧洲桥碑依然立在古道边。

盧洲桥碑碑体下方呈长方体,顶部呈四棱椎体,正面宽为22.5厘米、厚为20.5厘米、地面以上高为125厘米,碑刻西侧刻“二十八都鹳裡人黄大碧捐赀建槗勒石”,东侧刻“道光丙戌六年仲冬葭月中浣榖旦鼎建”,正面朝路面,碑文记载建桥缘由。清道光十年版《福安县志·山川》还记载“道光七年黄大碧在林边募建济川桥”,我们由此可以遥想当年黄氏对公益事业的热心,以及家族经济的富足。

据称,民国二十八年夏季某天,溪涧上游翻滚下来一块巨石,连同枯枝倒树堵住炉洲桥拱洞,不停歇的龙潭水最后冲垮了炉洲石桥。由于古道上商贾依然络绎不绝,乡亲们就捐资投劳,在溪面上立起了一道应急的丁步桥。1998年乡亲们又重建炉洲桥,新桥为混凝土横梁桥,一个桥墩立溪中。有意思的是,当年堵住桥洞的那块巨石,依旧在溪中屹然不动,便成了新桥桥墩的基座。

1998年镌刻的重建炉州桥乐助捐款芳名碑,就立于盧洲桥碑右边,两碑默默相守,如今值得过往行人追忆。

在炉洲桥旁的地块,古时属廿八都炉洲境,炉洲溪滚滚而来的龙潭水被观里村黄氏先祖所赏识,借势建立了两座榨油坊,后来油坊则成了地名替代了炉洲。

几十年前,炉洲溪上游被截流形成水库,并在其下建设了一个小型发电站,炉洲溪中的龙潭便不再吸引顽童了,漈水也就不壮观了。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现在,横跨炉洲溪上的沈海高速双福线即将通车,从王老师曾经站在冈顶山高速隧道口远眺油坊自然村的照片看,其边上的炉洲,便隐藏在高速公路的底下,古道悠悠!

沧桑古道记录历史过往

时过境迁还看今朝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