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否有道理?阅历越丰富越有体会

 火锅的历史 2020-07-29

古往今来,民间俗语都会给人以深刻的警醒。俗语中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方式。一个人拥有很高的品行和道德,才能够继承历史文化的发展,只有崇高的品质,才能够让这种积极向上的观念,世世代代的传承发展下去。

很多大学的校训都写着“厚德载物”,“厚”是指深刻厚重的意思,也有凝重、博大之意;“德”这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性,包括如何去生活、为人处事和去面对不同的人和事;“载”也就是继承和发展的意思,也指对某一种思想的传承;“厚德载物”中的“物”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质生活,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福报。

古人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否有道理?阅历越丰富越有体会

“厚德载物”的意思就是: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够承载万物,才能够有资格享受福报。而与之相反的就是“德不配位”,每个人的品德和所享受的社会地位一定要相匹配,相反则违背了自然规律而遭受灾难。

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寓意

《周易·系辞下》记载: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的德行,和自己所处的地位不相匹配,必然会导致灾难诞生。德行不好的人却有尊贵的地位,力量太弱小但是却身居要位,都不利于事情的发展。

古人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否有道理?阅历越丰富越有体会

一个人的德行和他的地位不相匹配,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比如一张桌子只能够承受20斤的重量,但是强行放置50斤以上的重物,桌子就会难以承受这种重力,最终就会被压力彻底压垮。

所以对于一个人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却给予重任只会导致不堪重负,甚至将一个人完全压倒。所以古话上说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还是拥有很强的哲理性。

古人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否有道理?阅历越丰富越有体会

二、德薄而位尊

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却一直处在领导的位置,他所获得的财富与他的付出并不成正比,就会引起一些不好的事情产生。所谓“上行下效”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身居宰相之位,却没有一个好的道德品质,会引起属下的官员竞相效仿,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江山社稷出现不小的麻烦。

德行低却品阶高,紧接着灾难就会接踵而来。比如在古代有很多官位较高的官员,但是却只知道欺压百姓、一味的敛财,导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更甚者会使整个国家风雨飘摇,所以应该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给予重任。

古人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否有道理?阅历越丰富越有体会

三、能力低却有远大的理想

有的人由于个人水平低,但是却有着远远超于个人能力的计划。这种想法和做法,与自己的能力并不相匹配,其结果也会对个人或者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就比如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就去开车,不但会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还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损伤。

一个没有任何医疗经验的人就给病人开药打针,也会引起误诊、害人害己,甚至会有损人的生命安全。每一个人都应该选择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或者行业,才能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并且能够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从基础做起才能一步一步的向着更高更远的地方前进。

古人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否有道理?阅历越丰富越有体会

四、能力小却责任重大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包含几层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一点,就是一个人的能力,达不到一定水平却赋予重任,最终会落得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最好应该量力而行。世间的金钱、权利、名望都属于一种福报,只有自己的能力与之相匹配,才能够顺其自然的得到回报。

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却偏偏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虽然给予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然而这样的福报就是压迫自己不能喘息的巨石,最终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一句富有深刻含义的民间俗语,但是却具有深刻的含义。

古人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是否有道理?阅历越丰富越有体会


结 语

人生在世,所有的付出和收获都有一定的比例,而且收获往往比要付出要小得多。所以应该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工作和品德方面都有所提升,才能够承载着企业历史赋予的使命。一个人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财富,就要有与之匹配的工作能力,否则就会影响到事物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