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母亲我的家(散文)

 战地黄花纷外香 2021-01-17

   一天上午,我心情十分兴奋地告诉母亲说,这几天,我还很忙,最近要办退休手续,也有很多杂乱无章的事情等着去办。过几天,等时间稍微轻松点,我陪你出去逛逛超市,或者去逛逛街,到处去走一走,看一看吧!

  转眼到了7号上午,我叫应母亲,今天上午我陪你上街去逛逛,好吧。这一次,母亲一口爽快地答应了,看起来,她真的是非常高兴!大概是很长时间闭闷在家里的原故吧!她老人家是从来就没有这么爽快个的。平时偶尔有点时间,想陪她出玩一玩,走一走,她总是说,你这尕,玩哪,那总不担误时间?我腿痛,又走不得远路,我就是个废人。母亲说着说着,不竟勾起我对往日追忆。母亲腿疼,的确如此;甚至让人刻骨铭心!说来话长,那是我不到三岁的时候发生的一次变故。妹妹出生还不到一周岁。

  说起往事,往往让人心酸。

  一九六四年仲夏,那时候,母亲生养了一个唯一的女儿,叫彩云,十分聪明伶俐。一家人因妹妹的到来,格外高兴。特别是奶奶和父亲。妹妹头上都是男孩。妹妹是老四,奶奶和父亲就称她叫四妹,后来大家也都跟着这样称呼妹妹。

  再加上那个时候,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全国解放时间不长,国贫积弱,生活环境恶劣。农村极度贫困,先后又经历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人民公社、大炼钢铁、吃食堂、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就好像是一阵风吹过,紧接着又吃食堂。农村百姓都不允许家庭私下开小灶,不允许各家各户有余粮。粮食一律没收交公,归集体食堂。全家人口粮就全靠奶奶兴菜园,上山挖野莱;母亲在生产队集体劳动争工分,换取食堂的稀粥来维持生活。地方当中,为加快速度――实现共产主义,浮夸风盛行,生活上因此普遍都遇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可是后来,到了一九六二年,当地实行了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终于不久,每家每户又都回到可以开小灶,一家老小又能平静安定地过日子的时候,就在这年四月,我出生了。再又平安地渡过了两年,彩云妹妹来到人世。一九六五年,意外不断发生,不幸又突然闯进了家门。灾难降临,让极度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生活及及可危。一家老小张口要吃要穿,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究竟从何而来?生活怎样才能渡过?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是决定一个家庭生死的大事情,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特别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家更是如此。

  一天,不幸发生了。慢长的痛苦和悲伤压在了全家人的身上,特别是奶奶、父亲、母亲。我们兄弟三个大一点的孩子,对着母亲只知道哭。因为母亲长期倒在了床上,站立不起来了。一时间给总过家庭蒙上了阴影。

  那是大集体劳动的时候,一天上午,母亲跟着大家一起,为拆掉当时归集体的,从地主、资本家财主那里摸收的房子;还有过去每个姓氏的老宅祠堂。房子非常老旧,村里置换土地为名,更需要陈年墙土下田下地作肥料,各生产队必须安排健壮劳动力,按村里要求,每户必须有一人参与。我家里母亲是唯一的劳动力,自然就落在了她的身上。父亲那时参加了工作。那是在一九五八年,国家大量招收工作人员,百废待兴,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国家建设。24岁的父亲时任钢铁连连长,因不满一些地方霸主,掌握权力的人用卑劣的手段来对付普通的炼钢工人。大多因为饥饿,缺吃少穿,哪里还有体力和精力参加高强度的劳动呢?有的人生病,有的人饿的骨瘦如柴,根本就没体力和力气干活,这些霸道魔王的家伙就把人捆起来吊打,喂牛屎粪,不给饭吃。我家大姑奶奶家的表爷就被喂过牛粪吃。表爷就在父亲手下的那个钢铁连里。父亲年轻气盛,看不惯这些人的卑鄙无耻行为,连夜就逃出了钢铁连。

  这一天,到了半夜,奶奶、母亲和两个孩子睡在床上,我那时还未出生。突然,一伙人急速地敲门,把全家人惊醒。开门一看,是钢铁连里那些掌权的家伙和一些打手,他们手里有的拿着火把,有的拿着粗绳和铁链子,还有的背上扛着长枪,闯进门来。母亲以为来找父亲有事情,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父亲白天不啃声就走了。到处找不着人,钢铁连就派人来抓他。奶奶、母亲聪明,知道父亲真的走了(父亲早在那时就把想法告诉过她们),于是就拿出家里唯一的南瓜子和自家种的蚕碗豆,炒给他们吃,并且递烟倒茶(那时没有香烟,自家种的土黄烟),说是父亲有事出去,可能要到晚些时候才到家。那些人信以为真,于是嗑瓜子,聊聊天,说说家常,不声不响到了下半夜。奶奶、母亲估计父亲走的远了,也放了心。那一班人大概知道上当了,也不好分辨,只好大清早一路沿河追下,追到离太湖县城不远的大午河(那时花亭湖还未建成),知道追不上了,才泄气地返程回来了。那几天,每天都有人蹬在门口守着,监视全家人的举动,主要是看父亲有没有回家。

  过了几天,父亲真的回来了。这次是风光地回来的。手里拿了工作证,和一纸正式红头文件及介绍信。这些个纸上都阖上了招工单位红头印章。那些钢铁连的人还是来了,手里同样拿着原来的家伙,只是看到这些带回家来的文件,不敢下手。喝口茶,便巧巧地溜走了。父亲也算是逃过了一劫。

  由于父亲的出走,母亲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无论集体安排什么事,都是母亲上前去顶着,这样就给母亲身上增加了负重。那时候,家庭缺少劳动力,往往是要被人欺负的;母亲在生产队里劳动,就是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她也很好强。环境磨练着一个人的意志。她不得不耐着性子,挺起胸膛去挑战。男劳动力做的事,她照常参与其中,身体上的劳伤也就不声不响地烙下了,这还是属轻的。

  这天,天气阴沉沉的,被朦朦胧胧的雾气笼罩着。空气有些微凉,似乎将要下雨,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母亲在屋顶扒掉了老屋上的瓦片及桓桷,一小伙突然用力敲掉横梁。由于年数太久,墙壁底下土坯砖受潮湿空气长期的浸蚀,沉受不了整匹墙的重压。两堵高墙突然轰蹋,母亲从高空摔下来,并且被另一堵强压在底下,当时一只右腿就像布娃娃的腿,软得不能再软。从膝盖骨到大腿砸成粉碎性折骨。人们从瓦砾中把她刨出来,人已昏死过去。灰头土脸,面色煞白,看上去就像个死人一般,周身布满血迹。人们只好就近借个软竹篮子,将母亲抬回家里。幸好就在外婆家的旁边,有个招郎女婿,他是个跌打郎中。郎中姓江,字思冉。在江思冉郎中精心医治后,躺在床上两年多的母亲才能下床活动。不幸的是,这期间,唯一的妹妹彩云妖折了。这对全家人身心上是极大的打击,一段时间,全家人都处在一种极其悲痛之中。

  在这痛苦的环境中,父亲单位上的一些好心同事,伸出了援手。有的甚至无偿地支援。特别是大坝李伯伯和花凉停李伯(从小经常称坝下李伯伯),那个时候,日常生活用品紧张奇缺,许多东西全部凭票购买。于是两个李伯伯送来了粮票布票,在自家生活极其困难时期,东挪西借,送钱送物。因为那时,生活上全靠父亲一人基本工资,加上母亲还要医治,根本上无法满足家庭生活的日常需要。我家吃穿短缺部分,就全靠两位李伯伯送来的粮票布票和钱财来渡过。当然,还有水库上的一些父亲的好友.。正是因为这些好心人,让我的家庭渡过了难关。生活上有了保障,也让我的家庭看到了生的希望!这就是父亲在世时经常告诫的,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他们是我家的大恩人!你们要多做好事善事,要做到心正身正,无论做什么事情,斜路不推人!这样我死都冥目。

  父亲去世三年多了,他老人家的话常常在耳边回响。

  后来,再又过了两年,一九六九到一九七一年,两个妹妹相继出生,给总个家庭又带来了欢乐。为了争工分粮,吃多劳少,也没少受人欺负,母亲又不得不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干体力活。直到大哥高中毕业回家务农,这种状况才彻底改变。母亲身体上的痛可想而知,她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啊!每当遇到天气变化,或者是季节转换的时候,经常痛的死去活来。一粒去痛片止不住疼痛,就吞两粒。全靠去痛片来减轻身上的痛苦。一直沿续到现在。

  母亲拿着拐杖,一步一拐地在客厅来回踱着步子,就好像青年时代的我们,要出远门一样兴奋。我对母亲说,别急,路有那么远。其实也不过两三百米,轮椅要带上。母亲说,嗯得尕,还带轮椅?推轮椅哪不怕麻烦。平时你要上班,就是怕担误你的时间,所以,我也不想出去。母亲总是这样告诉。你尽管忙你的事,我在家里看看电视,坐累了就站起来荡荡。到阳台转转,好得很。你不用担心我。听到这些暖心窝子的话,心里既高兴,又酸楚,如同砸伤了的五味瓶,感觉不是滋味。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善解人意。她老人家也一直是我崇拜的对象。母亲是一个刚强耿直的人,待人真心实意,从没有花花肠子。我从小到大,母亲的性格都一直在影响着我。

  打开大门,母亲走在前面。她看到隔壁邻居大嫂抱着孙子正好开门出来,于是两人说了会闲话。我也推着轮椅出来了。跟大嫂子打了个招呼,才算动身出门。

  来到电梯间,母亲突然对我说,电梯真方便。我回答,嗯。她又说,要像我这样八十多岁的老年人,在里面突然停电,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说,不会的。那种情况非常少见,几乎不存在。那万一呢?没有万一。我回答。像您这么大岁数的人,家人一般都要陪同,也不会让一位老人出门溜达,这是其一;试想一个老人出去,即或带上老年手机,接听都麻烦,就更不用谈打电话了,就更不会让单独出来。您说是不是?我尽量打消她的顾虑,向她解释着。母亲点了点头,满意地笑了。

  走出电梯,来到小区内便道上。我推着轮椅跟母亲讲,您干脆坐上去。您不坐我也得推着。母亲听我说的,也就坐上了。其实母亲大概是太高兴了啊!我知道,她平时拄着拐杖走路,大多走不上三、四十米,就得歇歇的。今天真的是信心满满,忘记了自己说的“是个废人”了吧!八十四岁,佝偻着的身子显得又矮又瘦。脸上皱纹深陷,瘦瘦的方形脸上棱角分明;高高的悬骨下藏着一双深邃而又深陷的眼睛,端装的鼻粱下的人中处,竖直条型皱纹,互相紧缩着,似乎靠在了一起;满嘴由牙床干托起的嘴唇,在圆圆的高高翘起来的宽下巴的衬托下,显得凹深。她莞尔一笑,就像是一尊活佛!她最高兴也是值得最骄傲的,是她一头灰白色发丝。照她的话说,除了拆屋打伤了腿,也没其他毛病,身体还算硬朗。她非常同情现在的年轻人,还没到一把年纪,头发全白了。她总认为是缺泛锻炼,操些无味的心事;再就是生活条件好了,胡乱吃喝,只涂嘴上快活。接下来,就是一声长长叹息。说起了小时候躲小鬼子;年轻时,吃食堂,喝稀粥;挖野菜、吃野果,食猪糠之类。麸皮那个时候是最好的东西,一般难想吃到。吃食堂,只有管理食堂及当官的过了些好日子,吃喝不愁。苦就苦了平民百姓,吃不饱也穿不暖。再就是孩子生养多,吃了数不尽苦头。通篇做忆苦思甜,也就没有二话。话说到伤心动情处,眼睛红红的,话语哽咽着,有时甚至掉下了泪来。

  我推着母亲不急不缓地慢慢地走着,我总劝慰她,过去的就把它忘了吧!现在再也不像过去的那个年代了。年岁大的人也总算遇到了好时光。能吃就吃点,能喝就喝点。活一天就要活出个质量来。尽量想开点。母亲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就依你说的,要能吃得下吧。不错,这好社会那里有?有吃有穿,吃穿不愁。共产党管天下,老百姓就是有天大的福气!

  不知不觉,已出了小区,来到马路上。马路的两边停放了各种品牌的车辆,路中间电瓶车,摩托车,小骄车来往穿梭。我推着轮椅靠近停下小车的边上走。然后,向右拐个红绿灯,上了建设路。路中间有一个宽约十米左右的绿化带,绿化带中间栽了许许多多的五颜绿色的小乔木,红的紫的黄的,颜色深浅不一,形态万千。并且中间栽了许许多多的香樟树,桂花树,榆树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落叶乔木。进入初夏,枝叶繁茂,深绿浅黄紫红的叶子鱼龙混杂,犬牙交错,美在其中。香樟叶子的香味和其他叶子的清香迎面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让人神志格外清醒,给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绿化带中间还有一条用小长条形地砖铺就的宽约一米左右的S形曲径小路,倘若夜里慢步其间,感觉幽静而又深远。单行道分布在绿化带的两边。道路两旁高楼林立,是居民生活小区。朝向路上的是各色各样的商铺,饭店,老板各自招揽着顾客。母亲禁不住地感叹着说,城里人的日子就是好!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现在的领导人管天下,有用不完的钱!你看看那路边的小车子,商店铺子,还有楼房;加上人们吃的,身上穿的,完全就是两个样。她停顿一会后,若有所思地叹息说,农村人还是要差一些啊!我也不断地附和道,农村变化也挺大哟!母亲不断地分辩,那比起城市还是抵不了啊!

  推着母亲一路往前走。母亲一路上呢喃着,不知不觉,来到了晋湖路与建设路的交叉十字路口。在绿化带尽头有十乘二十米的停车标线。新铺设的漆黑柏油路上各种颜色的指示标线、标记分外耀眼;道路两边的香樟树婆娑婀娜,沉淀出诱人的绿色。深绿,浅绿,叶片恨不得绿的淌油,将要滴落下来。叶子在太阳光线的照射之下,发出闪闪的银光。微风吹拂,到处弥漫着醉人芳香。

  在停车位置休息了一会子,我拿出手机,用不同角度给母亲拍了几涨照片。母亲也很配合,十分开心地笑了。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得那么灿烂,那么从容,那么的谈定!

  十字路口左边拐角上,是一个新开设的上下四层的好又多超市。这是太湖县城唯一一家全国连锁,集购物,娱乐一体的大型超市。超市上下四层。顶层为儿童娱乐场所。每逢休闲时间,年轻父母一般都会陪着孩子到这里玩上一会儿的。中间两层为针织服装类及鞋、袜、冒和生活器具类等等。底层都是与吃喝相关的大卖场了。我几乎每天都少不了要来这里一趟。

  我推着母亲来到大门口,超市门口的广场上,并排有序地停上了许多的车辆。进入超市,还要上几级台阶。母亲准备下来走,超市门口的工作人员热情地迎上前来,十分客气地告诉,老人家,您不用下来,靠门左边有一条斜坡路,许多老人都是从那里推上来的。

  超市人多,推进涌出。进入超市里面,显得十分热闹非凡。有年轻媳妇推着或抱着小孩子的;有女儿、儿子陪着父亲母亲的;有姑娘小伙三两结伴而行的;有年轻恋人手牵着手的;有老奶奶老爷爷带孙儿孙女逛的;还有老伴一起同行的。场面十分壮观。出门的人手里拿着大包小包,真的是个个精神饱满,特别开心;高高兴兴,满意而归。

  进门向左,一眼就能看到电梯,上上下下的人似乎脸上都充满着兴奋的喜悦。电梯也似乎永无止境地默默地忘我工作着,机器发出了只有一丁点儿噬噬的声响。不认真仔细去听,或许要被人流的噪音所覆盖。向上两层,电梯为阶梯模式运行;向下底层为平板式斜面上下升降。因为母亲腿上伤口的原因,怕她在电梯上下时行动不方便,为安全起见,我推着轮椅,也就只到了下层。

  这是一个生活用品大卖场。进入大卖场,映入眼帘的是货架上堆满了一人多高的商品货物。棱廊满目,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商品。这里的生活日用品就像聚宝盆一样,几乎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身临其中,不竟要被这堆积如山商品货物震撼了。所有商品分门类别。靠近的是洗洁精,洗手液专柜;过一道门就是副食品类,抱括糕点、饮料,粮油及各种品牌高档酒,包括白酒和红葡萄酒;再后,就是冷冻的各种馒头、饺子、汤圆等半成品;再往前走就是现蒸现卖热食糕点,面包、热馍头、三色五样的包子,肉包、菜包、糖包、豆莎包;粽子、糯米圆子、精米发粑;再靠前就是水果专柜,苹果、梨、香蕉、芒果、葡萄等;国产的,进口的五颜绿色,还有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来自东南亚、欧美国家的水果。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大包眼福。你要不看标签,你就根本叫不出它的名称。这就是一带一路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便利!要不然你永远也难享受到世界各地的风味特产。这就是中国梦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啊!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绚丽多彩!让人们尽情地享受美好人生,当你至身于美满幸福生活的情境之中,你定会感觉到这就是国运遭受百年屈辱,通过几代人艰苦努力,甚至不惜自己生命而换得的幸福吧!更让每一位国人领略到祖国的强盛,才是唯一能够让生活长期保持持久的和平,安定,喜庆,阳光!

  我推着母亲一边光顾,一边慢慢地走着,我对母亲说,您想吃点什么?今天尽兴地挑选,这里有许多还没尝试过的又好吃的食品,瓜果;母亲说,东西是买不尽的啊,可惜超市的东西太贵了。我告诉母亲说,觉得贵了就少买点,买点尝尝,又不是经常买。她还是看看这,看看那,啥都舍不得买了。于是,我就选了她经常喜欢吃的脱水蛋糕,面包、红提等。当我也准备买点高档些的时候,她似乎火气要烧上了眉毛;我知道她的脾气,也就只好由着她。要不真的就要扫掉她老人家逛超市的雅兴!八十多岁的老人,有什么法子呢?她使劲从何包里掏出一百元的红票子,硬要塞在我的手里。我稍微迟凝一下,马上就不高兴。火气将要暴发了。真的有些难为人了!心里也想,真是拿她没办法了。我耐心地告诉,现在在超市购物,基本上都是用微信或支付宝,或用超市购物卡,很少用现金支付的。我劝她把钱收起来,免得被人看笑话。经过几次的三翻推脱,故意找些说词,她才将一百元放到裤兜里去。

  推着母亲走在过道里,刚好有两辆轮椅宽的空间。纵向过道共有四条。中间两条,旁边各有一条。横向过道稍窄点,大约要少半人宽,需要一人窄过身子才能过去。由于人多,顾客都非常客气地让出一条道来,面带微笑,向老人友善地点点头;有的还不断地向母亲伸出大拇指;在超市里逛起来的确非常顺畅,母亲的心似乎被这一情景感动了。老人家也玩得尽兴,我到是感觉出来了。

  母亲大概是第一次看到超市有这么多的食品,又显得更加激动不安起来。眼睛红红的,眼泪润湿了眼洭,泪水不断地从眼角流了下来。我劝母亲说,您可不能老这么激动;激动过度也会伤害身体的。我知道她又忆起了往事。母亲说,你不知道,从小孩到年轻时候,就没有过个一天好日子。你们哪晓得,那时过的,哪是人过日子啊!看到现在这一切,我能不回想起过去?我安慰母亲,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国家政策好了,生活环境改善了,这里面,也有你们老一辈人的功劳!母亲又感叹一声,当初要不是为集体拆屋打伤了腿,哪有后来的许多痛苦啊!听到这些,我的心里也十分伤感起来,变得沉重了。我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唯一的只有想办法,尽力往眼前好的事情上想,劝劝开导罢了。 

  继续向前走,就到了疏菜专柜。这里疏莱种类繁多,颜色各异。绿的、黄的、红的、白色的、紫色的新鲜疏菜堆满在了总个柜子,任由你选择。再向前,就是水产类,各种各样的鱼,虾及海产品塞满整个冰柜;靠前墙壁边上,是一排存储活鱼的塑料水箱,各种活鱼在水箱里游弋,任你挑选;现买现刺,当场处理,特别方便。让居民回家省去许多麻烦。

  买了点青菜和一条鳊鱼,然后向左拐一个弯,就是卖米的屯子。白色的大米堆得总个屯子满满的,屯积得像座雪白的山;糯米白得像玉。母亲随手抓一把在手心,拿到鼻腔前闻闻,似乎也能闻出个道道来。母亲说,这米不仅米质好,也特别新鲜。然后,又把手中的米粒放回原处。往回从左边过道走,是各种豆类,红豆,黑豆,绿豆,薏米,也有搭配好五色豆,那是为了更好地向顾客提供便利,买回家做八宝粥的材料。旁边摆出许许多多的土特产品,抱括木耳,香菇,干豇豆,干笋片及山薯粉条,家庭必备的山药片,茯苓干片等。

  母亲说,从这边转一圈,可以回去了。我答应着。一边走,一边看看堆满货架上的众多商品,母亲心情十分愉快欣赏着,幸福地笑了!我能觉得出,这一次逛超市,是她玩得最开心的一次;脸上溢满幸福甜蜜的微笑。

  她老人家一生虽不算传奇,但也留下许多精彩的故事。她不是共产党员,她老人家的心永远是向着党的。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告诫子女: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即或政府也同样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心永远都是向着老百姓的。还经常打比方给大家听,一个国家就象一个小家庭一样,家庭人口多,能不难管吗?小家庭里孩子多,做父母的遇到不听话的孩子敲打敲打也很正常。不听话的孩子,是必然要多受惩罚!国家也一样。做人违法乱纪,就必须得严惩!你父亲最担心的就是你老三,从小就很叛逆,自打水文站短路失火的那一件事情,保护住了水文站资料和财产安全,现在的老三,我放心了。直到晚年的时候,你父亲才跟我说,以前一直放不下。父亲十六岁入的党,任老南阳区政府团支部书记。这成为母亲人生中最大的骄傲!

  时光不再,日月如梭。一转眼自己也像父亲一样,修成正果,过上了退休生活。虽然从事水文工作二十九年半,只拿三千多一点,这是国家政策。母亲经常这样开导我,怕我情绪上压抑,说些贴心窝子的话,也让我格外感动!母亲习惯唠叨过去,我发现自己越发习惯她的唠叨了,特别是忆苦思甜!<完>

       2019、5、25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