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了解这个思维定势的人,还在大把大把地浪费时间

 剽悍晨读 2021-01-17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1月16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一人企业》。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线上品牌设计师保罗·贾维斯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的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自由职业者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更高效?”
 

社会规则

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劳作、吃饭、睡觉。
 
但工业革命到来后,由于资本的需要,人们不得不长时间工作,有时甚至长达14个小时。
 
直到1919年10月,八小时工作制被国际劳工会议所承认。于是,这一工作制度就这样沿用到现在。
 
但凡事有弊有利,八小时仿佛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人们想的是只要在八小时之内把工作做完就好了,却很少思考提升工作效率,增加休息时间。
 
日本是少数在这方面进行尝试的国家之一。
 
2019年8月,微软日本宣布,全公司2300名员工试行“四天制”工作,也就是说,每个日本微软的员工,能够享受长达三天的休息时光。他们希望能够以此增加员工们的工作效率。
 
结果,事后统计,该公司的人均绩效超过预期,整整提升了40%。不仅如此,由于员工在公司时间少了,无效会议被大量减少,就连办公成本也下降了,用电量减少了23.1%,打印量减少了58.7%。
 
公司层面的成功尝试,对个人也有很大的启发。
 
 
工作效率的转折点
 
工作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干得越多越好。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约翰·彭卡韦发现,如果你开始通过物理术语去定义你的效率,你就会看到在一周工作55 个小时之后,你的专注力、精力和克服困难的耐力会急剧下降。
 
因此,即便你在日程表里增加再多工作,到最后你也只能是“自欺欺人”式地完成。
 
更何况,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我们的身体一直处于焦虑和紧张的状态,不能充分休息,无法充分放松,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哈佛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在《稀缺》这本书中也指出:太多的工作量,除了对身心健康不利外,还会对人际关系、亲情等造成影响。
 
当周边的支持消失后,我们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因此,长时间加班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看不到这个工作效率的转折点,你可能会始终处于“苦忙”状态。
 
尤其是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必须“聪明”地工作,想办法提升工作效率。
 
 
个人品牌的设计思路
 
作为自由职业者,如果一天没有完成足够多的工作,我们就比较容易郁闷和不满。但是对于核心工作,你一天花在上面的时间是多久,你有计算过吗?
 
在采访和调研中,作者发现大多数人对于工作时间的态度是“这个我可不知道,一会打电话,一会开会,一会被上司打断,我的工作时间非常零碎。”“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自己每天都很忙、很焦虑。”“很难说,毕竟除了处理核心工作外,我会被各种琐碎的事情牵扯精力。”
 
作者发现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每天的正常工作,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为此,他建议我们每个月都得做“生产率审计”。
 
这个审计表总共有三个要素:你正在做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的时间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干扰。

接着,你需要每月汇总,跟上个月做对比。
 
有了这个记录,你才知道自己的每一分钟花在了哪里,就像知道每分钱花在了哪里一样。
 
了解是管理的前提。对于你自己的时间花费,你不能成为一个“外行”。
 
当你开始思考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把每天的工作量压缩至6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的时候,你就有大量时间锻炼和学习新东西,焦虑感也会随之消失。
 
总结一下,整个世界都在快速变化,而隐藏在我们脑子里的思维定势却有不少。想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你得提升工作效率,给自己留出提升本领的时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