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器物类文物讲解技巧的思考

 文博圈 2021-01-17
关于器物类文物讲解技巧的一点思考
——全国讲解员线上培训班学习心得

我是一名出版社的编校工作者,虽不算是“博物馆圈”的,但也自认为是文化传播者。自2010年起我在故宫博物院担任陶瓷馆的志愿讲解员,开始真正走进博物馆,虽是圈外人,但却真心热爱着博物馆事业,珍惜在故宫的讲解工作。

2020年3月初我参加了由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线上培训班,授课老师皆为全国各大博物馆社教部的专家,培训内容丰富,微观和宏观层面均有涉及,如讲解方法和技巧探讨,博物馆品牌建设、创新经验的分享,以及博物馆宣教工作者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以上种种让我这个“圈外人”受益匪浅。作为一个志愿讲解服务人员,我想仅就讲解技巧和方法谈些自己的领悟和思考。

一、讲解要把握主线,应聆听展览策展人的讲座

张鹏老师分别从把握角色、讲解技巧、个人提升三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怎样给儿童讲解博物馆的文物,要做这些小小观众们的同路人、领路人、指路人。“鹏鹏哥哥”是从博物馆圈外人逐渐开启自己的博物馆事业,用他的坚持和执着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曾经在故宫听过他给孩子们的讲解,他经常蹲下来与孩子们保持平行的视角,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耐心为孩子们讲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一细节是很让人感动的。

他提到的所有对于儿童群体的讲解技巧有些同样适用于成人观众。其中他说讲解要具备完整性,即包含主线、回顾、过渡。讲解者绝不能脱离主线,否则讲解内容就会显得很飘,让观众摸不着头脑,看后没有收获。建议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去听展览策展人的讲座,这样能更好地把握展览内容和讲解方式。故宫的每个新展览开幕后都会通过微信报名组织一部分社会公众到展厅参观,有时候就是由策展人进行讲解;双周末的“故宫讲坛”也有类似的主题讲解。

2019年夏天在故宫斋宫和景仁宫举办的“天下龙泉”展,展品多达800余件,分4个展厅,乍一看会觉得眼花缭乱。但其实每个展厅有一个主线,如第一展厅的主线就是“千年龙泉”,即展示龙泉窑从北宋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所谓千年窑火不断。在讲解每一个时代的龙泉窑时,要时刻“回顾”前一时期的龙泉窑特征,让观众有印象,产生同类瓷器的对比,而不是独立抽象地讲解每个时期的龙泉窑瓷器。

二、适当的提问是讲解中有效的互动

张鹏老师提到,讲解中,提问是有效的互动,有记忆层面、领会层面的提问,也有评价、分析、应用层面的提问。但我想在此处补充一点,提问的确可以增加互动,但前提是要“适当”。

十年前,我的讲解风格就是单纯地背诵讲解稿,觉得流利连贯地讲完一个展览就很成功了。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及聆听其他老师的讲解后,我觉得我的讲解很枯燥。于是我看了很多关于陶瓷的书籍,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我的讲解内容扩充了,我更有信心与观众交流了,我不再害怕他们提问题,反而经常在讲解的时候向他们发问。我觉得这是与观众互动的最好的方式,也是缓解尴尬的好办法。

首先,适当的提问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在讲解文物用途前,让观众猜这是什么,这也会激发观众的兴趣,尤其是儿童群体,即表层提问。其次,适当的提问有利于强化观众对展览的记忆,巩固之前的讲解内容。比如,我在讲解故宫陶瓷馆“瓷母”各种釉彩大瓶时,向观众提问某层文饰使用了何种装饰手法,这都是之前我讲过的,观众们竞相猜测,好不热闹!此即记忆层次的提问。

但是,对于深层次的提问却不适合在陶瓷文物展厅进行,因为大多数观众都是非专业的,很多是抱着学习或欣赏的心态来的,过于专业的问题不仅达不到互动效果,反而徒增尴尬。比如在故宫陶瓷馆布展内容中,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很多,占满一个展柜,策展人想告诉观众这个时期釉里红的产量很高。但是讲解员如果问观众“为什么洪武时期有这么多釉里红”就略显不适宜,这是讲解员应为观众剖析的深层次问题,不适合提问。

三、要参加讲解比赛,要学会写讲解词

西安半坡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张希玲老师举了大量的讲解比赛实例,为我们深刻阐述了什么才是精彩的讲解,怎样讲好中国故事,其中不乏非专业的志愿讲解员。听过张老师的讲课后,我意识到讲解比赛对于讲解员来说是很有挑战意义的,不在于得到的奖项,而是在这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大众面前自信大胆地、有逻辑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都是一种令人羡煞的能力和必要的加分项。

参加讲解比赛,首先要学会写讲解词。张老师提到,讲解词要结构合理、主题鲜明;真实可信、言之有据;深挖内涵,提炼升华。我从未写过讲解词,往往都是背诵现成的讲解稿或者对讲解稿进行简单修改再复述出来。优秀的讲解员要学会写讲解词,写出自己对于文物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写陶瓷文物讲解词的时候,必要要涉及瓷器的准确名称、烧造方式、装饰手法、历史来源、现今地位等,还要与其他时期的瓷器相对比总结要点,难免要字斟句酌。因此,写讲解词的过程,是组织语言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是重新学习的过程,更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会写讲解词应当是每一个讲解员的基本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短短四天的培训虽短暂却非常充实,让我用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了解了很多从未去过的全国著名的博物馆的创新服务意识、品牌建设经验,也为自己的工作拓展了一些思路。我会将此次培训的内容内化于今后的讲解工作中,讲出高度、讲出深度、讲进观众的心里!

作者:故宫博物院志愿者 林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