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心屿这处千古奇景“龙潭”就在江心寺,迷你版的“龙潭”至今与瓯江联通

 yang1020bsdxjt 2021-01-17
江心寺大雄宝殿后
有一方小到不起眼的水潭
潭中立有一尊观音塑像
菩萨脚底下隐着一块小礁石
身后的石碑写着:“孤屿椒”

“潮涨而没,潮落而现”
大殿外的这处小景很容易被人忽略
然而这块礁石大有来历
这方水潭也与记载中
江心屿“深幻莫测”的龙潭
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


本期孤屿志
就来揭开江心屿这一处千古奇景的“前世今生”
[
前世
]
—  此孤屿非今孤屿  —

孤屿椒中的“椒”字,不是现在理解的“花椒”等茴香科植物,而是康熙字典中的古文“山顶”之意。孤屿椒,指的是孤屿的山巅。

同样,孤屿椒中的“孤屿”也不是当代人所理解和看到的江心孤屿。让我们循着古籍中的记载,探寻“孤屿”最早的本义。

据清嘉庆年间陈舜咨修编《孤屿志》载:“城北瓯江中,广东西三百余丈,南北半之。两峰对峙,中川流,又名中川,川中有小山,即孤屿也。”
 
20世纪60年代江心屿影像图(红色虚线为现今江心屿范围示意)

据清《光绪永嘉县志》(1882年)载:“孤屿,在城北里许江中。东西广三百余丈,南北半之,初,两峰对起,筑二塔于其巅。江流贯其中,为龙潭,中峙小山,即孤屿。东为象岩,西为狮岩。唐咸通中(860—874)建江心寺。宋时,蜀僧清了(1088 —1151)以土窒龙潭,联两山成今址……建炎四年,高宗尝驻跸。”

可见,在古时候“孤屿”一词,并不是指整座岛屿,而是川流中露出的礁石。

20世纪70年代,温州中心城区规模变化不大,江心屿却发生巨变(红色虚线为现今江心屿范围示意)

唐宋时江心屿两峰各建有塔寺,中有暗礁,潮落而现。至南宋绍兴七年(1137),清了禅师觉得江心东西两屿交通不便,便亲自率众抛石填塞两屿之间,自此两屿合二为一,达到了聚合鼎盛之气象。


这个如小山般大小的“孤屿”,因被写进谢灵运的诗篇中而声名远播。

—  谢公笔下的“孤屿媚中川” 

1600多年前,失意的世家望族子弟谢灵运来到永嘉郡当太守。那一年夏天,谢灵运带着仆人“寻异”新景点。一叶小舟颇费了一番周折,绕了一圈弯路,船行至中流,烟波浩渺中,浮现出一座风光秀丽的江心孤屿。

登岛后,极目远望,但见水天一色,彩彻区明,谢灵运诗兴大发,挥笔写就代表作《登江中孤屿》。这首诗被后世各种诗集和注本所收藏。

《登江心孤屿》(节选)

南北朝 谢灵运

乱流趋正绝,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
空水共澄鲜。
 
南朝时的江心屿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 。彭福云画

温州学者斯声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精讲》一书中是这样解析的:“‘媚中川’句是说中贯两峰间的川流,显得特别娇美悦人。媚,美好。江心屿原有两峰对峙,中贯川流,故称‘中川’。川中有小山,即‘孤屿’。”

《登孤屿》(节选)

北宋 杨蟠

天暖风光起,

侵晨到此间。

花飞春北去,

潮落水东还。


北宋时期,永嘉郡守杨蟠诗中的孤屿是指水中央的小山(暗礁),登孤屿最佳时候是“潮落水东还”的时候。涨潮的时候此小山可能被淹没。这说明这块礁石并不高。

《题江心寺》

南宋 徐照

两寺今为一,

僧多外国人。
流来天际水,

截断世间尘。
鸦宿腥林径,

龙归损塔轮。
却疑成片石,

曾坐谢公身。


按照徐照诗中的描述,当时已经形成以中川寺为主殿,东西双塔和塔院为次殿的大格局。

孤屿全图 叶应宿星桥画

“曾坐谢公身”的“片石”应指孤屿。

这块“片石”到底多少大?净心禅师有诗云“六月炎威不可当,双峰连在水中央。山根石上和云坐,青罗扇子足风凉。这块“山根石”指的应是孤屿,当时大到可以让人在此乘凉。有研究者认为,山根是人的鼻梁上部。江心屿的双塔形如龙角,而“孤屿”正好位于中间的“龙鼻”位置。

江心屿老照片 章禾老师提


[
今生
]
—  孤屿椒藏在观音脚下 

千百年后,谢灵运笔下的“孤屿”今何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江心寺的一代高僧木鱼法师,正是他找到了史籍中记载的“孤屿”真身。

木鱼法师

据清嘉庆年间陈舜咨修编《孤屿志》的记载:孤屿之椒(山顶)露于佛殿后。根据这条线索,孤屿椒应当在江心寺中。

清朝江心屿地图 张宝的泛槎图

江心寺曾屡建屡毁。毕业于厦门大学的木鱼法师有“一代诗僧”之称,生前系浙江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曾任灵隐寺住持。十年浩劫后,他在修复江心古刹的过程中,尤为注重文化保护,他把王十朋的长联、乾隆的殿匾、王安石的柱联、弘一法师的墨迹等,都尊为镇寺至宝。

在江心寺内,木鱼法师找到了《温州府志》记载为“深幻莫测”的龙潭。龙潭的位置就在江心寺的圆通殿内,龙潭中的那方小礁石正是传说中的“孤屿”。

《温州府志》中的温州古城图

木鱼法师为了保护好这方“不起眼”的小礁石,亲笔题写石碑“孤屿椒”。在“孤屿椒”的上方立有一尊观音塑像。至今,“孤屿椒”仍静静藏身在江心寺内。

孤屿椒 木鱼题字石碑


[
现状
]
“龙潭”仍和瓯江通联  —

历经千年,缩小版的“龙潭”和“孤屿”如今状况如何?

去年11月份,网友拍到的孤屿椒,龙潭内的水和瓯江水颜色一致。孤屿椒上的水泥板有潮水褪去的水渍。

寺内的居士介绍,“龙潭”并非一潭死水,放生的小鱼也都存活。“龙潭”底部仍和瓯江通连,目前水深大概1米多,但潮汐的涨落并没有瓯江那么明显。水量不多的时候,会有自来水补充。

“孤屿椒”位于菩萨塑像脚下,上有龙纹石雕,游客难以窥透它的全貌,平时只露出一点点顶部的岩石。

平时的“孤屿椒” 

前阵子,清洗“龙潭”时,潭内水被抽干后,可以清晰地看到,水潭一侧有浑黄的瓯江水慢慢渗入。这说明,“龙潭”至今和瓯江通连。
“龙潭”抽干水后显现的“孤屿椒”  章禾老师供图

元代大儒许谦有一首《中川龙翔兴庆寺》的长诗,开篇写到:

孤屿浮中川,

昼夜汨潮汐。

何年地维裂,

中断洲渚失?


“孤屿龙潭”和瓯江至今“地下”通联,那么潮水每日在地下进进退退,为何千百年来江心寺能安安稳稳?

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地质环境调查院院长许方党说,目前在江心寺附近没有找到钻孔地质资料,根据历史记载和周边地质资料分析,江心寺所在位置主要填筑物为底部的块石和上部碎石土,底部块石间的缝隙被泥沙填充后仍可以透水,上部的碎石土本身也有一定的透水性,加上孤屿椒存在,更有利于地表潜水出露,龙潭距离瓯江较近,使两者之间连通成为可能。潮水涨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产生水压力也很微弱,对江心寺的地基影响也十分微弱。
瓯江连通“龙潭”示意图

江心胜迹,孤屿之椒
历经千载,清静寂寥

编辑 | 豆豆 刘曦

制图 | 小璐 

校对 | 郑凌

参考资料:

《孤屿之椒在哪里?》 作者 沈克成

《南宋前江心孤屿考》 作者 章早立

特别感谢章禾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