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语:“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啥意思?老话在理么?

 布衣小农人 2021-01-18

农村的殡葬习俗延续了几千年,随着生活环境和文化的变迁,一些习俗也是改变了许多,但不管怎么变,“逝者为大”的思想一直是农村殡葬的中心思想。说到农村殡葬,其实每个时间是关键,逝去的时间我们无法预估,但殡葬的时间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停尸停灵棚要3天,下葬要在上午9点-10点之间,出殡前的晚上12点我们要“送盘缠”,而举哀一般是在出殡的当天早晨,所有儿女都会打开棺材进行举哀,逝者下葬后的第三天需要圆坟,还有“头七”等等习俗,都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其实这都是经过千百年的一种殡葬文化,后人对这些都是非常遵守的。

而在农村,其实还有一个殡葬习俗是值得每一个儿女需要了解的,因为农村的殡葬习俗不仅影响的是逝者,同时对于后人也是有很大影响的,这个习俗就是关于父亲和母亲的下葬时间,今天咱们就通过一个俗语来进行总结,这个俗语是“七不葬父,八不葬母”,下面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下。

“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

这里的七和八分别代表的是农历的初七、十七、二十七,初八、十八、二十八。只要有“七”的日子都是不可以进行下葬自己的生父的,凡是逢八的农历日子都是不可以下葬自己的生母的,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下面的解释相信大家读完之后会知道其中的含意。

“七”在古时候的人们认为是单数,单数则代表的是阳,双数代表的是阴,古时候的人们讲究阴阳合体,而男人在古时候被寓意为阳,所以下葬的话一定要在双数的日子是比较合适的。而古人还有一种理解就是,葬在“七”日,谐音和“葬妻”很相似,如果自己的妻子还存活在世,这个日子是非常不吉利的。

而“八”在古时候会被认为是双数,双数代表着阴,如果双数下葬母亲,就会形成“双阴”的情况,这个寓意就会被认为将自己的母亲葬在了无法看见阳光的地方,这是一个不好的寓意,所以人们就会避开母亲在双数日子下葬。而古时候逢八下葬,也会被认为葬八(王八),这个寓意对于家里的男人来说是一种“挖苦”的意思,所以儿女无论如何都会避开这个日子下葬母亲的。

其实关于七不葬父,八不葬母在古时候一直流传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相传古时候的帝王将相在逝去之后会选择逢七或者逢八的日子下葬,因为逢七寓意着七七四十九的轮回,逢八代表着九九八十一的轮回,对于这些王侯将相来说,他们就算逝去了也会想要有一个好的轮回,所以在当时一般平民下葬都会避开这两个日子,以免惹上麻烦。

总的来说,这句俗语就是农村殡葬习俗的一种总结,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能影响不会这么深远了,毕竟现在的科学已经解释了很多那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所以后人们更多的还是考虑现实问题,不会过多地考虑老一辈留下来的这个习俗,大家认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