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方】黑龙江《童年的回忆(六)》作者:哈永年 主播:红日

 远方诗歌文化 2021-01-18

作者:哈永年

主播:红日

编辑:小鹿

童年的回忆(六)

『11』耳朵上的冻伤痕

有一天,我抱着孙女儿玩。孙女儿不知为什么,突然用小手摸起我的耳朵来,当摸到右耳时问我:“爷爷,你的耳朵边好奇怪呀!怎么又厚又硬呀?”我笑笑,立刻说:“那是冻的。”  “冻的?怎么冻的呀?”  “小时候冻的。”

“爷爷说的可是小时候冬天冻的吗?”  “对呀!就是冬天冻的,这是冻伤后留下的伤痕。”  “那,爷爷,你是怎么冻伤的呀?” 我看孙女儿童声童气,刨根究底问个没完没了。就长吁一口气,讲起了童年时耳朵冻伤的经过……

小的时候,我的家乡冬天可比现在冷多了。尤其进入腊月,西北风刮得嗖嗖响,冷气直往骨头缝里钻。腊月的雪也很特别,根本不是棉团状,而是结晶的“小米粒”状,打到脸上又疼又凉。雪大时你只要顶风走,很难睁开眼睛的。在屯子里行走还好些,如果在野外那就糟糕啦!什么挡风的东西也没有,那天冷的别说呵气成霜了,就连吐口唾沫,也会落地成冰钉的。就在这一季节,学校放寒假了,同学们都急着回家过年。我也与大家一样,带个旧棉帽,顺着田间小路往家跑。学校离家四、五里路远,不到一顿饭的功夫,我就跑回了家。在路上时,只觉得手脚冻的像猫咬一般疼。可是一进屋,才感到耳朵也疼,而且像针扎似的。我刚想向奶奶述说,谁知耳朵却不疼了。奶奶看我欲言又止的样子,就摘下我的帽子。一看我耳朵,连忙找来一根缝衣服的针,用热水泡了泡针尖,对准耳边上的水泡扎了一个小孔,里面的水立刻流了出来。就这样没过几天,我的耳朵就好了。可是留下的冻伤痕,却一年比一年厚,一年比一年硬……

『12』磨眼疙瘩                                                                

按现代医学称呼,磨眼疙瘩就是沙眼。这种眼病在早年的东北农村很常见。那时的东北农村全是土房、土墙和土路。风一吹起满天全是灰尘。为此,在田间干活或走路,迷眼睛是常事。眼睛迷了很难受,就得用手去揉。揉出眼泪是起作用,一般细小的灰尘都会随它流了出来。可也有流不出来的灰尘,就存在眼皮内了。久而久之,这些灰尘就形成了磨眼疙瘩。

小的时候,我双眼都有磨眼疙瘩,严重时不能见光,一见光就睁不开眼睛。因长期用手揉,把眼睛揉得又红又肿。当时农村没有医疗所,也没有什么好方法治疗这种病。记得眼病严重时,还是大娘用土办法给我治疗的。这些土办法也分几种:一种就是用手指把眼皮翻开,用绣花针挑破磨眼疙瘩,再用淡盐水冲一冲,闭着眼睛呆一会就可以了。这办法也算灵验,只是不去根,只能解决燃眉之急;第二种方法,就是把高粱杆的皮用刀刮薄,揻成弓形,在内眼上轻轻的刮,将磨眼疙瘩刮破,出点血后再用淡盐水冲洗。这种手法很难掌握,刮轻了不起作用,刮重了会伤着内眼皮的;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新鲜干谷子叶柄上的谷叶去掉,留下粗糙叶柄,用水洗净后,往翻开的眼皮上轻轻擦拭,一些细小的磨眼疙瘩不是被磨破,就是被抹小了,这种方法对刚得磨眼疙瘩的人,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它与前两种办法相同,都不去根。大娘是个细心人,这几种治疗方法都给我用过。虽当时很有效果,但是过后还得犯,严重时我几乎变成了“红眼病”。妈妈见我这样,一着急又病倒了。

后来同爸妈一起去安达县城表姑家,在邻居家遇到一位老大爷。他说他也得过“红眼病”,是用黄连煮水洗眼皮治好的。我回家后立刻与妈妈说了此事,妈妈半信半疑,去药店买来五钱黄连,熬水后开始给我洗眼皮。洗了几天,我的双眼真的不痒不痛了。又洗了一段时间,眼睛也不磨了,也不怕光了,眼睛也能睁开了,与小朋友一样看东西和玩了。我高兴极了,按此法洗了一年多,磨眼疙瘩的病虽没根除,但是大大减轻了。现在想想,这位大爷真是我的贵人啊!  

多年以后,我曾到这位大爷的住址找过他,很想谢谢这位老人家,没想到在我离开表姑家的第二年他就搬了家,至于搬到什么地方去了,无人说得清……

原创

首发

作者

主播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