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可以不做家务吗?”(文末有福利)

 嘉年华ing 2021-01-18

文|聂光玲

  “少年说”一位七年级的男生说,学校有个社会实践课,但是妈妈给他布置成了家务实践。

  少年站在高台上对妈妈喊:你以社会实践为借口,逼迫我做家务。现在每天写完作业,得刷碗、擦地、洗菜。以前这些活都是妈妈你一个人干,现在却一股脑丢给我。还逼迫我学做饭,现在,在你的逼迫下,我学会了焖饭、煮粥、拌凉菜,我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呀!有时候做完家务,第二天早上晨跑都是迷糊的。学校布置的是社会实践,而不是家务实践,你能不再逼迫我做家务了吗?可以答应吧,妈妈?

  这位母亲在台上非常坚定地回答:不可以!

  “因为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经长大了,你必须承担。”

  男生赶紧补充:“不对,我还未成年呢,我还没到十八岁,政治课我们都学了。”

  孩子,你不能这样找借口:“妈妈跟你讲过,妈妈结婚的时候37岁,当年你爸爸在你姥姥家刷了三年碗,他勤奋有担当,现在爸爸也娶到了这么优秀的妈妈。”

  “那我现在多大点儿啊?我又不用刷碗,我现在主要任务不是学习吗?”

  这位妈妈义正严辞地说:“生活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家务劳动的能力,会锻炼一个人的动手能力,会培养人的感恩之心,会让我们在此过程中变得有耐心有爱心。

  所以,作为学生“你也必须学习。我不会答应你的要求,而且以后,你还会做得更多。”台上的儿子倒吸一口凉气。

   “妈妈当年身体不好,一直到你10岁的时候,妈妈都没有擦过地,为什么?

  “因为你爸爸有担当,他做家务。还有你姥姥生病的时候,你爸爸24小时在医院里照顾姥姥,这是你亲眼目睹的。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妈妈特别感动,我嫁给你爸爸没有后悔。我希望你将来找到你的伴侣的时候,她也会在大家面前说‘我没有后悔嫁给***’。”

  “我现在不是学习最重要吗?”儿子继续在高台上喊话。

  “你现在的学习,通过你做家务会得到促进。”任何一个孩子,一定会慢慢懂得,家务,更是真正的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将来你的另一半她也是千娇万宠的一个孩子,她也是她妈妈爸爸的心肝宝贝,为什么要跟你受委屈呢?”这位妈妈以自身的感悟,告诉未成年的孩子,没有谁规定,女孩儿生下来就该承担全部的家务,“她也要工作,她也要学习,她还要带孩子。”

  这位妈妈继续说:“你现在做家务,你会有责任感。将来,你会对你的家人承担责任,这就是现在妈妈叫你做家务的初衷和目的。”

  儿子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但是,因为做家务,我把地理课的密西西比河,背成了亚马逊河!”

  对此,这位妈妈表示,不同意孩子的观点,认为孩子是在给不想做家务找理由。

  台上的儿子已经语无伦次。这位母亲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宣讲。作为一个男孩子,你长得高大挺拔固然是好事。但是,不能徒有一身皮囊。

  “你将来如果能泡得了书房,下得了厨房,能担当有责任,那么你的未来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一定会幸福。”所以,这位妈妈坚持认为,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必须从现在做起,要努力地从家务做起。

  场上掌声雷动。武汉大学教授陈铭说:“我都被她说服了。”梁田说:“作为一个女孩儿,我觉得这样的理由无法拒绝。”

作为一个女孩儿

我觉得这样的理由无法拒绝

 

  那个男孩儿站在台上,已经无力和妈妈辩论了。这时他妈妈想起来又补了一条:“以后,自己洗自己的所有内衣和袜子。”孩子在台上被怼的握紧了拳头,哑口无言,最后挣扎了一句:“还得做呀?”

  “必须!”妈妈的回答没有任何余地,台上的男孩子最终完败。妈妈坚决表示,希望儿子按照这个方向去发展。

  因为,无论你有多大的学问,你会说几门语言,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家长就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另外一个八年级的女孩儿说:“妈妈为了我,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把每天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我的身上。每天我放学回到家的时候,总会有水果稳稳当当地放在桌子上;每天早上的书包,不用自己装,背上来就可以走;每天早上的衣服,不用自己挑,就会有叠好的衣服放在床上。从小到大,我都这样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妈妈对我的爱……”

  真可谓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是最近,这个孩子越来越不安了。为什么?

  事情是这样的:在值日的时候,她同组的组员都说不让她扫地,因为大家都说“反正你扫过的地,我们都还得再扫一遍。”这句话,让这个八年级的女生感到极为羞愧:自己的自理自立能力太差了!

  “今天,我想说,‘妈妈,我真的不想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给大家拖后腿的人。’”孩子在发现由于父母的包办造成自己在集体中的无能无为以后,发自内心的觉醒了:以后,我自己的事情,让我自己做!未来的路,让我学着自己去走!

  这位妈妈可能忘了,孩子是需要一点一点自己长大的,不是一下子突然懂事、能干。

  父母对孩子包办的太多了,会让孩子在以后的路上无所适从,以至于连扫地这样极为简单普通的事情都会“给大家拖后腿”,如此下去,让孩子怎么过集体生活,未来还有谁愿意和Ta搭伴干事儿?家长的一味包办,你以为是方便了孩子,其实,你给Ta的自由太少了,限制了孩子的成长。

  可以想象,从小不沾家务的孩子,长大后怎会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不容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怎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家务,从来不只是家务。

  哈佛大学曾经对波士顿的456名儿童进行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喜欢做家务和不喜欢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前者的平均收入比后者高20%,同时前者的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所以,那些智慧的父母,都早早地把家务列入了自己的教育清单。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说: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朱棣文提到他的妈妈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自己做饭。

  从小就被灌输自己动手的意识的朱棣文,每次上学都带着自己做的饭菜与同学们分享。他在采访中说:“动手做饭跟做实验一样,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开冰箱,拿冰箱中仅有的材料下厨,能做出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中求变、求好。”

  这种经验和能力,对一个人在科学研究中解决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科学的思考有很大裨益。因此,“每个孩子都应该从小学习下厨、做家务。

朱棣文由奥巴马提名,担任美国能源部第12届部长

  如今,太多的家长都想让孩子把时间花在学习上,花在能给他们带来成就的事情上,但是恰恰忽略了:作为家长的我们,由此放弃了一个的确能引领孩子迈向成功的项目——那就是家务。

  你真正了解当孩子在做家务时,Ta们到底在做什么吗?

  首先,懂得感恩。如果作为父母的你,每天总是大包大揽地对孩子说;“你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那么,孩子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就会觉得自己才是这个家庭的中心?从而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对Ta好都是应该的,Ta什么都不做才是应该的?

  适度的家务过程,能让孩子体会到原来爸爸妈妈平时也有这么多难题,原来做家务一点都不容易,唯有感受过爸爸妈妈的感受,他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分担,且在分担并完成后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

  其次,能增强孩子做事的条理性。有的父母会说自家小孩儿做事从来没有条理。而一个从小干家务的孩子,肯定于无形中早早地在实践里良好运用了统筹方法,Ta们知道做菜什么时候放哪种调味品最好,知道拖地要怎么操作才不会容易弄脏,知道什么时候要干哪件事,知道哪个程序先做了效果会最好。

  家务事繁琐多样,看似细小,其实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做人做事。

  第三,增强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最早是通过动作来发展思维的。越喜欢动手,越能生出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才越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现实中,我们很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专注学习用心阅读,却忽略了孩子的家务也是一项技能。像最基本的卫生清洁,自己的衣物整理,从买菜做简单的饭再到剪草种花,再到难度高一点的修理家具电器等等,无一不是特别强调实践。

  我们敢断定,一个沉迷理论的数学家去到菜市场,肯定不如一个每天穿梭于街头市场的主妇来的精明。

  生活是个技术活,看三本烹饪书都比不上亲自动手操作一次。有一种父母的失职,叫做舍不得孩子做家务。

  从现在起,教育并鼓励我们的孩子,试着做做家务吧!做家长的我们首先学会了放手,才能让我们的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2018.11.20

这个福利也许适合你?

尽管孩子们会觉得做一些家务劳动是件有趣的事情,但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非易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渴望被人依赖。所以要求孩子形成做家务的好习惯却非不可能。

如何让孩子轻松的,持久地养成这个好习惯,以下几点家长必须注意:

1、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这阶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诉他,他的工作对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会因此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全家人一起娱乐。

2、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

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够做的家务的清单,让他/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她感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

3、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

一个整体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间收拾好”)可能会让孩子困惑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个步骤(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等等),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应该亲自给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独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即使他忘记了某个步骤,不要批评他,高高兴兴地提醒他,直到他记住为止。

4、忘记“完美主义”

对这个年龄孩子来说,积极地参与比起结果来说更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批评会挫败孩子的自尊,更会降低他与人合作的意愿。如果某项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须完成得尽善尽美,那这绝对不是一项适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5、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具

如果你想让她帮你收拾饭桌,那么,就只让她把吃剩的饭菜帮你拿进厨房就行了。

6、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做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帮助大人尽快做完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强迫孩子

不要采用强迫的方式,给孩子留一个缓和的过程或一点余地。比如“我可以让你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你必须立刻去收拾你的书桌。”这样的方式。

8、提供奖励

表扬和奖励会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带来极大的帮助,而另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每一步骤绘制一张图表,每当她顺利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奖励她一颗小红星。当他顺利地完成整件任务,奖励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奖品。

9、合理安排所有任务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重复做某件事就会让孩子感到乏味。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任务内容,但绝不要打破传统的习惯分工,例如让男孩子拖厨房的地,女孩子就让她去做一些需要细心的工作。

10、给孩子发展的空间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给他/她的工作,就应该给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扩大他/她的工作范围。比如,他应经可以熟练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类工作,那在你的指导下,就应该让他学习如何使用洗衣机了。

作者简介:聂光玲,女,80后,喜欢读书,爱好写作。中级营销师,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商州作协理事,商洛市青年作协理事,有文字见于《东方烟草报》《新烟草》《陕西烟草》《商洛日报》《商洛文化》《丹水》、中国烟草市场、烟草在线等。

  嘉年华时光  原创文学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