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加葛根汤

 青龙中医 2021-01-18

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太阳病,项背强几几[1],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伤寒论:14)桂枝加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2]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3]及禁忌。

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注释:

[1] 项背强几几:几(shu, 音殊) , 短羽之鸟, 伸颈欲飞状。形容项背强急不舒,仰俯不自如之状。

[2]内:同“纳”,即加入之意。

[3]将息:即调养、休息、护理之意。指服药后的调护法。

【功效配伍】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升津舒经。本方即桂枝汤加葛根组成。方中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葛根甘辛性平,舒筋通络,升发输布阳明津液,濡润经脉,与芍药相配,可缓解项背经脉挛急,并能助桂枝、生姜解表祛邪。桂枝、芍药、葛根是本方的主要药物,反映了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发津液、舒缓项背经脉的基本用药原则。

原文方中有麻黄,据宋·林亿考证方中应无麻黄为是。

上六味药,先水煮葛根,再入其他药同煮,去滓温服。服药后调养将息方法及禁忌同桂枝汤。

【方证论治辨析】桂枝加葛根汤治太阳中风,兼经气不利证。症见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是太阳中风必见症。项背强痛,俯仰转动不自如,为本证特有症,是因风寒侵入太阳经脉,经气不利,津液不能敷布,以致经脉失于濡养而拘急。项背强几几若与无汗恶寒并见者,宜用麻黄汤;今却与汗出恶风并见,故治用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升津舒经。

【用方思路】桂枝加葛根汤是治项背强硬的基本用方,方中葛根是解除项背肌肉经脉痉挛的基本用药。临证若伴肩臂痛者加姜黄、防风、当归;头痛者加川芎、羌活、藁本;眩晕者加天麻、菊花、钩藤;血瘀者加丹参、红花、鸡血藤、地龙、蜈蚣等。临床用于治疗感冒、落枕、颈椎病、肩周炎、颈部肌筋膜炎、面神经麻痹等疾病。

【医案举例】刘渡舟医案:刘某,男,41岁。患病已3个月,项背强紧,顾盼仰俯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问其大便则呈稀溏,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其大便稀薄,脱肛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为“太阳阳明合病”。处方:桂枝15g,白芍15g,葛根16g,生姜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服药后,不须啜粥,连服7剂,诸症豁然。[陈明.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140.]

本人验案:曾用桂枝加葛根汤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喘伴有下利患者,是仿蒲辅周老手法治疗下利。没看的去看看这篇最后医案伤寒论——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

今附上蒲辅周治疗下利医案

蒲辅周医案:陈某某,男,4岁半。1963年8月15日突然发热,恶心呕吐,4小时内抽风2次,因昏迷而急诊入院。患儿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现象,当时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药物及温湿布裹身。翌日,面色转灰暗,寒战高热,呼吸微弱,经人工降温16小时,方得呼吸均匀。复温后第二天开始,每日上午发生寒战,且有紫绀,肢凉,午后高热(42—43℃)无汗,时有语妄躁动,每日下利脓血便20余次,胀,里急后重,无呕吐,食欲尚可。

血栓:白血球逐渐减少,出现粒细胞减少征(白血球总数600/立方毫米,中性0%)。大便培养:福氏痢疾杆菌阳性。耐药试验:对多种抗菌素等药物不敏感,于26日请我院中医会诊。

诊时息儿呼吸促迫,唇色淡红,腹满不硬,午前寒战,午后高热,右脉沉滞,左脉弦大而急,舌质色淡,苔薄白而腻。证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表郁里结,以致升降阻滞,营卫不通。若单治其里则伏邪不得外越,内结必然更甚,病为正虚邪实。

幸胃气尚存,津液末竭,急宜升阳明,和营卫,开玄府之闭,达邪外出而解里急。

方用桂枝加葛根汤:粉葛根6克,桂枝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大枣2枚。上药用文火煎取180毫升,每4小时服30毫升。药后另服荷叶、炒粳米煎汤。仿桂枝汤服法以助汗。

药后当夜染梨汗出,但小腿至足无汗,体温渐降,四肢转温,今晨无寒,但仍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前方去桂枝、白芍,加健脾化湿之品调理一周而愈。

按语:本为中毒痢疾,高热、脓血便,但面白、肢凉、恶寒战栗较为明显。据此,蒲者不落以苦寒清热解毒治痢之巢白,反用辛温之剂开表达邪,逆流换舟,使表开则里畅,热去而痢停。非善读仲景书之人决无此稻略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