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俗之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爷上了天

 忆乡忆客 2021-01-18

年俗之腊月二十三

——灶王爷爷上了天


腊月二十三,

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

玉皇面前免开言,

回到咱家过大年,

有米有面有衣穿

(晋北歌谣)

小年

距离过年还有七天

腊月二十三

传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祭灶由来

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灶君,在夏朝就已成为民间尊崇的大神。先秦时,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

为何灶王爷在民间那么受重视,以至于祭灶成为迎接新春第一祭?那就要先从灶王爷的出身来历讲起了。灶神,民间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灶王菩萨等。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尊其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上天赏罚。

祭灶过程

人们对祭灶十分重视,但祭灶的仪式相对简单。这可能与灶王爷劝诫人们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有关。据说灶王爷上天汇报,就有是否抛米撒面铺张浪费这一项内容。如果祭灶时过于铺张,怕犯了这一条款,让灶王爷到了玉帝那里反而给添上坏话吧。

山西百姓过去祭灶时,除了摆放香烛外,还会摆糖瓜、清水、草料。糖瓜是汉族传统年节食品和祭祀用品。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民间用糖瓜祭灶神一来是让灶王爷嘴变甜,好去玉帝那儿美言几句;二来是想把灶王爷的嘴粘住,以免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乱说乱奏。在过去鬼神崇拜的思想中,体现着民间的一种愚昧智慧并存的矛盾。而清水和草料是为灶王的坐骑准备的食物。

祭灶时,还要把糖瓜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之后要烧纸钱,意为送灶王爷上天路上用的盘缠祭祀结束后,要把旧的灶王爷的画像烧掉,以示让其升天。因为灶王爷是神界的一家之主,因此,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祭灶王爷时只限于在家中为一家之主的男子进行。女人虽然一年在灶王爷的面前做饭洗碗,但祭灶时却只能躲到一边作助手。到除夕,家家再燃香烛,摆上供品,把新买来的灶神像贴在灶上神龛里,上面写着“保佑”二字,两边贴对联,有的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有的写“油盐深似海,米面积如山”。这就是把送走的“灶神”又请回来了,俗称“迎灶”。

祭灶的禁忌

过去,祭灶送神是在晚上进行的,白天一定得进行年终大扫除,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能让灶王爷上天去说这家人非常邋遢。除了房子的干净之外,自身的干净也是重要,过去人们敬神祭祖前都得沐浴理发,穿戴得整整齐齐。腊月二十三祭灶前的忌讳:一是夫妻间不能发生争吵、小孩不能随地大小便;二是忌在这一天宰杀;三是忌讳捣蒜,旧俗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食在小年

在山西祭灶节当天,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除夕迎回灶王爷来,旧的一年才算是过去了,全家人就可以在一起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过大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