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字一出口,误会有没有

 忆乡忆客 2021-01-18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人总是要生病的,可是,在山西最好不要提“病”这个字眼。山西大部分地区凡“病”指的都是重病,有的地方更指不治之症。这种对“病”的讳莫如深之俗应承自古礼,在我国古代,小病曰疾,大病才谓之病。山西人一般得了小病,不能说病,而说“难受的”或直接说病的名称。多种病的名称与普通话是有很大区别的。下边就以泻肚和伤风两个常见的疾病为例看山西方言的不同叫法。

泻肚在山西叫法大致为五种,用的最多的就是“跑茅子(太原、长治、忻州等地)”。第二种就是“跑茅(文水、汾阳、晋城等地)”。第三种是“拉稀(沁县、晋城、五台等地区)”。第四种是“跑茅厕(朔州)”。第五种是“跑肚(山阴、大同、天镇等地)”。还有“拉稀啦、泻痢、走肚”等一些叫法。有些地区词汇相同,发音不同。山西人到了外地最好别闹肚子,你说出方言人家听不懂,恐怕要闹笑话。

跑茅子

伤风的叫法也较多。很多地区都说“拍着,拍着了,拍着啦或拍着哩(太谷、平遥、汾阳、临县)”。还有很多地区说“风发或风发啦(离石、五台、代县、山阴等地)”。在临汾、闻喜、运城的一部分地区说“冒风”。还有很多种叫法分布在不同地区,如在陵川叫“撇着啦”,在吉县叫“凉了,着凉了”。

“风发”就是感冒

为什么这些小病在山西有这么多叫法,它反映了山西“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的方言复杂丰富的特点。山西方言的形成既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原因,也有历史人文的原因。山西自古一直处于北方高原,与北方少数民族有密切的接触,所以,同一事物叫法很多。

谈到山西的“病”,就不得不谈到山西的傅山—— 傅青主,他在医学上取得很大成就。在内科、儿科外科、妇科等医学领域都有很高的建树,尤其是妇科。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傅山有极高医德,他善待百姓,对待那些名声不好的官绅往往婉辞谢绝为其看病,他对于他的这种行为解释道:“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害病”当时是指得病,现在山西临汾一带又专指女人怀孕。

“害病”

山西方言对疾病的称述与其他称述一样是山西民俗文化的长期沉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