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急存亡之秋,彭大将军手持尚方宝剑,用一场大胜力挽狂澜

 史说新域 2021-01-18

1936年10月,红军正处在鱼游沸鼎一般的危急境地。

当时国民党胡宗南等部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已占领西(宁)兰(州)大道,如继续北进,将对红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为此,红军三大方面军前敌总指挥兼政委彭德怀于10月30日下达“海打战役”计划,决心在海原和打拉池地区歼灭最狂的胡宗南部的一至二个师。

不料,当红一、红二方面军各按彭总的部署开始行动时,张国焘却擅自令红五军留在靖远的一个团渡过黄河,令红四军、红三十一军撤往兴仁堡、同心城等地,从而破坏了彭德怀的“海打战役”计划。

危急存亡之秋,彭大将军手持尚方宝剑,用一场大胜力挽狂澜

由于张国焘这一擅自行动,使得红一、二方面军同河西的红四方面军主力(即后来的西路军)被隔断。

从此,徐向前、陈昌浩领导的西路军孤悬河西,导致西路军的失败,进攻宁夏的计划也只好放弃。

“海打计划”未能实现,胡宗南更加骄横狂妄,蒋介石对陕甘宁的“围剿”也更嚣张。他们认为红军已穷途末路,下令猛进穷追。

如果不打破胡宗南的追击,红军就只能放弃陕北,再作一次长征。这样的形势真是万分危急,关系到全军的生死存亡!

危急存亡之秋,彭大将军手持尚方宝剑,用一场大胜力挽狂澜

此时红军唯一的出路就是集中主力,打破敌人的进攻,破坏他们南北夹击的阴谋。

为了防止张国焘的小动作,中央授予彭德怀“尚方宝剑”,要求各兵团首长必须绝对服从前敌总指挥的作战部署,保证彭德怀能够实现战场的统一指挥。

这主要是针对张国焘的,是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十分果断和英明的决策。

可以说,彭德怀正是在这个危急存亡之秋,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雄师十万战楼兰,宝剑还须赐尚方。彭大将军手中有了“尚方宝剑”,就可以令行禁止,稳操胜券了。

经过反复考虑,彭德怀决定把打胡宗南的战场选在甘肃省环县的山城堡。

危急存亡之秋,彭大将军手持尚方宝剑,用一场大胜力挽狂澜

其实山城堡既无城也无堡,只是贺兰山下一个仅有几户人家的村寨。然而,这一带川源交错,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个便于大部队设伏的好地方。

这里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一股远近闻名的甜泉水。陇东高原严重缺水,河沟里的水,又苦又涩,喝下去会浮肿拉稀。

说水比油贵,还不足以形容水的贵重,应该说是水比金贵。老百姓都储存雨水以维持生活,储存水的多少成了财富多少的标志。

彭德怀料定,胡宗南必来这里取水,于是他决定诱敌至山城堡。

不出彭总所料,胡宗南在占领同心城后,骄得发狂,兵分左中右三路向东急追。胡宗南缺粮缺水,急于搞水。

危急存亡之秋,彭大将军手持尚方宝剑,用一场大胜力挽狂澜

右路丁德隆的第七十八师最为冒进,11月20日黄昏进入山城堡。该师廖昂旅走在最前面,李国章旅在后面跟进。

胡宗南自称是“天下第一军”,是常胜不败的铁军,但这回生铁碰上了钢,天下自有擒龙缚虎的英雄汉。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还没有打过一次好仗。三军将士心中憋足了劲,决心协力打好这一仗,杀出威风,让胡宗南知道红军的厉害。

11月21日黄昏,彭大将军一声令下,对山城堡之敌发起猛攻。

敌军顿时溃散,一部突围,大部被红军包围压迫于山城堡的山谷中。至22日9时被围之敌基本消灭。

危急存亡之秋,彭大将军手持尚方宝剑,用一场大胜力挽狂澜

山城堡战役歼灭了蒋介石嫡系第一军的主力第七十八师,震动很大。胡宗南狂怒之下,大骂东北军王以哲,说王故意让廖旅突进,致遭红军伏击。

张学良对红军同国民党的决战原来有些观望,胡宗南惨败,他立即给毛泽东、彭德怀送去信息:“对胡军勿作仇敌,应尽量争取。”

山城堡战役的胜利,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远在西北的山城堡之战,像一颗重型炮弹,飞向南京城,沉重打击了国共谈判中蒋介石的嚣张气焰。

此前,蒋在平息两广事变、胡军进军西北、侵占靖远得手后,在谈判桌上翻云覆雨,态度立刻强硬起来,叫嚣要红军放下武器投降。

危急存亡之秋,彭大将军手持尚方宝剑,用一场大胜力挽狂澜

胡宗南在山城堡惨败,给蒋介石当头一棒,全国停止内战的呼声大增,蒋介石气急败坏,竟迁怒于东北军。

为此,蒋介石连降三道“圣旨”:一是严斥张学良“剿匪”不力,要追究责任;二是惩办在山城堡之战中怯阵不前的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三是调东北军、西北军南下福建。

这就扩大了蒋同张学良的矛盾,使张学良转到了和共产党联合抗日的立场上来。

20天后的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中国现代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可以说,山城堡之役是一场力挽狂澜的大胜,它不但打击了蒋介石、胡宗南的嚣张气焰,还成为“西安事变”的导火索,对实现国内和平和建立抗日统一战线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