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氏的家族园林

 苏迷 2021-01-18
《姑苏晚报》2021年01月11日 B05版

  潘君明

  苏州自春秋时吴王造园以来,历代延续,且越造越多,越造越好。到明代,苏州造园达到了高峰,出现了父子造园、兄弟造园、叔侄造园的局面,这种造园热潮,形成了“家族园林”。据资料显示,明代有文氏、王氏、徐氏等家族园林,其中数王氏最为突出。王氏家族所筑的园林,包括洞庭东山老家在内多达八处。王鏊、王鏊兄弟、王鏊子侄,均筑有宅第园林,其中有的在当时颇为有名。

  王鏊其人

  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吴县(今苏州)洞庭东山人,时人尊称为“震泽先生”。王鏊从小聪颖,八岁读经史,十二岁能诗,明成化七年(1474)中乡试第一名解元,翌年乙未科中第一名会元,殿试时“对策复当第一”,按理说应当是状元,可以“三元”及第。但因考官兵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春坊大学士商辂嫉才,将他录为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一时名播天下。王鏊为人正直,敢于直谏。正德元年(1506)以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内阁,不久,进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副宰相)。翌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衔。其时宦官刘瑾弄权,专横跋扈,陷害忠良。王鏊与之抗争,并与户部尚书韩文等联名上书,请诛以刘瑾为首的八名宦官(史称“八虎”或“八党”),但皇上偏爱刘瑾,非但不诛,反而命刘瑾掌司礼监。王鏊因势单力薄,自知孤掌难鸣,难敌奸党,于正德四年(1509)连续三次上疏辞官,以武英殿大学士致仕。皇帝“赐玺书、乘传,有司给禀隶,咸如故事”,以后朝廷大臣曾多次推荐,王鏊终不肯复出。

  王鏊很有文才,他学有鉴识,崇尚经术,文章议论明确,在他的影响下,弘治、正德间的文体为之一变。王鏊在苏州养老,以闭门著书自娱。著有《震泽长语》《震泽纪闻》《震泽编》《姑苏志》等。“明四家”之一、“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曾拜王鏊为师,受益匪浅。在王鏊墓前的石牌坊上,唐伯虎题联“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至今犹存。

  父子造园

  王鏊心性淡泊,喜欢读书,爱好园林之幽静。他家居洞庭东山,乃是风景名胜之地,好似一座天然园林。他自京城告归,在故宅后面自建一座园林,名曰“真适”。他在《且适园记》中写道:“昔官京师,作园焉,曰小适。今自内阁告归,又作园焉,曰真适,盖自是始足吾好耳!”从这段园记中可以看出,王鏊在京城时也曾造过园林,但范围不大,故名“小适”。而真适园内的亭台楼阁、假山水池、嘉木花卉,一应俱全,取名“真适”。园内有十六景,即莫厘(山献)、太湖石、苍玉亭、香雪林、湖光阁、款月台、寒翠亭、鸣玉涧、玉带桥、舞鹤衢、来禽圃、芙蓉岸、涤砚池,又有蔬畦、菊径、稻塍等。王鏊在此读书写作,闲来漫步园中,触景生情,即兴吟诗。某年园中梅花盛开,他吟道:“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自入春来无好句,杖黎到此忽成诗。”真适园虽在东山,却名闻苏州。文徵明、祝枝山等都曾游过真适园,并有题咏。祝枝山有《少傅王公款月台》诗:“青天洞荡浮云开,东方日出临高台。光流碧汉轮飞渡,影入湖波魄共来。贤主嘉宾去会合,同光共影且徘徊。未咏韩公星没句,聊从太白漫停杯。”可惜,真适园早废。

  据传王鏊的宅后还建有芳草园,但史无记载,有待考证了。

  王鏊的儿子王延喆,字子贞,自号林屋山人。以父荫入官,由中书舍人擢太常寺右寺副。出为衮州府推官,后引疾归里。他见父亲休官后终日闷闷不乐,心情抑郁,为讨得父亲欢心,在苏州城西部(今学士街)建造了一座园林,取名怡老园。园西靠城墙,北傍夏驾湖,临流筑室,按照山中景物构园,有山林野趣之胜。入园门,但见老桧浓荫,绿竹生翠,假山亭立,池荷送香。文徵明之曾孙文震亨系造园专家,写有《王文恪公怡老园记》云:“入园,古栝老桧,百章花竹称是,石骨如铁,藓蚀之藤萝,蛇馆汀蓼,石发、钱菌、云芝,皆作山典殷盘色,鸟雀不惊,苍翠极目,无一不遂其性。”景点有清荫看竹、玄修芳草、撷芳笑春、抚松采霞、闻风云水等。

  王鏊在怡老园养老,怡然自得,安度晚年。当时,苏州的文人学士,如吴宽、杨循吉、沈周、文徵明、祝枝山、唐寅等,常去园内游览,与主人作画题诗,留下佳作甚多。文徵明有《侍守溪先生西园游集》云:“名园诘曲带城闉,积水居然见远津。夏驾千年空往迹,午桥今日属闲人。江南白苧迎新暑,雨后孤花殿晚春。自古会心非在远,等闲鱼鸟便相亲。”王鏊有《徵明饮怡老园次韵》和诗:“吴王消夏有残闉,特起幽亭居要津。剩水绕时伤往事,短墙缺处见行人。绿杨动影鱼吹日,红药留香蝶护春。为问午桥闲相国,自非刘白更谁亲。”

  王鏊殁后,他的子孙世居此园,共六世,经八朝,达二百余年。这在故宅之中,怕是少有的。后王氏家道中落,宅第散为民居,今学士街西侧尚有遗迹可寻。

  王鏊的季子王延陵也筑有园林,在东山大园村,名招隐园。据《太湖备考》云:王鏊之季子延陵所筑。此园依山傍水,风物清嘉,园内植有松、桂、竹、柏之属,四季常绿。建有亭堂楼阁,有丽草亭、击壤草堂、苍润楼、红睡轩、垂杨池馆、停云峰等诸景,文人墨客题咏甚多。

  兄弟造园

  王鏊的长兄王铭,字警之。大约受到古代隐士的影响,喜欢居于山野,不慕城市。有田数亩,以耕种为生。他在东山造园,取名“安隐”,自号“安隐居士”。他在《安隐记》中写道:“有田数亩,肆力而耕,于是,凿其中以为池,疏其旁以为堤,除其高以为园。园,吾艺之橘;池,吾蓄之鱼;堤,吾种之梅竹花柳。”看来,这园比较简陋,但也种橘栽梅,蓄水养鱼,亦人生之乐也。王鏊对长兄筑园之志极为称赞,曰:“高矣,美矣。”

  王鏊仲兄王鎜,字涤之。喜读书,能文赋,但他不乐仕进,同王铭一样,愿意过隐居生活。他在东山陆巷造了一座园林,名曰“壑舟”。壑舟,指藏在山谷中的船,这是什么意思呢?语见《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其意是谓世事都在不知不觉之中变化着,而昧者不察也。王鎜对“壑舟”有自己的解释,他认为舟不在于用,而祈于安。舟,渡船也。舟可渡江,平安到达彼岸。唐韩愈《江汉答孟郊》诗云:“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王鏊对仲兄的见解十分赞成,说道:“兄之见远矣。”

  王鎜是个名士,在王鏊的引荐下,与苏州的文人墨客常相往来,作画赋诗,极一时之盛。蒋春洲、沈周绘有《壑舟图》,在图上题咏者有十余人。但壑舟园内有哪些景点,惜未见记载,难于详述。历经兵燹之后,园已荒废。至清乾隆年间,王氏七世孙王金增兄弟俩在藏家处购回《壑舟图》图文诗册,又在东山石桥缥缈峰购得朱氏宅区数亩,为怀念先人遗珍,仿照《壑舟图》之图样,重建了一座壑舟园,内有缥缈晴峦、碧螺拥翠、石公晚照、三山远帆、石桥渔艇、豸岭归樵、双墩出月、弁山积雪等八景。从上述景点可知,当时王鎜造园的规模,也不小。东山人吴庄写有《壑舟园记》云:“其中云津堂、缥缈楼仍其旧制,略加修饰,古意犹存。”他在写《洞庭名园记》时,称此园为“屈指首推此地”。

  王鏊之弟王铨,字秉之,学问与王鏊相仿,但他也不愿做官。他是个隐士,在太湖东横金(今横泾)塘桥,筑有且适园。园内景点甚多,名亦幽雅。亭名楚颂,轩名观稼,池名观鱼,峰名格笔,泉名浣花,台名理丝,楼名东望,并有蔬畦、莲池、竹径等。王铨悠游园内,读书观景,乐在其中。

  侄子造园

  王鏊之侄王学,在东山陆巷王鏊宅第之侧,筑有“从适园”。用“适”字名园,大概受到王鏊的影响。王鏊首筑“真适园”,其弟王铨筑“且适园”。“适”者,有适我之意。王鏊写有《从适园记》云:“余园名真适,学盖知余之乐,而有意从之者也,故名之曰‘从适’。”此园临近太湖,有湖波涌至,王学筑堤围之,得湖波荡漾之美。园内景色甚佳,远望诸山,近观湖波,松竹掩映,清风徐来。诗人蔡羽有诗云:“松竹绿波静,亭台背市幽。趣同真适者,景倍静观楼。云自封丹灶,樽能问白鸥。诸昆喜夜读,兼称月中游。”

  王氏一族,父子、兄弟、叔侄造园八处,确是难得,在苏州造园史上描上了浓重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