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南排瑶:至孝至善的春节习俗

 油岭瑶寨 2021-01-19
过年啦





排瑶,亦称“八排瑶”,属于瑶族众多支系中盘瑶支系的一个分支,世界唯一性地聚居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以涡水河为界分为“东三排”(油岭、南岗、横坑)和“西五排”(军寮、大掌、火烧、里八峒、马箭)。这个在连南境内定居有1800多年的盘瑶支系,不但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古朴的服饰,而且保持着自己鲜活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尤其是至孝至善的过年习俗,让人刮目相看。油岭瑶寨,这座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就是连南排瑶文化的突出代表。



当辛劳了一年的油岭瑶民处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早就企盼有个能够放松的日子,自然而然地充满喜悦载歌载舞迎接一年中最暧心的春节。从农历腊月的十五日起,年轻人或是站在瑶寨顶,或是站立寨缘开阔处,吹牛角,敲铜锣,唱瑶歌,以高吭的姿势迎接新年的到来;二十日起,各家各户准备年货,如蒸酒、采蘑菇、杀猪、添置衣服鞋袜等,把一年中的辛劳全部释放成对家人的爱,驱散冬日的寒冰,让爱的味道在瑶寨的大街小巷弥漫开来。

过年的物品,最重要的当然是猪肉。油岭的瑶民敬祖需要它,食用需要它,送礼敬亲也需要它,猪肉是瑶家过年必不可少的物品。腊月廿八那天,养有肥猪的人家会邀请左邻右舍前来帮手宰杀,然后将新鲜的猪红猪油猪杂猪头皮烩成一锅,再放上配料,油而不腻的“杀猪菜”便算煮好了,用来招待邻里乡亲,其乐融融中增进了亲情友情。

酒是少不了的。说起酒来,有人说瑶家人嗜酒如命。其实,瑶家好酒的原因,且不说其热情好客,主要是瑶寨地势高,气候冷,酒可以驱除疲劳又可以御寒。加上瑶家自酿的米酒很淡,多数在十几二十度左右,常饮用对促进血液循环有好处。所以,酒对瑶家人来说,不但可以暧身,而且是增进亲情友情必不可少的日常饮品。

准备了酒还不够,过年的菜肴肥腻多,油岭的瑶家人便想方设法去除,以满足健康上的需要。而去除油腻最好的办法,便是用干货的吸油性去中和它。瑶家过年常用的干货,基本上都是山上或自家种植的菜品,诸如笋干、豆角干、白菜干、芋荷干等等,随手取来,物尽其用。

腊月二十九这天上午,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炊具物器,拆洗被褥衣物,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意即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迎接新年新气象。于是,整座瑶寨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下午,妇女们便磨糯米做糍粑,男人却杀鸡做豆腐。做糯米糍粑,先将糯米浸泡透,磨成米浆,用布袋沥干水份,倒进筛子后用手捏成小圆团,中间塞进黄糖做馅,外皮粘上芝麻,然后放进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做豆腐用的是自产的黄豆,浸泡透后用石磨磨成浆,用布袋过滤将豆渣和浆水分离,再用铁锅将浆水煮沸,洒上石膏水使豆浆凝固成豆腐花,舀进四方木框后用石头压实,取去木框和滤布,将豆腐切成手掌大小的方块即成。然后,把新鲜豆腐煎得金黄金黄的,连同糍粑各盛一碗上神龛,插上香孝敬祖先,祈盼祖先保佑子孙来年团团圆圆,财源广进,生活富足。






油岭的排瑶,历来视父母为“天地”。他们认为,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就像没有天地就没有树木一样,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对父母乃至列祖列宗的恩情念念不忘,所以凡事以孝为先。这种感恩行为一直滋润着一颗颗生命的成长,一切爱的纯情都凝聚在潜移默化的情境之中,年轻人对父母及祖先都以爱和孝敬来回报,并不受个人经历所左右。因此,在除夕这个人人都想舒舒服服地在家里消闲、安安乐乐地在家中享受的日子,油岭的瑶民却用感恩之心,乐此不疲地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前往野外各个山头,拜新坟过“鬼”年,缅怀先人恩情。

除夕这天鸡啼第三遍时,当年有新坟的主家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拜坟用的酒菜和碗筷。天刚朦朦亮,主人家就会招呼年轻力壮的儿子女婿或亲戚,挑上酒菜,浩浩荡荡赶往野外的新坟墓地。冬季的气温很冷,走出家门就感觉手指头有些麻木,刺骨的冷让人情不自禁地罗嗦。即便是这样,当年没有新坟的人家安排家庭成员,按远近亲疏义无反顾地参加各个山头上的拜坟行列。

来到墓地,主家便给已故的亲人摆上肉、酒、豆腐、糍粑等奉品。来参加拜坟的男男女女,谁来谁就往坟头上香,并祈求先人保佑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如水的女人们则多了一份孝心,她们会往坟前的石板上,给故去的先人敬献一碗上面摆放着两小块猪肉或豆腐的白米饭。然后,众人搬几块石头随便放哪里做个灶头,将主家带来的铁锅放置在上面,你拾柴来我烧火,我煮菜来你备碗,分工协作,热热闹闹。菜有两种,一种是主人从家里带来的熟菜,一种是由参加拜坟的男人带来的,有猪肉和豆腐。后一类菜不管带多带少,都属于集体所有,一律洗净切好煮熟,与主家带来的肉菜一样归大伙共同享用。


   一切准备就绪。主家蹲在坟前,嘴里喃喃吟诵着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灵的祈求:“法XXX(逝者的法名),哥贵嫡妹(瑶语即兄弟姐妹)今早来XXX(地名)跟你过年啦,你吃好喝好,保佑我们平平安安,没媳妇的送媳妇,送福送孙,做到哪里好到哪里。”一边说着一边焚烧纸钱,同时把敬奉的酒和饭倒在坟前案板上,让逝者享用。




“噼哩叭啦”的鞭炮声蓦然响起,在空旷的山间野地里此起彼落。男的取出自己带来的水酒,女的装上主家带来的米饭,大伙儿围着坟前墓后一字儿摆开的长席宴,席地而坐,大吃大喝,那场面完全是聚餐的热闹景象。

   奇特的“除夕拜坟”民俗活动,在他们看来一是还了子女们孝敬的心愿,让逝者安宁,不再回家跟子女们找茬;二是通过除夕拜坟,互通信息,增进感情,凝聚力量,进一步促进内部的团结和友爱。





   除夕之夜,油岭的瑶民家家都给神龛上香,上酒,上肉,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然后,一家老小围坐在餐桌旁,喝酒的男人却在开饮之前倒几滴酒在地,嘴里喃喃着“阿公”喝酒,孝敬祖先,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能够赶回来过新年。席间,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挟肉,爷爷奶奶则给幼小的孙子女们挟菜,互敬互爱中,共叙天伦,让人倍感幸福。



吃过团圆饭,一家子坐下来通宵守夜。利用这个机会,父母向儿女讲述本民族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教育子女做人处世的道理。当指针指向凌晨12点时,大人们又忙碌着重新做菜,然后合家吃一顿交年的“鸡啼饭”,寓意“破旧立新”,“丰衣足食”。


除夕的团圆饭意犹未尽,匆匆到来的大年初一又让油岭瑶寨的人亢奋无比。他们找亲情,寻友爱,尽情享受迎春接福的快乐时刻。

天未明,报晓的雄鸡已经把整座瑶寨唤醒。“三脚锚”(瑶家专用的一种炉灶)上,铁锅里的水在熊熊火焰中烧开,年幼的儿女们经为父为母催促,骨碌爬起床。一夜未眠的灯光照着这家子,他们轮番洗脸,假若小孩子调皮,父母就哄他们说:“擦亮眼睛出门才能捡到钱。”天上掉下的馅饼谁能不捡呀,有这种好事,孩子们自然乖乖就范。

天破晓了,父母往神龛点香,上茶。这茶有两碗,一碗是刚烧开的熟茶,一碗是清水加茶叶的生茶,熟茶是敬献给那些自然故去的祖先们用的,生茶是敬献给那些不正常故去的祖先们用的,正像对待父母一样,油岭瑶寨的瑶民对祖先都一视同仁。他们边敬边唱《十二月歌》:“正月初一拜年同条心,娘家婆家都要孝敬咧——”。


   敬完祖后,一家子都穿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男的头包红巾,腰束红布,插五色纸花和雉鸡毛,显得英俊威武;女的头戴插有白羽毛的圆锥形“归堂”(瑶族妇女已婚标志),耳坠银环,颈戴项圈,腰束白布,尽显迷人魅力;小孩子们却头戴花帽,银玲叮当,羽毛招展,色珠串串,比起父母的装扮毫不逊色。

历来视父母(包括跟父母同辈或老辈的人)为天地的瑶民,敬祖孝亲是他们信守了上千年的契约。年初一,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担肉提肉的人,欢天喜地拉开孝敬活动的序幕。没有孩子的新婚夫妇,遵循结婚时说定的“媳由婆家管、婿归娘家教”的原则,按照“女回婆家、男回娘家”交错孝亲的传统习惯,各自出门回父母家例行孝道。

为人夫讲勤,为人婿讲孝。这天,女婿们个个不敢怠慢,争先恐后孝拜岳父岳母,谁鞭炮先响,谁就最勤劳,这是不成文的定律。鸡刚啼第三遍,女婿们就燃起竹柴火把,肩挑两片约4斤重的猪肉,12斤米酒,10大件豆腐,赶往岳父岳母家。到达岳父母家时,天还未亮,女婿会撒谎说天亮了,请岳父母起床开门。这是寨中由来已久的习俗,岳父母决不会埋怨他们说谎,反而夸奖女婿很勤快,赶快起床烧水做饭,满心欢喜让进家中。

丰盛的饭菜做好了,一家子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吃新年第一餐“勤快饭”。新郎燃放起鞭炮,借以让隔壁的邻里众乡亲知道,他很高兴回到岳父母家,同时表明在这个时候吃饭的人是很勤快的。放过鞭炮,新郎回席给岳父斟酒,给岳母盛饭,以示孝敬。饮过酒,岳父母则要女婿吃十二碗饭(代表一年),聪明的女婿乖乖地吃上两碗就行了,因为他要留下两碗给妻子,夫妻的碗数合起来刚好等于四季。



已有孩子的夫妇,也按照“男到娘家、女到婆家”的约定分头拜年。他们拜完父母,再拜老辈份的“天地”。男的女的都肩挑酒肉豆腐,穿街过巷,来来往往,进进出出,你呼我唤,热闹非常。凡是在妇女坐月时送过鸡的老辈,这时后生要回敬他一片猪肉,两大件豆腐,一碗米酒;未送过礼的,出于礼节也要敬他两件豆腐,一碗米酒。凡是沾亲带故的老辈人,后生都向他(她)拜年,直到孩子三岁才结束给三代以外的老人拜年。收受了孝敬品的老人,都要回送后生一碗用黄糖做馅的圆油糍,祝福后一代家庭团圆,生活如蜜。





到了年初三这天,敬亲的活动仍在继续,欢乐的气氛却转向了高潮。清早,“龙位”上空突然响起的闹春铳炮,把人们的眼球都吸引了去,年轻的后生顿时欢呼雀跃。选在初三这天闹春,据说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沉醉于欢乐,勿忘季节和勤劳耕作,同时照顾世间的凡夫俗子,让他们的新情旧怨在这一天得到释放。



当拜年敬亲的人们听到“龙位”上的铳炮声,便立即停止所有工作,迫不及待地前来聚集。“龙位”其实没有龙,其不过是用石头铺垫供人们安放奉品和聚会的地点,多在寨子的边缘。“先生公”在寨里很有威望,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铳炮声过后,他点燃香火,将人们携带来的酒肉豆腐和油糍(随心意可多可少)奉上龙位,祭过山神地神,通告各姓祖先,闹春活动便正式开始。

闹春的场面非常热闹,手撑油纸伞的看庙公前面引路,装扮成牛的和扶犁的两个头目公随后,其次是使锹、荷锄、扛枪的后生,以及风情万种的妇女姐妹,他们模仿着鸟的鸣叫声,吆喝牲口声,锄地的号子声,活灵活现,俨然一幅热闹的春耕图。其间,扮成邪恶势力的黑面人在游动的队伍中窜来窜去捣乱,游行队伍却往黑面人身上燃放纸炮,迫使他躲躲闪闪,丑态百出,惹人发笑,更增添了几分闹春的乐趣。

融融笑声中,轮到玛能哥(瑶语即小伙子)大显身手了,这是他们赢取莎瑶妹(瑶语即姑娘)芳心的大好机会。在一定距离内悬挂着几十片肉块,参加猎枪比赛者每人只限三枪,若枪响肉落,那块肉便归其所有,莎瑶妹的花袋也会朝他抛来,为觅情埋下伏笔。一箭双雕,玛能哥们自然乐意。

赛完枪,日头正午,人们也饿了累了。这时先生公蹲到龙位前,口诵经书:“……龙门龙脉龙地面,男女老少来祭你;油岭瑶寨人团结,心想万事都能成;快乐日子勿忘记,今天一过要交春;从今往后你保佑,粮食丰收样样好。”念诵完,他和看庙公一起将龙位上的供品收去一半,另一半由大伙就地煮熟分享。人们摆起长席宴,不分男女老幼席地而坐,大吃大喝,共享天伦之乐。年长的却利用这个机会教诲后生,富时不忘穷日子,穷时别忘记父母给的这双手是用来奋斗的。

   吃了喝了,先生公趁着大伙高兴,放开喉咙喊:“今天是大年初三,各家各户要听好,让后甘单(小伙子)出门玩坡去喽——”其意思是请父母允许子女参加“玩坡节”,谈情说爱,相会意中人。

听到先生公的喊声,一早便躲在门前菜园地里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瑶家莎瑶妹,宛若按捺不住争奇斗艳的山花,企盼着这一天中的这一刻到来。牛角号响了,瑶山顿时沸腾了!盛装打扮的男男女女,不约而同,涌向春心萌动的山坡。银铃叮当的玛能鼓手意气风发,羽毛飘飘的莎瑶鼓手笑脸相对,一身红装的妇女看着喜气洋洋的姑娘小伙心里却若有所失。

   在已婚男女和老人的鼓动下,但见莎瑶妹站在引人注目的山坡上,手摇着纸风车,唱着动人的情歌,大胆向玛能哥求爱;玛能哥寻找到心仪的莎瑶妹,便将纸弹填进特制的竹枪,向她连连射击,宛若丘比特之箭。

山坡上,树丛中,经过一番对歌示爱,成双成对的玛能哥莎瑶妹牵手回来,请众人见证互赠的定情信物。花袋,是莎瑶妹亲手刺绣的,凝结了莎瑶妹的心思;银项圈,是玛能哥亲手打制的,充满了玛能哥的希冀。没有山盟海誓,也不要海枯石烂,大庭广众之下,大胆的玛能哥走向莎瑶妹,背你一程,爱你一生,这就是最好的承诺!


   在喝彩声和鞭炮声中,似乎所有的亲情友情爱情都凝聚在人们敲响的瑶族长鼓舞上。相同的祝福,相同的希望,愿瑶家的日子永远多姿多彩,愿瑶寨的人民时时笑开颜!



温馨提示】油岭瑶寨春节期间人文丰富,前来拍摄精彩大片的摄影师们请注意安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