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琳丽 | 之间之美

 文学百花园 2021-01-19

之间之美

有人问雕刻家,一块木板,在你手里,三两下,就成了栩栩如生的作品,你是怎样做到的?

雕刻家说,把无用的去掉,把有用的留下。


何为有用?何为无用?留下的又怎能只是有用?去掉的又怎能只是无用?这回答实在狡黠

然而,狡黠之外,这回答见智慧,大智慧。雕刻家的确是在无用和有用之间创造了艺术,在无用和有用之间创造了美。

无用和有用之间存在着美,或者说“之间”本身就是一种美。左右之间、上下之间、前后之间,亦或远近之间、大小之间、冷热之间、厚薄之间等,这些原本相悖的概念或事态之间,均存在一种分寸之美、平衡之美、和谐之美……


政治上,左了不行,右了不行,不左不右,这是中立之美。

待人上,高高在上不行,太过低调不行,不上不下,这是融洽之美。

对领导,远了不行,近了不行,不远不近,这是把握之美;冷了不行,热了不行,不冷不热,这是距离之美。

对下属,大了不行,小了不行,不大不小,这是平易之美;厚了不行,薄了不行,不厚不薄,这是平衡之美。

中国是文化大国,也是思想圣地,中国文化中的“和”思想,就是之间之美的透彻诠释,千百年来,精炼成一个词,就是中庸,映现在一幅图上,就是太极图。

很长一段时间,中庸是一个被极力追杀的词,意味着讲中庸的人,没个性,没态度,没观点,没原则。其实不然,中庸恰恰彰显一种之间之美。一娘九子,还九般不同,何况是在各有背景的人?各有利益的国家?唯有中庸之美,可以让求同存异的人成为朋友,让求同存异的国家成为伙伴。


中庸之美,最直观的映现,在太极图上,全部内涵就聚焦到一阴一阳中间的那一个点上。有人曾形象地诠释过中国的太极图,说一个点象征着中华民族全部的精神内核,介于阴阳之间,得阴阳二气,不阴不阳,不左不右,不实不虚,阴阳相调。彰显的正是中国文化普适与包容的和谐之美、和平之美。

和谐之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心灵之间,和谐产生幸福中国,和谐创造美丽中国。和平之美,国与国之间,民间交流,团体与团体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和平方能建立正常而良性的邦交秩序,互惠互利,互通有无。


之间之美,说着明晰,实则是一种难把握的距离和艺术。实可行,虚难为,虚实之间,更难规避凌空蹈虚的风险和冒险。

所以说,之间之美更考验人的智慧。一块奇形怪状的树根,在雕刻家眼里一定是美材;在木匠眼里,肯定就是无用之材。这种在有用和无用之间的艺术,唯有智慧,能让它如遇“良人”。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