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力量(8)

 志清哥 2013-02-25

中国人的力量(8

 

 

中国的实质,在于那里生活着具有历史与思想积累的人们

——[]竹内实

 

 

或许因为任务的特殊,日本人研究中国人民族性历时最久,用力最勤,得出的结论最为负面。即使在这样别有用心的研究报告中,中国人性格中的美好特质仍然如珠如玉,难掩其光华。

安冈秀夫首肯中国人的“能忍能耐”。(《从小说所见支那民族性》)。

内山完造也认为“中国人的忍耐力著称于天下”。(《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

松本一男列举的中国人的优点为:“憨厚、忍耐力强、勤劳、重视内心的修养、没有什么人种偏见。”(《中国人的智慧》)

宇野哲人所罗列的中国国民性中,正面的有“民主性、家族主义、社交性、同化作用、和平性、社会性和从容不迫。”(《中国文明记》)

渡边秀方赞赏中国人的和平主义:“依我们看来,世界诸民族中大概再没有汉人那样渴望和平的了。他们有4000年的历史,毕竟是和平渴望的历史。他们很少对别的民族从事侵略的攻占。”(《中国国民性论》)

竹内实强调:“中国的实质,在于那里生活着具有历史与思想积累的人们。”(《中华复兴的时代》)

诸桥辙次认为“中国人勤劳坚韧,具有夏草般顽强的生命力,聪明谦逊,彬彬有礼,思想恢弘浩瀚,气势非凡,想象丰富雄奇,思维方式独特。”而“产生这一切的原因是中国人思想意识深处所蕴藏的高远而深邃的智慧。”(《中国人的智慧——在乱世中生存》)

守屋洋进一步把中国人的智慧分为五大类:(1)助你充实愉快度过人生的智慧。(2)助你度过人生苦境的智慧。(3)助你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4)助你平安无事度日的智慧。(5)助你超越人生逆境的智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智慧80条》)

清水德茂的研究表明,中国自然环境的两面特征,使中国人也产生了双重人格,种是像悠久的长江、黄河一样的“悠闲、乐天、巨视、远视、长期”的性格;另种则是以长江、黄河干早、洪灾时产生的那种“苛酷、残忍、战斗性、狂热性、激情性、强韧性。”(《现代中国的挑战与传统》

陈舜臣认为:“在中国人的性格中,除了梅的特质,似乎也有牡丹的特征。……这两种国花象征着中国人性格的复杂,这不是说中国人有双重性格,而是说他们有深度。”(《日本人与中国人——从国花看中日两国国民性》)

 

再让我们看看中国学者们的成果吧——

林语堂先生“把中华民族加以检讨,而描绘出他们的民族德性”,其中可引为美德的有:稳健;淳朴;爱好自然;忍耐;勤勉;俭约;为爱好家庭生活;和平;知足;幽默。(《中国人的智慧》)

梁漱溟先生总结中国人的群体特征,其中偏正面的有:勤俭(习性勤俭、刻苦耐劳、孜孜不倦、好节省),爱讲礼貌(繁文缛节、虚情客套、重形式、爱面子);和平文弱(温顺和平、耻于用暴、重文轻武、文雅而不免纤弱、特喜调和妥协;中庸及均衡、不为已甚、适可而止);知足自得(知足安命,有自得之趣,贫而乐、贫而无怨、安分守己、尽人事听天命、恬淡而爱好自然风景、不矜尚权力、少以人力胜天之想等);韧性及弹性( 韧性止于牢韧,弹性则并有弹力。此不独于其个人生命见之,全民族全历史恰亦证明如此。此不独其心理精神方面为然,于其体质及生理现象亦证明如此);圆熟老到(悠悠然不慌不忙、稳健、老成持重、心眼多、有分寸、近情近理、不偏不欹、不露圭角而具有最大之适应性及潜力)。(《中国文化要义》)

潘光旦先生列举了中国人的人格特质,其中积极的方面有:仁爱,如对人博爱仁慈,宽厚以待,富有悲悯之心,诚挚之情等;气节,如临危不惧,宁折不弯,不屈辱求荣,不卑不亢等;侠义,如危难相助,有情无我等;忠孝,孝敬长辈,忠心为国,不背信弃义,不忘恩负义等;理智,如三思而后行,深思熟虑,以理服人,以智取胜等;中庸,如谦和忍让,不偏不倚,调和适中,忍让求和等;勤俭,如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进取,如不安于现状,有竞争意识,敢于冒险等。(《民族性格与民族卫生》)

庄泽宣先生将中国人的民族性放在三个维度上去考察:对待人生,表现为个人修身、乡党亲谊、宽厚相平、中庸调和、容忍谦让五个方面;对待事物,表现为安分知足、笃实力行两个方面;对待宇宙,表现为听天由命、自然放任两个方面。(《民族性与教育》)

李仁贤先生从德、仁、忍、信、义、勤、变、柔、和、怡十个方面讲解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智慧》)

刘介民先生分析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的优化人格为:自胜自立、自强不息、志当高远、浩然正气、齐家治国、 修身正心、仁者爱人、水存爱心、贵和持中、不偏不倚;礼仪廉耻、行已有格、澹泊明志、智为达德、求是务实、求知善读、宽以待人、兼容之道、严以律己、自我完善;节制有度、清介自守、文质彬彬、礼仪君子、职业道德、敬业济世、勇毅不惰、无欲则刚、谦虚谨慎;诚信待人、珍重友谊、老成温厚、遇事忍耐、知足常乐、克勤克俭、廉洁奉公;洁身自爱、礼貌待人、为善从善、广结善缘、礼外敬内、三思而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沙莲香教授统计了古今中外71个人物对中国民族性的评论,归纳后的总体看法为:第一位是勤俭耐劳,安贫乐道,占244%;第二位是自私自利,虚伪嫉妒,占223%;第三位到第八位依次是:家族至上,权威主义(129);仁爱慈悲,反躬修己(116);笼统无知(85);中庸谦恭,圆熟含蓄(83);聪慧灵巧,自强不息(68);至大至刚,和平宽厚(52)。(《中国民族性》)

从中外民族性比较的角度,李大钊认为: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

严复认为:中国亲亲,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西人隆民;中国最淳朴,西人求欢娱。中国尚节文,西人乐简易。中国委天数,西人恃人力。

钱穆认为:西方文化比较重要的是宗教与科学,而中国文化比较重要的是道德与艺术。中国人比较看重人物,西方人比较看重事情。西方历史似乎近是一种“英雄性”的。而中国呢?“集团性”更重于英雄性。(《从中国历史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