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卫失调,分三种情况(肖春宏老师)bin

 FyssqzhOk 2021-01-19

营卫失调,分三种情况:1,营卫郁闭,用麻黄汤。治营卫郁闭以祛寒邪为先。2,营卫不足,用小建中汤。治营卫不足,以健中焦脾胃为本。3,营卫不和,用桂枝汤。治营卫不和,以变法为用。也就是说,治营卫不和用变法,为什么用变法?治营卫不和用桂枝汤是正法,可是在临床上单纯营卫不和证少见,多数有兼证。例如:漏汗不止是营卫不和兼肾阳虚证,用桂枝汤治营卫不和,再加附子补肾阳虚,即变成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是将桂枝汤辛温解表法变为补阳敛法。再例如:自汗,怕风,脉浮,并且气从少腹向上冲,是营卫不和兼气上冲,用桂枝汤治营卫不和,再加桂枝降逆平冲,即变成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汤是将桂枝汤辛温解表法变为温阳降逆法。因此说治营卫不和用变法,即治营卫不和以变法为用。


咱们从各个角度,把“营卫不和治法”理解透,即步入“善治者,治皮毛”境界。

前面讲“营卫不和对脏腑升降有影响”,与现在讲“治营卫不和以变法为用”,都是在讲治皮毛成为善治者。

不应该发汗而发汗,应该发汗而过汗,不但把营卫弄不和了,而且还伤气血了,怎么办?此时治营卫不和,以变法为用。治营卫不和用桂枝汤,治气血不足加芍药与人参,即变成新加汤了。新加汤是将桂枝汤辛温解表法变为健中生气血法。

我们抓住营卫主线,将桂枝汤类方剂穿起来,则心中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运用时根据具情况随心所欲,金蝉脱壳,自由飞翔,不再受壳之束缚!

发汗,虽然消耗的只是营,但是营血同源,气血同源,精血同源,津血同源。全都是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究竞伤了谁,由于体质不同,因人而异。张三过汗伤肾精,李四可能伤气血。

掌握透彻,则成艺高之人,艺高人胆大!在别人眼里是胆大,其实艺高之人根本没冒险。

小建中汤与新加汤相似,不同之处是小建中汤伤气血而心悸,新加汤伤气血而身疼痛。

小建中汤是将营卫学说与脾胃学说合一。两个学说本来就是联系的,脾是营之源,胃是卫之根。

《难经》说“损其心者,调其荣卫”,但是有理论而没方,而伤寒论有,用小健中汤治心悸。

轻微心悸,所以喝红糖水好使,相当于饴糖。

芍药加一倍,加饴糖,即是小建中汤。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两是古代制的两,不是现代制的两),即是新加汤。

脱离营卫而研究桂枝汤类方,一团乱麻!

《伤寒论》说: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又说:荣卫不行,血凝不流。这说明什么?说明荣卫失调与气血失调同步,于是我们来灵感了,辨营卫不和看气血情况。

营不足,这是卫强营弱,营与卫能和吗?肯定不和。怎么知道的,看见血少了。

自汗的结果是营弱,无论是血少,还是出汗,结果都是营弱。用芍药配甘草,加大枣。

芍药甘草附子汤,就是这样补阴的嘛。

阴阳不足则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则营卫不足。只是层级和程度不同,全是一回事。

中医分则无穷,合则就一个“一”。

前几天,好友跑我这来找我说:头晕。我看舌胖大。我让他上电脑抄苓桂术甘汤,小柴胡汤。他回去抓了六剂,结果喝一次,仅半剂即不晕了[呲牙]。他无口干囗苦,合小柴胡汤是考虑三焦不利,水道不畅而生水饮。

体内发大水了,苓桂术甘汤去水饮,小柴胡汤绝生水饮之源。

胃弱胆郁,必三焦不利,水道不通了,水饮内停,四诊审胃,胆随胃降嘛。只有当胆郁化火,三焦不利时才口苦。

小柴胡汤中,柴芩治胆,其余都是和胃健胃的。

伤寒论说的很明确,是伤寒了,怎么不用麻黄汤,怎么不用桂枝汤?阴阳两虚,正气不足,用发汗法不行。

心阴阳俱不足,不能用麻黄,而采取去末,开盖,煮1时,把麻黄弄无效了,吃了没事。

总之,营卫失调导致气血失调,把营卫失调治好,则气血失调随之而和,所患之病愈。例如102条的小建中汤,62条的新加汤。阐述的即是此问题,从而步入治皮毛成为善治者行列!


在《伤寒论》中,手足逆冷叫厥。而在《内经》中,神志不清叫厥。这是天地之差,是吧。天地之差也只是表面上的,其实呢,都是阴阳气不相顺接,另外,轻重程度不同,伤寒论讲的症状轻,重了也神志不清,如343条,344条,345条,《内经》与《伤寒论》之厥都“昏仆”。病轻与病重不能作对比,唯有病之轻重在相同程度上,才有可比性。

阴阳气不相顺接,那营卫能和吗?应该不和,“昏仆”是痫的三大主要症状之一,于是治痫从《伤寒论》中找到思路了,用柴胡桂枝汤,这方即调营卫,又调少阳枢机,妙!

您看看,治皮毛多厉害,可以治痫症。[强]

回到最开始“脾胃是轴中之轴,决定营卫之升降。营卫对脾胃之升降有影响”,柴胡桂枝汤,其中小柴胡汤调脾胃升降,桂枝汤调营卫不和。阴阳气就顺接了。

内与外合并,都不和。

大局布好,之后再治标,化痰,清热等,完活了。

病由浅到深四个层次,即:卫,气,营,血四个层次。

卫主收敛通肺气,营主疏泄通肝气。

卫——胃——肺。营——脾——肝。


桂桂枝加半夏汤,是营卫不和影响了胃,把胃弄气逆了,出现呕。营卫不和升级变成气血不和,气血不和影响胃也升级,出现胸脘胀满,恶心头晕症状,用药也升级,由一味半夏升级为一方半夏白术天麻汤,于是用圣愈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万事大吉!这病西医检查,是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说的很白,治疗效果不怎么样。

全是《伤寒论》中桂枝汤类方剂套路——营卫不和影响脏腑,非常好使!变成升级版桂桂枝汤类方剂。

您可以这样理解:气血就是个“大营卫”。阴阳就是个“大气血”

治病,方中首先校正营卫不和之纲,校正气血不和之纲,其他局部问题是目,把纲校正了,则校正目容易,易如翻掌。

(老师桂枝汤加黄芪炒白术防风可以治疗更年期的忽冷忽热出汗后周身发冷的症状不)

加龙骨牡蛎可以。发热,出汗后冷,这是浮阳冲逆,要把浮阳送回老家去。

(有些人出过汗后怕风,我就想到玉屏风了)

玉屏散,气虚明显,不会有忽冷忽热应状。

这个是发汗后,一直冷,不会再热。陈和说的,出汗后冷,还会热。不一样。@江苏南通杜峰

热了出汗,汗后冷。循环出现。此为下元虚,浮阳冲逆。

(阴也需阳也需,出汗,怕风,夜尿多,上半身热,腰腿凉,该怎么调理比较妥当)

肾尿多,下肢凉是肾阳,现在您驾驭不了所用之方。@陈和平

对病机没认识清,架驭不了所用之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二加龙骨牡蛎汤,非常厉害!但是必须对病机认识清,并且掌握四诊技术,方可驾驭这两个神方。

桂枝龙骨牡蛎汤加二三克附子,有阴虚加生熟地,水火相济,火不上越了

煤油灯知道不

小时候看灯油将尽,火离灯蕊,上越了

然后灯火灭了。加上油点上,火不离位了

火上越,一个阴虚,火无根,一个个阳虚寒气重,冰火不相容,

赫万山善于治水饮,这些他不善长。

水饮病,学问很深!

仅仅把水饮病弄透彻了,授予你中医博士后学位。


以气为主,意思是以补气为主,以补血为辅;以血为先,意思是以补血为主,以补气为辅。根据此学术思想变化圣愈汤。

1,加知母,黄柏,山萸肉,与方中的熟地构成知柏地黄丸之主药。治肝肾阴虚之咽红不痛。

2,加玄参,麦冬,贝母,与方中熟地构成养阴清肺汤之主药。治肺阴虚之咽红不痛。

3,加小承气汤,治阳明之咽红而痛。

以气为主,另一含义,以补气血为主,以行气活血为辅。以血为先,另一含义,以行气活血为主,以补气血为辅。

圣愈汤,还可以根据这一含义变化。

捧着一个圣愈汤,通治一切气血之病!

只补血不补气,血无帅则血不行。只补气不补血,气无母则气不长。

骨折愈合后,骨折处肌肉硬,用“以气为主,以血为先”学术思想,就可以使僵硬肌肉恢复如常,我们用此道治颈椎病之肌肉僵硬,没问题!

治颈椎病,各种辨证方法用六经辨证方法最优,联合气血辨证最佳,用“以气为主,以血为先”思想最良,配合痹证最牛!

中医治颈椎病,以雄厚的技术之实力,纵横世界!


《太阳表证与五体痹,太阳表证变证与五脏痹》


1,同是一个风寒犯体表,用六经看是太阳表证,而用痹证看,是五体痹(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此两种方法不矛盾,完全可以结合。


2,同是一个太阳表证没治好,六经看是邪传入内了,为变证。用痹证看,邪传入五脏,成五脏痹了。两者又不矛盾,也可以结合。

桂枝汤证没治好,传入内变成桂枝加附子汤证,这是什么病?是肾痹,哈哈哈……

说伤寒论与内经不是一个套路。只有说者没看出来是一个套路,其他人都看出来是一个套路了。

六经辨证没找到表证传入内规律,而内经的痹证找到表证的传入内规律了。表证筋痛传入内是厥阴病,表证肉痛,传入内是太阴病……。

五体痹没治好,就是表证没治好,即营卫失调没治好。五体痹传入内成五脏痹,就是营卫不和影响五脏。

颈椎部位,皮肉筋骨脉都有的。

肾痹怎么治?让邪从原路退出去。这要先把骨痹解除,肾之邪才能从骨退出去,这是解表治肾病,即调和营卫治肾病也。哈哈哈……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看这条,脉浮,主表证,这是什么病?条文首先点明病因为风湿,由于风痹(行痹)特点游走不定,湿痹(着痹)特点沉重,条文说身重,说明风湿混合致病,以湿为主,所以是着痹,并且应是肌痹,这点条文没讲,应读出来,仲景师常以一症代替一证,其余不写。条文说汗出,恶风,证明卫虚,卫虚的比较大,升级到气虚,但是没到阳虚程度,用黄芪即可。肌痹(湿痹,着痹)与主肌肉的脾对应,用白术,甘草健脾。用利水的防己去湿。血不虚,仅气虚,故补气血“以气为主”。此条文为我们治颈椎病运用圣愈汤奠定了基础。

这是首先用六经辨证确定病位在表,之后用痹证理论分析,同时联合气血辨证。

卫,气,阳都是一类东西,卫虚,气虚,阳虚是由轻到重升级。营,血,阴也都是一类东西,营虚,血虚,阴虚是由轻到重升级。

@上海—肖春宏 老师,腰一痛,连带颈椎痛,僵硬如硬木,转动困难,并头晕是什么类型的颈椎

交感型或脊髓型,也可能是两者混合。问题在肝肾。

颈椎病,仅是人体众多患痹证部位中的一处。由于颈椎在人体中位置特殊,诊治颈椎病临床意义比诊治其他部位痹证大多了。当我们掌握了五体痹之诊断后,诊治颈椎病不但闻而知之,而且有利于精细诊断颈椎病,现分述于下:

1,肌痹:症状以不仁或肌肤痛为突出特征。

2,皮痹:症状以恶寒为突出特征,可伴有虫行感。

3,脉痹:由于供血不足,症状以肤色白或青为突出特征。

4,筋痹:症状以筋挛(俗称抽筋)和能屈不能伸为突出特征。

5,骨痹:症状以骨节重或寒冷彻骨为突出特征。

肖老师可以讲讲   腰椎病和颈椎病的区别吗?

主体诊治没区别,都一样,腰椎病只是肾与带脉占比重大些。

好几年前,我娘说“后背感觉象有蚂蚁在里面爬”,皮痹也,病位浅,好治的,我用白虎膏来个膏摩,并喝点生姜大枣水,益营卫之源,一次而愈,无需第二次。不治可不行,入内变成肺痹咋办。许多肺病治不好,是肺痹,思路不对。

白虎膏,是中国的东西,现在越南卖给全世界,大发其财,这太见鬼了!

国内也有卖的,一瓶真货也没有!

现在再回头看:解表逆流挽舟治腹泻。什么这个那个的,是肠痹。

讲中医说“逆流挽舟”,这是让后世人学会呢,还是不让后世人学会呢?!

膀胱蓄水证,是什么病?膀胱痹证,用五苓散。这就打开治红斑狼疮的大门了。

哎呦,五苓散证升级,穿个马甲,变成红斑狼疮,结果全都不认识了。

一位治痹证高手治红斑狼疮,大手笔利尿。我一看,恍然大悟,当时我坚大拇指,并且说:“厉害,华夏第一高人”。

现在应该理解“伤寒论之方不治今病”,对这句话全理解歪了,意思是说病依然是膀胱蓄水证,但是病发展升级,再用五苓散是鸟枪打飞机,不行了。

然而,没有伤寒论之五苓散,没人会治升级版的五苓散证。

证没变,病情变重,比伤寒论讲的病情重多了,证没变则治法套路不变。病情变重了,用药力度随之变,还用五苓散中的那几个药利水不行。因此,各个时方名家,基本都是伤寒高手,伤寒论是他们成名的奠基石。

发现经方力度不够,在剂量上求解,提畅古方量,依然有限度!

只现代人知道古方之剂量,历代名家想不到这事吗?放心吧,早想到了。


当我们掌握了病性与症状的对应关系后,诊断各种痹证则闻而知之。病性与症状的对应关系分述于下:

1,喜温怕风为寒。

2,酸痛重着为湿。

3,红肿热痛为热。

4,肿胀变形为痰。

5,跳痛刺痛为瘀。

6,疼痛走窜为风。


什么都能闭郁阳气,重了则肢厥冷,轻了化火。水饮,热邪,血瘀,气滞,痰浊等都可以郁闭阳气。

痹证,一提痹证,人们就想到胳膊腿疼。其实呢,许多内科五脏病,都是痹证,仅治内收效甚微,白废。

红斑狼疮,中医叫什么?周痹。

治红斑狼疮,知其要,中医效果理想,平时注意防内与外之风湿,没有事。

治红斑狼疮之要,就是我昨天讲的,了解了之后,治红斑狼疮心里有数,不会迷茫,并且有信心!

五脏痹,比如心痹。患者找你治心脏病,你会发现心所主的脉也有问题,问病史,特点是先脉有问题。这是由脉痹失治,即表证失治。邪入内得心痹,即表证,邪入内之变证。

可是我们想学治五脏痹,又无处学,没几个人讲,找个标准案例都难。只是散见于各种表里同治的案例中。

当代人不讲治五脏痹,不等于中医没有,宋之《圣济总录》系统归纳总结了治五体痹,五脏痹之方剂。痹证理论在内经中讲的细致到位。

既有完备的理论,又有具体方剂,还有诊治主症。圣人将大事全干好了,我们直取过来用,就名扬四方!

五脏痹,就是表证未解,传入内而患。表证始终未解,那营卫能和吗?营卫不和影响脏腑,患各种所谓的“治不好”的五脏病。怎么治不好?没治对!

当代人,极尽改头换面之能事,起个新名词,绞尽脑汁玩翻版。直接告诉你是心痹,他还高大上了吗?

我偶然间见一个治肾痹方,后面标《圣济总录》,赶紧弄来看,这一看呀,把我乐开花了,哇!系统全面,好极了!

动不动,诊断为心衰竭,肾衰竭……,那才不是呢,是心痹,肾痹,其中许多可救的。

五脏全痹都可救,何况一脏痹了!

《内经》讲五脏痹,非常清楚。可是到处找不到全套治疗方剂,其实有的,在《圣济总录》里了,治每个五脏痹的方,还不是一个,好几个,有选择余地,太好了!

治每个五脏痹绝活!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理论,看王洪图讲痹证。方剂,看《圣济总录》。

产生痹证的原因,《类证治裁》说: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侵入,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运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

产生五脏痹的原因,五脏以宁静为本,藏神为用。六腑以传化物为本,通则为用。若七情妄动,饮食失节,寒暑失宜则脏腑所用越性,势必功能损伤,导致先以内伤为本,而后外邪得以入之,这是五脏痹产生的重要原因。

从五脏痹产生的原因可知诊治之法,首先让病人改变,配合治疗,因饮食不节而产生的,改变饮食。因七情内伤的,改变心态。其次是扶正,扶什么正?四诊辨证,看何正虚而扶之。比如肾痹,肾之正气存在阳虚,气虚,精虚等,因此《圣济总录》洽肾痹有好几个方,是分别针对肾不同虚而设。这些是诊治扶正的一面。

本来五脏就有问题,但是未表现出明显不适症状,当风寒湿犯体表,营卫不和影响了脏腑,加重脏腑病情,如果失治或误治,邪入内而患五脏痹,再失治或误治,命危矣!

祛邪,要辨是以风寒湿中谁为主,只要我们掌握邪气性质,辨是以什么邪气为主,非常简单。不用死记硬背我发的症状,看一看理解了就行。风性善动,湿性重着,寒性收引,记牢这些,这些是恒久不变的东西。

如何扶正与祛邪,用伟人毛泽东“论持久战”思想,分三个阶段。看患者处于什么阶段而决定。毛泽东思想放置四海而皆准,做治病战略大决策,顶层设计方案。

学习先看王洪图讲痹证,之后看治五脏痹方剂,看方剂先研究熟治一个痹证,比如治肾痹。

肾痹:邪有风、寒、湿,正有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肾精虚,肾阴阳两虚。你将邪与正做一下排列组合,看有多少种?有一个组合就有一个方,如果背方证,治一个肾痹要背多少?五脏痹要背多少?太多了,何时能学会中医!背方证,听着简单,干越来麻繁![呲牙]掌握基本东西,以不变应万变,自己随证临时组合方。

当代人才会玩翻版呢,今天讲用防风汤治肾病,明天又改说解表治肾病,后天又说逆流挽舟治肾病,其实都是讲肾痹,但是对肾痹一个字也不提。

玩这些花样,咱们也会,来个六经茶馆治肾病,天下独一无二。

对五脏痹研习熟了之后,抄治五脏痹后路,捧着一个五痹汤《证治准绳》,通治一切五脏痹,化繁为简。

研习诊治五脏痹,是“苦其心志”,之后可担大任,天降五痹汤于你!

五痹汤能干什么?治红斑狼疮,红斑狼疮属于周痹,五个脏都痹。

【五痹汤】人参,茯苓,当归,白芍,川芎,五味子,白术,细辛,甘草。

1,〔解读〕

从气血角度来理解此方,经脉供给五脏气血产生功能,无气血则五脏功能全停。补气血是强五脏功能诸法中的一法。对于痹证,《内经》说“盖因气血不充,兼受风湿而成”。补气首选人参,当归是补血圣药,用此二味药补气血。白芍柔肝,肝痹时肝郁,血不行,用川芎。细辛解表,配五味子,一散一敛,复肺宣降。心痹时,心火衰,湿气凌心,用细辛配伏苓,白术。细辛还可搜肾痹时,伏于肾之邪,细辛作用多。

2,〔加减〕

肝痹:加枣仁,柴胡。

心痹:加远志,茯神,麦冬,犀角。

脾痹:加枳实,砂仁,神曲。

肺痹:加半夏,紫菀,杏仁,麻黄。

肾痹:加独活,杜仲,肉桂,牛膝,萆薢。

不就是邪入各个五脏嘛,把它赶走,解表给他出路,再扶强五脏,完活了。关健在于明白解表之意义。

调气血,就是调营卫,把邪起走,营卫也和了,邪别想再进来。

如果五脏痹重,用圣济总录之方。

好多年前,我就想:怎么这么多尿毒症?应是病在视野之外,知识有盲区,要找良策——研究肾痹。

肾痹都不会治,病无解,肾最终报废,透析去吧。

我同学在肾科,我问他:你治肾病,干了这么多年,诊断几个肾痹,讲实话?他答:一个也没有。我又说:一个也没有,绝对不可能,是你视而不见。有空上我这来,咱俩交流肾痹。

尿毒症:一个是三焦郁火,沿着“三焦与肾别通”长期损伤肾。一个是肾痹失治。

治病祛邪并不难,治病难在弄清根与叶,以及祛邪时机。弄清根与叶不难,把握时机也不难。难在自己观念,认为中医讲的生理基础知识没有用,比如:胃游溢精气,何谓游溢?说不清道不明。不知此则不能很好理解“肾者,胃之关也”,从而治水饮病抓不住重中之重。

再比如:由于脏腑对营卫起决定作用,所以营卫失调影响脏腑有限度,无论症状表现多么重,都是易治。犹如脾侮肝一样,肝本来就克脾,脾邪来犯深入不了,易治也。

院长主管你,你犯院长,无论多凶,平息你容易。而院长犯你,无凶猛,平息院长难。

根与叶:第一层生理上的根与叶:脏腑是根,营卫是叶。第二层病理上的根与叶,营卫失调是根,脏腑病变是叶。由第一层生理判断出第二层病理为易治。

掌握了此两层的根与叶的关系,运用“论持久战”分三个阶段,心中自然生成治病最佳次递。

胃游溢精气,其中“游溢”是游动布散之意,包括布散水。“肾者,胃之关也”,水从胃进入体内多少,肾说了算。

胃阳虚,则胃不游溢水,水就瞎乱流入体内,没有进入正常代谢轨道,患各种水饮病。

肾虚,则失去“胃之关”的作用,水进入体内随便,水饮泛滥。

你看,胃是不是患水饮病第一要素?阳虚是不是水饮的病理基础?全是吧。

若明理,信手摘来皆妙药,拼凑几味药都效果显著

胃阳虚,用什么药与方?药用桂枝,生姜。方用伏苓甘草汤。

现在,从生理与病理上来理解真武汤治水饮,不一样了,是吧。脱离生理与病理,仅从药的作用理解,有八百种解释,都振振有词,也都是纸上谈兵。

厥阴病,水少少与之,因为胃失游溢之职了,喝水多了又添水饮病。

提到水饮,就涉及津液,绕不开津液。津与液是两回事。清稀并随气而行者叫津,分布于皮肤,肌肉,官窍。液态并位置固定者叫液,分布于骨,髓,脑。

津与液相似,合称为津液。

中医研究问题也是很精细的。

口干是口无津,不一定是缺津,气滞时,则津不行,当然口干。

水饮病,是津液代谢异常而产生的。

体内除精与血之外的一切水液,叫津液。

水饮,没有滋养脏腑以及筋骨等作用,是废水,只有害。

水饮病的形成,与胃,肺,脾,肾,三焦,膀胱密切相关,共同之处为他们都是阳虚,尤其是与胃肺脾肾阳虚为根本。诊断水饮病简单,舌胖大有齿痕,舌水滑就是有水饮。水饮积于人体偏虚之处,伏于脏腑空隙之间。水饮溢于肌肤则水肿,聚于腹中则腹胀,上蒙清窍则眩晕,凌于心则心悸,射于肺则咳嗽,逆于胃则呕,入于肾则喘,犯于肝则痛。

昨天的患者,就是舌有齿痕,牙冷热过敏的人。今天告诉我前几天囗苦,吃龙胆泻肝丸了,这人昨天不告诉我,今天才想起来说,幸亏我加桅子了。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脾与胃皆虚,肝胆定有郁火,没有口苦也用桅子。

苦寒,不能泻火之不足,他吃龙胆泻肝丸,有点效果,但不好。这就对了。

可是咱们用一味桅子,就可以泻火,比龙胆泻肝丸厉害!

正气不足,不但泻火泻不出去,反尔陷下去了。

记牢:苦寒泻火之有余,不能泻火之不足。火与阳不两立,湿与阴不相携。

泻火,补阳及时跟进,火与阳不两立嘛,有阳则火不生。祛湿及时跟进补阴,湿与阴不相携嘛,有阴则湿无立足之地。

胃弱胆郁用小柴胡汤。脾虚肝郁用柴胡桂桂枝干姜汤。

没有咽干目眩囗苦,我也用小柴胡汤。因为有胃弱胆郁。

没提纲与条文之症状,但有少阳病之证。有是证用是方,而不是“有是症用是方”,这事必须弄清楚了。

七情内伤是产生水饮的重要因素之一。

1,怒则伤肝,肝郁不畅,疏泄水液不利生水饮。

2,思则伤脾,脾失运化水液产生水饮。

3,悲则伤肺,肺不通调水液产生水饮。

4,恐则伤肾,肾不气化水液产生水饮。

您看,掌握七情与五脏对应,以及五脏生理功能,有大用吧,可以分析辨证出原因,让患者改变自己,配合药物治疗。假如患者依然发怒不休,想快速治好他的水饮病,是做梦!

肝不疏泄,脾不运化,肺不通调,肾不气化水液,都可以使水液停于内变成水饮。

他们都被伤了,还能正常干活调节水液吗?天底下没有此好事的,不可能!

记牢:喜则伤心,悲则伤肺,恐则伤肾,思则伤脾,怒则伤肝。以此恒久不变之理,分析诊断纷繁众多的七情内伤病。

执简驭繁,乃中医一大特色,倍受华夏人喜欢!

好发怒,舌有齿痕,乃怒伤肝所致水饮病,用四逆散,别只知用苓桂术甘汤。


如何治水饮病?《素问》“水者,阴也”。阴气主静,自己不能自行运动变化。水无阳不运,无阳不化,必须在阳气作用下才能发生。因此,水饮形成的共同之处为阳虚,尤其是胃肺脾肾阳虚为根本。故治水饮病必须温阳气。治水饮病有助于理解扶阳思想!

也就是说,把胃肺脾肾阳虚补足,他们就自动干活了,胃游溢水,肺通调水,脾运化水,肾气化水。还可以同时利小便,发汗辅助,加速消水饮。

即温阳利水。

清肺排毒汤,在解表与调畅枢机的基础上,利小便与发汗分消水饮而排毒。

这方拟的比较好!

营卫郁闭化热,用麻杏石甘汤解决解了,可是产生的水饮怎么办?用发汗与利小便分消。

营卫郁闭,化热入肺,则肺失通调水道之职,并且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水通也不通。

湿温病也是这套路,汗与利分消湿,快速!

中医六淫中无水邪,水属于湿,水归为湿类。

清肺排毒汤证,阳不虚,营卫不通,肺气也不通,少阳枢机也不通。升降与出入都不通,人还能活吗!

此证阳不虚,扶阳派冲不上去的。

伤寒派有用武之地,大放光芒,这就是学中医的命运不同之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