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九首·其一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首联讲梅花本应开在瑶台,不知为何却开在江南,揭开了其超凡脱俗的特点;颔联把梅比喻成高士美人,揭示了其孤傲高洁的特点;颈联用疏影残香揭示了其淡泊自爱的特点。 总辅导-竹梦 05:42:30 尾联借用何逊的典故,说天下除了何逊之外,无人真正懂梅,言外之意为,当今只有诗人自己才真正懂得梅,表达了诗人的寂寞,诗人引梅为知己,表达了自己的高洁与傲骨。 《何逊赋梅》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南朝梁·何逊诗《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多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释义】此诗又名《早梅诗》,对后来的诗人有较大影响。如杜甫诗《和裴迪》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元散曲咏梅作品也常用何逊事。 【例句】①梅边才思无何逊,可怜辜负春。(张可久[双调·水仙子]《重过西湖》)作者自谦之词,说自己无何逊才思,辜负春光。②拼花下何郎醉死,误庄前崔护题诗。(张可久[双调·折桂令]《红梅次疏斋学士韵》)何郎指何逊。小令咏梅,因而用何逊事。 再来看一下何逊的这首梅花诗 得献吉江西书 明代:何景明 近得浔阳江上书, 遥思李白更愁予。 天边魑魅窥人过, 日暮鼋鼍傍客居。 鼓柁湘江应未得, 买田阳羡定何如? 他年淮水能相访, 桐柏山中共结庐。 译文: 近日得到了九江寄来的音书,遥遥地思念献吉更使我愁苦。 朝里的奸党整日找人的过错,夜晚时各种丑类也傍人居住。 泛舟襄江,恐怕难于实现,隐居家乡,不知怎么样? 过些年如能到淮水相访,一起到桐柏山隐居结庐。 注释: 献吉:李梦阳之字。 浔阳江:指长江流经浔阳的一段。浔阳,古县名,今江西九江市。 魑魅(chī mèi):山妖鬼怪,此指朝中奸党。 鼋鼍(yuán tuó):大鳖与鳄鱼,喻指凶恶的权贵。“天边”、“日暮”两句都指李梦阳处境之险恶。 鼓柁(duò):泛舟。 阳羡:古县名,即今江苏宜兴。后以买田阳羡指隐居田园。 桐柏山:在今河南省桐柏县西南。何景明家乡信阳位于桐柏山东南百余里。 赏析: “近得浔阳江上书,遥思李白更愁予。”以太白譬梦阳,不仅因二者同姓,而且也以才德兼备而不见容于世相似。“愁予”一辞出自《楚辞·九歌》“目渺渺兮愁予”,大有“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的愁思。杜诗接下去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之句,言太白才高见嫉,被陷于小人。又于“魑魅”外想出个“鼋鼍”作对仗: “天边魑魅窥人过,日暮鼋鼍傍客居。” “鼋鼍”偏义于后者即鳄鱼,那可是扬子江上要吃人的怪物。引入“鼋鼍”,便与“浔阳江”更为贴切。这“鼋鼍”和“魑魅”,都是比喻李梦阳周围的恶势力。它们围住他、窥伺他,是决不肯放过他的。作者同意朋友在信中的说法,也是希望他提高警惕,不要大意,担忧之色溢于言表。 后四句承上意转,进一步希望朋友作最坏的打算。看来问题还不太严重,最多是丢官归里。不过也不那么简单,还未能马上急流勇退。因为“魑魅”、 “鼋鼍”在逼近,在窥伺,欲速不达,只能步步为营,且守且退。“鼓柁襄江应未得,买田阳羡定何如?”襄江流经襄阳,那是汉代隐逸汉阴丈人、庞德公,唐代田园山水诗宗孟浩然居住过的地方。阳羡是会稽的一块好地方,苏东坡词云:“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诗中“鼓柁襄江”、“买田阳羡”皆指归田。“应未得”、“定何如”亦互文,都是尚不能付诸实践之意。但诗人相信这一天会成事实,因李梦阳实际上是开封人,何景明系信阳人,两地距淮河、桐柏山不远,所以诗的结尾道:“他年淮水能相访,桐柏山中共结庐。”这个结尾表明作者也已厌倦官场黑暗,意欲退隐,不仅是为明哲保身,也是为远世全节的考虑。友人一旦丢官,交游定当锐减,而何大复本人坚定表示愿与卜邻,正是从道义上给朋友以支持。 全诗两句一意,极为疏朗。如纯从技巧角度而言,中两联上下句均似有犯复之嫌。试将颔联“天边魑魅窥人过,日暮鼋鼍傍客居”,与杜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比较,前句两句十四字只一意,后两句十字具两意,其意象疏密之别显然。但从全诗着眼,则情真意挚,一气贯注,实不拘拘格律,不当以字句之工拙计优劣。 入声字:得,吉,白,日,客,柁,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