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90) ——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鉴定及综合防治技术

 海底丛林 2021-01-19


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early blight)是由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引起的一种常发性世界病害。2013~2015年间我国北方番茄早疫病连年发生,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山东等地危害十分严重,一般发病率在30%左右,严重地块病株率甚至可达100%。该病可以引起落叶、落花、落果和断枝,对产量影响很大,而且因发病果实内含有毒素,会使人体患上血液病,影响人体健康。

田间发病症状

番茄早疫病田间症状多样。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内,该病均可发生为害,可侵染种子、苗期茎叶以及成株期的叶片、茎秆、果实及花萼等所有部位。

1、苗期发病症状 

若种子带菌,出苗后幼苗茎中上部或茎基部发病,病部形成环绕茎部的长椭圆形黑褐色病斑,称“黑脚苗”,随后植株快速干枯,最后萎蔫死亡。

2、叶片发病症状 

叶片受害,初期病斑圆形、浅褐色,并逐渐变为深褐色至黑色;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呈近圆形至圆形(彩色图版1-a)在叶脉及叶片边缘处呈不规则形(彩色图版1-b),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圈,病斑具同心轮纹,后期病斑连片(彩色图版2)

病斑具轮纹是早疫病典型症状,有时由于环境的变化,病斑为褐色但无轮纹。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常有黑色霉状物(彩色图版3)

彩色图版4

田间病害多从下部成熟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相继枯死而脱落,为害整株(彩色图版4)


3、茎秆、花萼及果实发病症状 

茎部病斑多发生在分枝处,发病初期病斑灰褐色、椭圆形、稍凹陷,具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沿茎秆纵向扩展为长条形,同心轮纹明显(彩色图版5-a)。发病严重时,病斑环抱茎秆(彩色图版5-b),造成上层枝叶萎蔫死亡,甚至断枝。

茎基部发病,形成长条形的病斑环绕茎基部,造成整株萎蔫。花蕾期花萼发病,多发生在萼片顶端,表现为深褐色坏死症状(彩色图版6)

结果期花萼发病,病斑初期为黑色小圆点(彩色图版7),后期病斑扩大,具同心轮纹。

果实发病,多发生在萼片附近和裂缝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稍凹陷,也具同心轮纹(彩色图版8),其上长有黑色霉层。

田间干燥缺水的情况下,若番茄果实缺钙或受日灼伤害后,极易受早疫病病原菌侵染,使果实从近果柄处呈轮纹状凹陷(彩色图版9)

病原菌

番茄早疫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为无性型真菌,其有性态为子囊菌门真菌。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种类复杂,往往是多种链格孢属真菌同时为害。目前世界上已报道可以侵染番茄的链格孢属真菌有23个种及专化型,其中,在国内普遍为害的病原菌为茄链格孢(A.solani)、茄斑链格孢(A.melongenae)和链格孢(A.alternata)。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番茄早疫病遗传的研究并不深入,早疫病抗病资源大多存在于番茄野生种中。加速番茄抗病育种进程需要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扩大番茄抗源材料的搜集鉴定,并充分将野生资源用于今后番茄抗病育种。迄今为止,国外有利用抗病野生番茄种杂交而繁育出抗早疫病的杂交品种Mountain Supreme的报道,而国内尚未见抗早疫病的番茄栽培种相关报道。

2、种子处理 

番茄早疫病病原菌可存活于种子表皮或内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有效减少病原菌基数,防止其为害种子及幼苗。具体方法:种子用50℃温水浸泡20~30分钟,取出后直接用凉水冷却,晾干水分后播种即可。

3、农业措施防病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育苗期间要调节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在幼苗长到两叶一心时进行分苗,谨防幼苗徒长,可减少苗期患病。

合理密植,适时轮作 
播种不要过密,尽可能留出打药行,以便后期进行防治。番茄早疫病病原菌可以侵染多种茄科作物,露地及保护地种植应与非茄科作物(谷类等)进行3~4年轮作,减少连作障碍。

加强田间管理 
早春定植时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高,易结露,利于番茄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应重点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减缓该病发生蔓延。在病害流行期要适当控水,避免因田间积水导致相对湿度过大。均衡施肥,特别要控制好氮肥的施用;种植期间应合理整枝打杈、疏花疏果,以增强植株抗病性。一旦发现病叶、病果或整个病株,应及时清除,集中销毁深埋,防止病原菌继续传播。

4、化学药剂防治 
目前,生产上控制番茄早疫病的有效措施依然是药剂防治。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
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或50%啶酰菌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也可选用复配制剂60%唑醚·代森锌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500~3000倍液,或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2000~2500倍液进行防治。

发病初期,选择晴朗的天气对植株进行均匀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施1次,连喷2~3次。研究表明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唑菌胺酯)、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苯并咪唑类(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烟酰胺类(啶酰菌胺)等,故田间用药应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以减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番茄早疫病病原复杂,其发生与环境关系密切,田间防治应将化学药剂防治与栽培管理有机结合,方能有效控制该病。

作者:王莹莹 纪明山 李宝聚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016年《中国蔬菜》杂志征订工作已开始!

全年共12期,每期定价8元,全年96元。

1、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131。

2、汇款订阅:将订阅款项汇至编辑部。

收款人姓名:《中国蔬菜》编辑部

收款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邮编:100081        

电话:010-82109550

《中国蔬菜》感谢您的陪伴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