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写一封正常的简历

 吴主任 2021-01-19

这两天看了好几百封简历,也许并不是所有用人单位都能像我这么认真,但我也不觉得这是企业的一种必须,只是我个人不想错过优秀的人才。然而,实际情况是,多数简历都十分糟糕。当然这个与具体要招聘的职位是有关系的。

比如说技术或者设计类的,涉及很具体的能力的岗位,最好表现自己能力的就是作品本身,别说面试了,一个牛逼的设计师如果足够出色,就算是个哑巴也是可以接受的。而类似市场以及运营类的,听起来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低门槛工种,收到五花八门的简历也是意料之中的。五花八门不是坏事,坏就坏在多数简历是无效的,等于浪费了彼此的时间。

在查看大量简历的过程中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起自己刚毕业时候所准备的简历,应该也是有所准备,企图憋出一些字眼博取对方的好感,但细想,思路上很多地方是欠考虑的。欠考虑是因为不懂,因为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写一封正常的简历。

而下面要写的一些东西并不是什么指南或者宝典,只是我筛选简历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这里涉及我这个人的主观看法,也许换别的人,他们对应聘者简历的看法多少会有些不同。因此,最多也就是一种参考。

首先你可能需要多花点心思审题,知道人家要招的职位是干嘛的。尽管通常要求都是几句话,但如果没有针对性地,只是上来就扔过来一个八股个人文档(而且还在附件里,而且有时候格式有问题还打不开),这几乎是无效的。除非这个八股式的简历本身够硬,比如知名院校,专业对口,成绩斐然,实习过的单位都是名企。但,这种人永远都是应聘者里的少数。

那么针对性地展示你能满足要求的方式不是回答是或者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要求熟悉微博微信知乎等等平台。如果对这项要求的回答,只是说我是个重度用户我每天都玩微博微信blablabla……这基本等于没说。如果说对这些平台的整个生态分析调研的确是专业且苛刻的要求,那么至少可以简单说一下很容易就有的信息,比如自己喜欢什么会被什么吸引,而身边的朋友通常更喜欢什么被什么吸引,诸如此类,让人看到字里行间是有思考的痕迹在。满足要求不是一个下结论的过程,是一个论证的过程。

任何投递简历过来的人都是默认有热情并且向往这份工作,即使人们同时也广撒网,这并不矛盾。而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有关热情的表态都显得无足轻重。换句话说,如果连工作的激情都没有,那么对即将毕业的年轻人而言,可能真的是一无是处了。

另外一种剑走偏锋的简历,这实际上是有风险的,因为你无法保证看你简历的人是什么喜好。也许会被俏皮话吸引,也许会觉得过于轻浮,这都不好说。我个人的判断是取决于行文的可阅读性,至少能说明表达能力过硬,表达顺畅意味着思路清晰。

最后,我想说的是,没有被某个公司录用并不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全盘否定。它只是说明不合适,准确地说,它只是说明了在用人单位看来,在众多的竞争者里存在比你更合适的。这是很多应聘者通常忽略的,人们更容易相信自己的热情和能力,或许连面试都聊到自己觉得马上就能上岗了,但与自己竞争的应聘者的水平,你是无法得知的。

如果有机会穿越回到十年前,我会告诉自己应该注意以上提到的这些,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更希望告诉十年前的自己,要花很长时间去发现自己更擅长的事情,并脚踏实地提高自己。另外,实际工作与想象中的必然有差异,一切充满变数。应聘上岗才只是刚刚开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