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愚人节,奉上一篇已然过时的文章

 吴主任 2021-01-19

当初写这篇文章时,滴滴刚出来,尚未进入大众视野,Uber也尚未进入中国。那时网上针对出租车问题的各种讨论,什么渐进改革,什么逐步放开,什么一放必乱,什么必须政府监管blablabla~~一群专家你一言我一语,献计献策。现在回头看,就是一堆笑话。现在这篇旧文已经过时了,因为滴滴和Uber等企业用事实证明了,放开牌照垄断市场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说实话每次重看这篇旧文我都有点得意。你懂的,早说了你们不信,傻逼们偏偏你麻痹这个数据那个图表这个理论那个模型这个监管那个监督这个不放心那个不安全。呵呵,想想打车软件的成功,我就很解气。咬牙切齿:傻逼们终于懂了吧!!!!!今日愚人节,邀您重温过时的文章一篇。

当聊到出租车问题的时候,如果直截了当地回答,放开牌照管制,问题就能解决。得到的将是一大串的嘲讽。即使是资深的出租车研究专家也会认为这太过激进,应该设定年限来逐步开放。而其中一些人更是对放开之后管理的问题表示出极大的担忧,如何来监管个体户?他们眼里的个体经营的出租车太过特殊,很难识别,风险太大,建议放开牌照也必须有一些具体的监管措施,比如禁止个体经营,必须有一定车辆规模的公司制才有资格,必须得有个资格考试来筛选等等。

牌照的问题在许多行业都有,一种特许经营。从事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刚开始真正的门槛在于自身的条件。一定数量的牌照,规定驾龄有车均可免费申请,90年代初,一辆夏利也得7万块钱,这在当时,从业门槛算高的。那时打车的人不多,司机收入并不高,牌照也就没那么了不起。据说天津市当初的两万块牌照发了很久才发完。从政府宣布停止再发放牌照开始,也就开启了牌照管制时代。从此打车问题层出不穷。与所有政府行政垄断的行业类似,有能力把出租车这个行业做好的人被拒之门外。是,牌照是可以过户交易,但总的出租车数量无法再增加。在打车需求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挑活拒载看天气看心情出车等糟糕服务是必然会出现的。牌照也变得相当值钱。

11年天津市政府宣布增发一万张牌照。消息一出,牌照的交易价暴跌十几万。拥有牌照的车主们自然是不会答应,立即上街罢运。最后政府出于一贯的维稳考虑,不得不妥协。可以想象,如果宣布放开牌照管制,无限量,会是什么样一种局面。因此,有专家建议给个年限逐步放开才是一种政治智慧。这里不宜恶意揣测专家的动机,但这种说法的确是大错特错,并且不是什么智慧,除非所有人一致认同,延长侵犯他人财产权的做法叫智慧。牌照管制本身类似限购,是一种侵犯财产权的做法。一个人想开出租车谋生的人因弄不到牌照而被禁止,执意要做,那就是非法的黑车。同时,市民本来可以享受到更好更多出租车服务也因此被阻断。牌照损害了除政府以及拥有牌照者以外的所有人的利益,这是整件事经常被忽略的一面。

如果说有什么政治智慧的话,也应该是像当年撒切尔夫人对闹事的英国工会那样强硬。且不说当初牌照是免费发放的,就算当初是花钱买的,如今就是贬值了,没任何正当的理由撒娇闹事。放开牌照管制,没有侵犯到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利益。贬值不是理由。相反,是停止了对其他人财产权的侵犯。天津两万司机加上他们的家人朋友或者聘请来的地痞流氓,能有几万?真的政治智慧就是强硬对抗这种试图维护侵犯所有市民财产权局面的人。没道理会叫的狗就伤得重。这些司机在面对其他东西贬值的时候怎么不去抗议维权?因为他们知道政府必须出面安抚他们。这都是有预期的。

另一种熟悉中国国情的声音出现了,不把局面控制好,如何向上头交代,还如何保住乌纱帽。是,这在中国这种体制下是个难题。地方领导每次都会首先考虑到这一点。跟那些专家不一样,我根本没兴趣为政府出谋划策,只是希望人们能认清这其中的道理。试想,如果所有天津市民都能看清出租车牌照管制这件事本质,以及管制对自己生活造成的具体影响。聚众闹事又如何,臭名昭著的三K党还定期出来活动呢,美国人民嗤之以鼻。出租车司机也需要民意啊。有“政治智慧”的领导人知道应该怎么做,如果他真的想把牌照问题解决的话。

而对牌照放开之后的出租车市场的担忧更是无稽之谈。出租车是特殊的,不像去一个店吃饭,识别难度大,很容易混乱,监管成本高昂……这些声音里的每个字都是直觉。个体制好还是公司制好,消费者会知道,无需任何人去操心和担忧。提出应该禁止何种形式都是一种狂妄。个体出租车辨识度差,没有品牌,那么信誉度好的出租车大品牌就会胜出,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个体经营者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很难,必须有类似增值服务的亮点。所谓放开就乱,那是幻觉。打车的人不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如果说杂牌的司机经常出现事故。至于说必须培训上岗,必须交足交强险上岗,企业考虑得会比所有人都周全,商家挖空心思做好服务是市场最美好的地方。个体制的也不例外,个体司机必须想办法让自己这辆车的识别度美誉度变高。具体的办法,不是你我或者哪个时评家一张嘴就能说透的。要说那些出租车司机犯罪现象,现在谁要发疯开车往行人堆猛踩一脚油门,也能杀死不少人,跟开放与否有何关系?所有那些奇奇怪怪的丑恶现象全都不是开放的问题。相反因为管制导致非法的黑车才更容易出事,不受保护的交易,而且法律上还不予赔偿。

可以试着去比较一下那些不怎么管制的行业,有大品牌也有精致的小作坊。一个开放的行业要如何经营好本就是在摸索的过程,也应该是参与其中的商人更专业。消费者都不是傻子,就像通常你不敢喝一个山寨品牌的饮料。即使说得如此清楚,相信还会有这样的声音:现实是复杂的,不要这么书生气,生活是复杂的,不要这么理论化……即使我坐过的黑车比一些人见过的出租车还多,在这些理由前也显得很无力。我还能说什么呢,到头来原来拼的是生活阅历,那比年龄就好了,讨论什么呢。


上篇:关我屁事的事

分享常识,关注理性乐观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