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以,随便喊

 吴主任 2021-01-19

图:Paul Gauguin

本来就越来越难看进去,花时间读完一本书,如果足够精彩,收获的可能反倒是一种空虚。再过两天,就忘记得差不多了即便确信看的时候很认真,但要跟他人复述一遍,脑子似乎总是一片空白。更别提花了那么多时间,也实在不知道对自己当下的生活有什么直接的帮助。

看书这件事就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但同时我们又肯定阅读对人的积极作用。

这是正常的,这种花时间看完一本书也说不出什么来的感觉,一点也不特别。除非精读做笔记,反复斟酌思考。否则看完任何书,最多也就是一个大概的印象。但阅读过程的愉悦是无法替代的。不仅仅是沉浸其中的快乐,看视频也很沉浸,但不是对话式的,娱乐就是纯接收,不需要耗费脑力思考互动。

“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吧。但真正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还是源于前阵子看书,知道了认知协调和失调的心理学概念。或者反过来说吧,看完一整本《错不在我》,包括各种逻辑分析、社会实验、活生生的案例等等,结论就是“屁股决定脑袋”是一个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难以撼动的现象。

人不会任由自己陷入认知失调的状态,类似一种无意识的反应,人总会通过“自我辩护”快速调整。所以人们总是在有了“答案”之后再用理性解释自我合理化。因为反应是下意识的,速度快到自己都毫无知觉。

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有,很多事情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释。最重要的还是跟自己有关,我们得承认,自己也会极其容易陷入“自我辩护”,错不在我,都是别人的错。因为更加深刻明白人性中的这种机制,真的希望自己能有所进步,变得更好,那么保持这种警觉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

“认知失调”和“自我辩护”是近期读书获得的极具有解释力的认知世界和自己的工具。还有一句非常冷酷的话,十年前第一次接触经济学得知后,就一直是我思维的一个重要工具。久经考验,解释力也巨强。

“不要看一个人怎么说,要看他/她怎么做”

啊啊啊逃离北上广!啊啊啊啊我不想工作了!啊啊啊啊我要自由!!

可以,随便喊。看你走不走。

这里的“人”也可以换成公司之类的组织。比如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战略,漂亮得很,但问题是战略是否得到了执行呢?

这句话非常无情。比如不少成功人士都说自己创业是为了赚更多钱,然后给家人尤其是孩子更好的未来。这没错吧。出发点也足够朴实甚至有些伟大。但结果呢,也许创业成功了,但日复一日花在家庭以及孩子身上的时间几乎没有。说得很好听,动机很感人,结果并不美好。因为逝去的就不会再回来了。该投入的时候不投入,错过了就没了。

很残酷,说什么不重要,怎么做才重要。所以这种人实际上更看重的依然是自己个人的成就感和某些野心吧。说为了将来给孩子更好的,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辩护”。

我们都不愿意相信有人故意要疏远自己的孩子,相反,动机的美好毋庸置疑,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所以这里一定存在认知上的错误。其实就是人性中固有的短视。人很难为长远的回报在当下投资。相反,工作加班,季度汇报就能出彩,可谓是即时反馈。少陪孩子一年,好像也没什么,看不出差别。所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孩子悄悄地长大了,就一切都来不及了。

读书、学习、思考也是一项当下看不到任何回报的长期投资。所以通常就会被忽视掉。没感觉这几天不看书生活就怎么受影响了嘛。

每个人一天就24小时,时间怎么配置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到底更在乎什么。至于嘴里怎么说,根本不重要。怎么过好这一生当然没有,也不应该有答案,但每个人的时间都用在哪里了,未来都会给个毫不含糊的反馈。

上篇: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我最喜欢的两场表演

推荐:我就是贱命一条


朋友,你看这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