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365】同唱一首传承歌,共铸非遗星永耀

 崔无容 2021-01-19

新课标大语文用心做教育  千万考生高效提分平台

教师交流

学生学习

投稿合作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郝新允

河南省唐河县文峰高中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主持省级课题《思维导图在高中议论文中的运用研究》已结项并获一等奖,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论文。教育之路修远兮,我将过往不忆,未来不迎,活在当下。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郑双 

 审校:孙梦霞 / 美编:王波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竹编非遗传人李师傅和很多手艺人一样,都走过一条窘迫的路:不到10岁开始学艺,吃苦十多年好容易出师,生计却很困难。机器产品便宜又好用,手艺人的收入还不如打工多,迫于生计,徒弟们只能改行。

②在最近一次关于非遗保护的研讨会上,专家指出,要让非遗“活”得好好的,首先得让手上有绝活的非遗传人们体面地“活”下去,靠自己的技艺站着挣钱,才会更有自信和尊严地进行传承。

③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为非遗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短视频等手段让很多手艺人被看见,实现了流量的转化和产品的销售。

④通过与网友的互动,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非遗传人们也与当下的审美潮流接轨,让“老物件”焕发了新面貌,李师傅用竹子编出了知名大牌的箱包款式,成了“网红”,徒弟们纷纷回来了。

关于“非遗在当代如何传承”的问题,明月市文化局发起了网络云论坛,作为当代青年,请你将你的见解写成一篇文章,发邮件到论坛公众邮箱。

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及范围写作,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情景,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0昆明一中月考(四)语文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四则情境材料都是关于“非遗在当代如何传承”的问题,材料①指出了“非遗”传承的困境;材料②指出“非遗”要传承下去,传承人必须有自信和尊严;材料③和④分别为“非遗”的传承指明了道路。考生要立足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

2.典型任务的限制。(1)话题限制。题目要求考生探讨的是关于“非遗在当代如何传承”的问题,限制之一是“当代”这个时间限制,之二是必须回答“如何传承”的问题。

(2)写作主体和文体限制。考生的写作身份为“当代青年”;“请你将你的见解写成一篇文章”,见解即观点,文体限制为议论文。“网络云论坛”及“论坛公众邮箱”暗示考生读者是广大网友,要有读者意识和交流意识。

(3)内容和主题限制。考生要思考的是“关于‘非遗在当代如何传承'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和材料内容有机关联。

3.价值取向的限制。要让非遗“活”得好好的,这是一个价值判断;“得让手上有绝活的非遗传人们体面地‘活’下去”,让非遗艺人“更有自信和尊严地进行传承”,这是第二个价值判断; “非遗传人们也与当下的审美潮流接轨”,这是第三个价值判断,“非遗”传承的出路,不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

开放性

1.写作角度开放。本次作文是就“‘非遗在当代如何传承’的问题”,要求考生作为当代青年,向明月市文化局发起的网络云论坛投稿,所以考生可以根据每则材料单独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

2.联想和思考开放。关于“非遗”如何传承的问题,我们可以由材料引发许多联想,比如《华阴老腔一声吼》,比如新世纪的非遗电影《定军山》《方珍珠》《朝阳沟》《少林寺》《舌尖上的美味》等,以及国家领导人对于“非遗”的关注。

解题

本题目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作文由情境材料和任务限制材料组成,情境材料有四则,第一则材料说出了“非遗”传承中难以为继的现状,第二则材料说出了“非遗”要传承下去,传承人必须有尊严地活着,如此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活着。第三则材料指出“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为非遗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为“非遗”的传承指明了方向。第四则材料则是从李师傅的角度指出“非遗”发展的方向——创新。所以写作时,可以围绕这几个层面——个人要创新、社会要支持、国家要扶持——入手成文,可以任选一个层面,也可以联系多个层面进行写作。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非遗”传承,创新先行。

2.与“互联”齐飞,永葆“非遗”活力。  

3.你我携手共传“非遗”明珠。

4.同唱一首传承歌,共筑“非遗”星永耀。

……

偏题立意:

1.实干让“非遗”传承下去。(偏离题意,妄加套作)

2.传承人要有坚持的精神。(只讲传承人的坚持不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材料强调的“非遗”传承问题)

……

下水文 

多方发力  传承非遗

河南省唐河县文峰高中   郝新允

竹编非遗传人李师傅和很多手艺人一样,吃苦十多年好容易出师,生计却很困难。机器产品便宜又好用,手艺人的收入还不如打工多,迫于生计,徒弟们只能改行。非遗在当代如何传承,是当代青年必须思考的问题。

非遗传人们要与当下的审美潮流接轨,大胆创新。

创新,“非遗”传承生生不息的动力。让“老物件”焕发新面貌,才能使“非遗”之星永闪耀。正如李师傅用竹子编出了知名大牌的箱包款式,成为“网红”;而温州鸣山陶院开展体验旅游产业,将温州蛋画与瓯窑技法进行创造性转化,既盘活了当地的经济,又使“非遗”的蛋画和瓯窑技术在现代文明中熠熠闪光。影视产业更是将非遗文化推广备至,《大鱼海棠》中的中国风,又使福建的土楼文化得以彰显,因此非遗的传人们只有更新自己的理念,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给非遗注入源头活水,让自己有尊严地传承非遗,让非遗这股泉流清澈如许。

全民总动员,让人人成为“非遗”的传承人和代言人。

专家说要让“非遗”活得好好的,首先得让手上有绝活的非遗传人们体面地活下去,靠自己的技艺站着挣钱,而这就必须被全体成员共同接受,能够引起情感共鸣。只有有了文化共鸣,人们才会自觉地参与其中,这也成了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如今非遗已经受到了民众的高度关注,君不见景区非遗志愿者使国内外的游客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兴趣;君不见被企业的产业化运作而发扬光大的“舟山贝雕”;君不见《少林寺》的热映,使少林功夫誉满海外。如果没有民众,非遗文化就将失去肥沃的土壤,终将走向枯萎和灭亡。

非遗传承要有政策保障。

以前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缺乏保护,很多濒临失传,近10年来我们不仅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使非遗的保护有了保障,而且建立了从县市到省再到国家的四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领导人更是心系“非遗”。新时代领路人北到黑龙江,南到广东,西到四川,东到江苏,多次调研,并为这些“非遗”点赞,这些都是使“非遗”流传光大的坚强后盾。

大家齐心协力同唱一首传承的歌,让“非遗”与时俱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传承无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