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名言大辞典:信诚

 秋琰 2021-01-1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语出《论语·为政》。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不知道那怎么可以。意谓讲求信誉,诚实不欺,应是做人的起码品质。信:诚实,不欺。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语出《论语·学而》。谓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用。交:交往。信:诚恳实在,守信用。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语出《荀子·大略》。嘴上说得好听,本身尽做坏事,这是国家的妖孽。谓言行不一有极大的危害。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斯不信】语出晋代傅玄《傅子·义信》。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别人,不诚信的人也想着向诚信转化;以欺诈的态度对待别人,本来诚信的人于是也要变得不诚信了。说明为人必须诚实不欺,这样才能换得别人的诚心实意。信:诚信。斯:乃,于是。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语出晋代傅玄《傅子》佚文。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别人,全天下的人都会信赖你;不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别人,即使是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不免要怀疑你。说明待人必诚。接:对待。妻子:妻子儿女。

【巧诈不如拙诚】语出《韩非子·说林上》。灵巧和欺诈不如笨拙和诚实。巧:灵巧。拙:笨拙。

【世俗轻贱微,君子重期诺】语出元代揭傒斯《病目二首呈程承旨》诗之一。世俗之人看不起低贱卑微的人,君子却非常看重与人的协约。意谓君子不像世俗之人那样以地位取人,而是遵守信用,不因对方地位的降低而爽约。世俗:世俗之人,庸俗之人。贱微:卑贱之人。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期诺:允诺,答应人的话。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语出《论语·里仁》。古人不轻易说话,话说出口而做不到是羞耻的事。谓应该说到做到,不可言过其实。耻:以为可耻。躬:身体,引申为亲自、自身。逮(dai代):到,赶上。

【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语出清代顾炎武《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诗之一。我这个人生来就把承诺看得如同黄金一样贵重,哪能因为自身困顿而言而无信?--句诗表现了作者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诺:允诺,答应。那:通“哪”。风尘:尘世的劳顿。负:背弃。

【让爵辞禄,以钓虚名,则不如本无让也】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诘鲍篇》。用辞去官位拒绝俸禄来赚取虚名,不如本来就不辞让。斥责沽名钓誉之徒的虚伪。让:辞,拒。爵:爵位,古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钓:赚取。

【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语出《吕氏春秋·别类》。不忠实的人的毛病,是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谓人应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为政》),而不应不懂装懂,采取不诚实的态度。过:不忠实。

【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程颐语)。为自己作打算时如果态度不诚实,则既欺骗了自己又坑害了自己;和别人打交道如果不诚实,就丧尽了良心并增加了别人的怨恨。说明用心不诚只会贻害自己。

【言行相诡,不详莫大焉】语出《吕氏春秋·淫辞》。说的和做的互相违背,这是最不吉利的。谓言行一致才会有好的结果。诡:违反。详:通“祥”,吉利。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语出《左传-昭公八年》。君子的话。诚实而且能得到验证。信:诚实。征:征验,即令人信服的证据。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语出宋代苏洵《衡论·远虑》。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毫不顾虑,有多少就说多少,毫无保留。意谓做人要率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语出《孟子·离娄上》。信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信诚是做人的准则。说明人生在世应以信诚自励。道:规律;准则。

【诚故信,无私故威】语出宋代张载《正蒙·天道篇》。诚实,所以能取得人们信任;不图谋私利,所以能树立起尊严。说明为人处世必须诚实无私。信:诚信,有信用。威:有尊严。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语出《左传·隐公三年》。谓表面诚实,而不是发自内心,即使有人质,也没有用处。信:诚实。中:同“衷”,内心。质:人质。

【食其食,死其事】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八。吃人家的饭,就要为人家的事情尽心竭力。意谓不能尸位素餐。食:前一食字为吃之意,后一食字为饭之意。死:效死;竭尽全力。

【哀乐而乐哀,皆丧心地】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谓应该快乐的事情却悲哀,应该悲哀的事情却快乐,这都叫丧失真心。哀乐:该快乐却悲哀。乐哀:该悲哀却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